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从农奴到人民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09
第2版()
专栏:

从农奴到人民教师
新华社记者 格来
早晨,西藏东部的古镇——昌都,沐浴在金色的阳光中。大街上三五一伙,戴着红领巾、背着小书包、唱着革命歌曲的藏族儿童,高高兴兴地上学去。在昌都小学的校门口,一位年轻的藏族女教师,把孩子们领进教室。她耐心地教孩子们发音、识字、复习功课,有时还帮助他们洗脸洗手,整理衣服。
这位女教师是昌都小学的副教导主任,名叫扎西拉姆,她曾连续几年被评为先进工作者。
有一天,扎西拉姆忽然生了病。在病床上,她蒙眬中听到:“老师,您好好养病,我们一定遵守秩序,努力学习,把您讲的课好好复习……”。她睁开眼睛看时,只见一群小学生站在她的床边。他们就是她班上的穷苦学生。扎西拉姆听着孩子们的话,眼睛潮湿了。此刻,她是多么想立刻好起来,同孩子们一起生活学习啊!
还在几年前,昌都地区刚开始实行民主改革,学生们也刚开始入学的时候。一天,扎西拉姆第一次给小学生们上课,讲的是:新旧对比,忆苦思甜。听课的学生几乎全部是贫苦农奴和奴隶的子女。这天,学生们听了扎西拉姆讲的课,都感动地哭了。
扎西拉姆班上有个叫彩嘎的藏族女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差,考试经常不及格,而且三天两头请假。别人说彩嘎“太笨”,而扎西拉姆却不这么想,她对彩嘎费了不少苦心。当时党和学校领导上教导扎西拉姆:“教学首先要从活的思想入手”。她按照党的教导,白天给学生上课,晚上经常到学生家里去了解学生的思想情况,帮助学生温习功课。这期间,她几次去过彩嘎的家,但每次都没有碰上彩嘎。因为彩嘎家里人手少,每逢她放学回家,不是上山砍柴,就是下河背水,还要烧茶做饭,照顾家里的病人。一个十二三岁的女孩子,担负着这样一份生活重担,上课时精力就不集中,别人听课,她却想着家里的事。扎西拉姆了解到这些情况后,便经常抽空到彩嘎家里去为她补课,还帮助彩嘎料理家务,解决她生活上的困难。这以后,彩嘎听课时思想集中了,学习很努力,很快成为全班的优等生。
扎西拉姆对贫苦学生有着深厚的感情。一天,她发现班上一个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斯朗才仁忽然不来上课了。她深入了解后,知道斯朗才仁的母亲得了重病,生活特别困难,斯朗才仁因为没有衣服穿,无法到学校里来上课。扎西拉姆就亲自连夜给他缝衣服,作鞋袜,把他当作自己的亲弟弟一样看待。斯朗才仁得到老师的无微不至的关心后,很快就去上课了,学习更加努力。
扎西拉姆也有着苦难的身世。每逢她回忆起自己的过去,就更加热爱这些贫苦农奴的子女。那时,她家里连巴掌大的一块地也没有,父亲病重,母亲给有钱人当雇工,所得的微薄工钱,一家大小根本无法糊口。扎西拉姆七八岁时,吃不饱穿不暖,一天到晚打着光脚板到山上拾柴。有时还给人家当佣人。在苦难的岁月里,有一天,她经过当地一所学堂的门口,看到学生们穿着新衣,在院子里蹦蹦跳跳,有的手里捧着崭新的书。她羡慕极了,心想:“如果我也有新衣服穿,也能进这样的学校念书,那该多好啊!”可是在万恶的旧社会里,扎西拉姆的想法只能成为永远难以实现的幻想。
解放以后,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党保送她到北京中央民族学院学习。而她也没有辜负党的希望。在学校里,她努力学习,积极要求进步,阶级觉悟不断提高,不久她就参加了共青团,以后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提起这些往事,她总是激动地说:“党使我新生,党是我的再生父母。”就是这些思想使扎西拉姆和贫苦农奴学生的心紧紧地联结在一起。
扎西拉姆处处关心贫苦学生的事迹,深深感染着她班上的许多藏族儿童。现在许多学生在街道上、农村里,也都成了处处关心贫苦人民、事事不忘阶级苦的一代新人。
十三岁的贫苦农奴出身的学生相巴群觉,几年前刚入学时,还不大爱集体,可是现在,他在老师的亲切教导和影响下,不光成了全班的好学生,而且成了热心帮助别人的好孩子。当他知道隔壁邻居小朋友的母亲患了重病后,就经常利用星期天的休息时间,走很远的路,爬很陡的坡,帮助邻居小朋友去打柴。他还常给小朋友们讲雷锋的故事。扎西拉姆班上另一个十二三岁的学生加央降错,学习成绩是班上数一数二的,他一有空就忙着帮别人、做好事,大家叫他“闲不着”。每天放学做完作业后,他就跑东跑西,发现谁家老人缺柴烧,就上山去打柴,哪一家老大娘的水缸空了,就帮助背水,在大街上一遇到有些大爷大娘提不动东西,就跑去帮忙。每当作完这些事情后,有人问起他的名字,就说“新中国的儿童”。
很多藏族老人一遇到这个学校的好学生,看到他们为群众办事,都赞不绝口,感激地说:“有了党和毛主席的英明教导,他们一个个都成了新人,都超过我们老一辈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