• 34阅读
  • 0回复

一心为人民织好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06
第2版()
专栏:

一心为人民织好布
本报记者 邢犁夫
金州纺织厂“五好”工人魏兴成和张金有,主动在自己织出的布面疵点上画圈的这件事,在全厂职工中引起了热烈的反应。他俩为什么这样做?自己应该怎样做?织布工、纺纱工、保全工、验布工……所有的工人和干部,都卷入了一场广泛的讨论中。
“织布工出了疵点在布上画圈,我们这个圈往哪儿画?”人们在讨论中提出了这个问题。有人说:“画在纱穗上”;有人提议:“画在机台上”;又有人苦恼:“实在没有地方画。”
“我看,咱们的圈应该画在思想上。”经过深思,说出这句话的是筒摇车间卷纱看机工、辽宁省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张恩惠。她说:“要把工人阶级大公无私、为人民服务的思想画进去,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的思想画出来。思想中要时时刻刻有个为革命而织布的红圈。”
严峻的考验
张恩惠的这段话,很快就遇到了一场考验。那天夜里,她接班后,操作特别认真,一共拔了五遍穗子(二百个),但还发现了六个拉网的坏穗子。如果用最省事的办法,可以把卷到外边的拉网线用手揪断,把断头藏在纱穗中,冒充好穗子。这天,她上班前又一次学习了《为人民服务》,决心不做偷巧的事,就分析了原因,马上进行返工处理。就在她处理坏穗子的时候,前边有的纱锭卷完了线,开始跑空了,一个、两个……十几个。这正是考验的关头:是重视质量,还是单纯追求产量?有些人就在这个紧要关头,放掉了坏穗子,赶到前边去安线棒。这时,魏兴成、张金有的榜样在她脑中出现了:人家织布工在主动揭露疵点,积极消灭疵点,自己看到了纱穗的疵点不消灭,岂不是为织布制造疵点么?她安定了一下剧烈跳动的心,仔细地处理完坏穗子,才到前边安线棒。结果,这一班的产量计划没有完成,虽然没有被评为先进,可是,她并不后悔。她想:在思想上插上毛泽东思想的红旗最重要。
第二天,她努力完成了产量计划。但另一件事又在她思想里展开了激烈斗争。这天,她拔的第一遍穗子,是上一班孔繁弟留给她的。她一个一个地检查,发现了七个坏穗子。怎么办?是揭发同伴的这个错误,还是掩盖它?
她同孔繁弟在一个机台上工作,平时处得很好。这要在以前,帮助她简单修理一下,就过去了。可是,这对谁有利呢?张恩惠把这七个坏穗子拿出来,摆在机台上。第二天早晨就轰动了全车间,领导上把这七个坏穗子拿去展览,并且在生产会议上表扬了张恩惠,批评了孔繁弟。
孔繁弟听到这个消息,就埋怨张恩惠出了她的丑。晚上,见到张恩惠来接班连话都不说了。张恩惠帮助她安线棒,说明了事情的经过。孔繁弟还是爱理不理。张恩惠又耐心地告诉她“为革命而织布”的道理。孔繁弟下班后回到宿舍,已是半夜。她思想斗争得很厉害,拿起了《为人民服务》,越看越觉得自己没有听毛主席的话。一股力量涌上心头,她含着眼泪写了一份检讨书,第二天交给了领导。再看到张恩惠,她感激地说:“你真正是帮助了我。”
不只是为了养家糊口
象这样的思想斗争,在老工人中也不少。
六级保全工张广新,修了十几年织布机,技术上有一套。魏兴成和张金有主动画出疵点,减少疵布的事情,使这位老工人受到深深的感动。在保全工小组讨论会上,他第一个发言检查了自己。他说自己过去修车不大重视质量,明明有的地方安装不合标准,也就凑合了事。在修车的时候,往往大模大样地蹲在织布工巡回检查的道上,从来不给织布工让路。他说:布上出了疵点,实际上有自己的一份。
开完会,他回到家里。他爱人——细纱车间老看机工赵玉珍问他:“你怎么不高兴?”他说:“看看魏兴成、张金有,想想自己,咱们过去做得太差啦。我过去总想,干活挣钱,是为了家,为了孩子,就没有想到是为了人民,为了革命。”晚上九点多钟了,孩子已经入睡。张广新拿起《为人民服务》,看一遍,念一遍,夫妻二人讨论起来了。
第二天,张广新修车格外认真负责。修好的车开动了,他还不走,要等到织出两米布,织布工认为满意,他才放心地离开。回到家他又想:自己过去对织布工的态度不好,人家就是有意见也不敢提呀。于是,他又去买了两个笔记本,封面写上“搜集意见”四个大字,第一页写道:“通过学习魏、张二位同志的自我革命精神,大大地启发了我们保全工人。我们过去修的车子没有做到为车间负责到底。特将这个本子挂在机台上搜集意见,……。”
“搜集意见”本挂在机台上的第二天,他去翻看。一看,是一个未署名的织布工写了这样一段话:
“你们能这样关心车间的一切,并钉了一个小本,叫我们给你们提意见。我看了真是万分的高兴。你们这种风格,我一定要向你们学习。以后如果我发现修车有毛病,一定告诉你们。我们共同地为完成国家任务而努力,你们说对吧?”
“对!对!”张广新打从心里感到他和织布工的关系变了,心里乐滋滋的。
“冤家”成了亲家
在乙班宿舍大楼里,有一个房间住着七个验布工和三个织布工。她们都是去年四月才入厂的徒工。本来让这两个工种的人住在一起,是便于互相学习。可是在过去,她们中间有些人却象冤家对头一般。验布工的床位在东边,织布工的床位在西边,阵垒分明。当织布工出了疵点,验布工漏验了的时候,两个工种的人往往就“开了火”。验布工埋怨织布工为什么织出了那么难以看到的疵点。特别是有个别的织布工在疵点上弄虚作假,害得验布工超过了漏验指标,得不了红旗,拿不到奖励,有的回来就抓住同屋的织布工出气,说她们“坑人”。织布工也不示弱,说验布工“倒霉”,“谁叫你们漏验了!”有时吵得脸红脖子粗,甚至气得不说话。
魏兴成、张金有在疵点上画圈的办法提出来以后,住在这个宿舍的织布工战翠屏首先起来学习。她反复学习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文章,宁肯自己一时完不成质量指标,也坚持画圈。
渐渐地,这个宿舍的情况变了,验布工和织布工的心开始交织在一起。验布工回来,常常讲述哪个织布工画圈画得好,哪个疵点幸亏画了圈才没有漏验。感情容易激动的验布工王连秋,曾连续两次给织布工写表扬信,表扬她们在容易漏验的疵点上画了圈:“这种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我一辈子学不完。”性格活泼的崔秀燕,过去漏验最多。如今,她漏验也很少了,回到宿舍总是愉快地唱着歌。
“织布工这样为我们创造条件,我们验布工怎样帮助织布工减少疵点?”最近的一天晚上,她们在宿舍里讨论开了。你一言,我一语,提出要帮助织布工分析不同品种、不同机台出疵点的规律,防止疵点产生。如果发现连续疵点,就跟踪追击,及时告诉织布工想法制止。还要帮助织布工掌握规格和评分标准等办法。几天来,她们已经这样做了,织布工也皆大欢喜。
金州纺织厂的每个车间、每个工种的人,都被一个为人民服务的红圈紧紧团结在一起了。他们在布面上画圈,齐心协力为减少以至消灭疵点,真正提高产品质量而努力;他们又在思想上画圈,为清除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发扬工人阶级的高贵品质而努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