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记中原解放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46-07-13
第2版()
专栏:摘文

  记中原解放区
北平版五月出的《文萃》周刊第二期,载有《记中原解放区》一文,对中原解放区的民主建设及军民与灾荒作斗争的经济建设,有生动详实的报导,该文开始述说创造中原解放区的历史称:“中共中原解放区,是在敌人侵占武汉之后由黄陂县一位叫杨学诚的倡导下,以七条破枪干出来的。后来新四军第五师师长李先念带来了一支队伍,这支队伍带来了七十条破枪,其中只有二十条可以打的响,就是这样,他们建立起了“中原解放区”。中原解放区在去年八月日寇投降之前最兴盛的时候,有九十二个县,一千五百余万人口,有三十三万方市里的土地………,经过七个月的内战,现在中原解放区只剩下二十二个县,三百二十余万人口,十万平方市里的土地了。”
关于中原解放区的政权建设,三月底中原解放区行政公署教育处长李实在汉口谈称:“我们在一九四一年就普遍的实行三级选举,那时候,美国的史沫特莱女士、安蛾女士,以记者的资格,实地去看选举情形。据史沫特莱的评语是“很民主”。作者接着说到中原解放区的施政成绩,他举一位黄安县八十二岁的杨显卿老先生的话:“别的事我不管,解放区内夜不闭户,是我一生中第一次遇见的事。”作者称:“老百姓对中原解放区的观感,也是有一个逐渐的变化,一九四零年左右,他们称之为“新四军政府”,后来简称为:“新政府”,再后来有的叫“我们的政府”。最后作者的观感是:“在共产党的行政三三制原则下,中原解放区的议员、官吏有许多是湖北当地的士绅,五六十岁的老头子是多得很,还有八十岁的老县长,这是一批当地老百姓的“头脑”他们热心参加中原解放区的行政工作,是在老百姓及青年人的心中起着一种很大的影响的。”
说到该解放区的经济建设时,作者称:“抗战期间在湖北省内有过不少的灾难,例如一九四一年孝感县一带大旱,草木不生…………中原解放区针对着这一情况来进行建设工作,他们知道老百姓的生存就是他们的生存,老百姓富庶了他们的民主政府才能解决经济困难。”作者继续指出当一九四三年春天安应区(安陆……应山)老百姓提出“修塘坝”的口号时,他们就组织老百姓,贷款给老百姓,结果在工作竞赛下修了二十多个塘,………跟着旱灾来了,老百姓全体动员决定抢种黄谷,老百姓又提出了口号“抢谷不抢包,抢包不抢苗!”大家的水车连成线,一百六十余部大水车日夜不断的拉水,大家的力量抢救了全区的黄谷,战胜了饥饿与死亡。
旱灾是湖北人民的仇敌,鄂东洪湖地区水灾却是更大威胁,这些困难的克服,及人民的反映,作者是这样记载的:“中原解放区在这里建立了政权之后,第一步是修河筑堤,有名的大堤往往延绵数十里,这一个工作使监利县一带,前年去年全免水灾,老百姓纪念着他们,当他们在去年底撤退的时候,士绅、商人、老百姓痛哭着送专员离境。关于这件事一位年老的解放区参议员说:“一切的公道自在人心!”(新华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