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2阅读
  • 0回复

科学在群众中成长 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成就和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09
第5版()
专栏:

科学在群众中成长
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的成就和体会
本报记者 古维进
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是辽宁省南部地区的一个综合性的农业科学研究所,也是辽宁省果树专业研究所。这个研究所设在著名苹果产区盖县熊岳镇。长期以来,它在科学实验中坚持和生产实践相结合,使科学研究为当地农业生产服务做出不少成绩。例如,这个所选育成功的“熊岳二五三”高粱,已在全省推广二百余万亩,比当地高粱品种增产百分之二十九。杂交育成的“卫国”和“卫国七号”两个水稻新品种,推广面积达五十余万亩,比当地水稻品种分别增产百分之二十和百分之十六。选育成功的十一个苹果新品种,在全国十七个省、市试栽推广五万多株,多数已成树结果。对果树威胁最大的病虫害,已研究出有效的防治措施,使果树虫果率由一九六一年的百分之六十下降到一九六四年的百分之十以下。此外,该所在培育棉花优良品种、作物栽培、土壤肥料研究、果树技术管理、畜禽选育等方面,也做出不少成绩。
破除迷信总结经验
怎样把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十余年来,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在研究苹果大小年这一课题中,深刻体会到,必须破除迷信,必须重视总结群众经验。
辽宁省的苹果产量占全国苹果产量百分之七十。由于苹果生产存在大小年问题(即一年果多,一年果少,每株果树产量的增减幅度相差几百斤),影响苹果的稳产高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从一九五二年起,该所对苹果的大小年问题开始作为课题研究。当时他们根据文献资料介绍,在所里设了个正规试验区,聘请国内国外专家教授和他们一起进行树体营养分析,外部形态控制等研究工作。但是研究了五年没有得出结果。有些人还想继续研究下去。但据说要想研究出结果,需要七八十年。建设社会主义要求多快好省,花费几十年时间研究,显然不适应需要。有些人提出另一个办法:总结群众对苹果的整形修剪经验,以解决苹果的大小年问题。可是,有些人表示怀疑,说:“苹果的大小年问题,国内国外的科学家都没有解决,群众的经验能解决得了吗?”这个所的党组织发动技术人员学习毛主席著作。技术人员从毛主席的“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的名言里受到启发。想起辽宁省有些果农种了几十年苹果,有丰富的直接经验,应当向他们学习,把他们对苹果的整形修剪经验总结起来,解决苹果的大小年问题。一九六一年,该所把全省的苹果整形修剪的三大派、十三个劳动模范和修剪能手请到所里,进行苹果整形修剪示范:每人选定一株试验树,分别进行整形修剪,连续几年固定不变。技术人员跟班劳动,对各人不同的整形修剪方法进行常年观察、记载。经过四年实践,他们发现有些劳动模范和修剪能手,根据苹果树大小年的不同情况,采取轻重不同的修剪方法,使果产量达到稳定。他们把农民的这种朴素的整形修剪经验用现代科学技术加以研究总结。结果,找到了调整苹果大小年的途径:苹果大年时(花果过多)实行重剪,苹果小年时(花果不多)实行轻剪。根据这个经验,结合对果树采取综合培育措施,基本上使苹果的大小年得到调整,实现了稳产高产(过去,大年时,株产千斤,小年时株产百斤,现在一般稳定在七八百斤左右)。这个经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全省各地的苹果产区,凡是推广使用这个经验的,苹果生产都能达到稳产高产。
国内国外专家教授几十年没有解决的苹果大小年问题,依靠农民群众几年就解决了,这说明了什么呢?科学研究工作一旦和农民群众的生产实践相结合,就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依靠专家教授、文献资料解决科学问题是很重要的,但是不能迷信,必须重视农民群众的实践经验。农民群众长期和自然作斗争,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他们既能以整形修剪的办法使苹果的大小年得到调整,那么,他们的这个实践经验就是符合客观规律,包含着科学道理的。把他们的实践经验加以总结提高,上升为科学,就能发挥指导生产的作用。科学技术人员必须运用毛主席的思想武装自己,正确对待农民群众的经验——把农民群众的经验和现代科学技术结合起来,才敢于破除迷信,在科学研究领域里走出一条新的道路——毛泽东思想指导下的多快好省的道路。
在群众中建实验点
为了使科学研究更好地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除了采取“请进来”的办法(如把劳动模范等请到所里),还采取“派出去”的办法——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农村建立实验基点。过去,有的科学技术人员在研究工作中,单纯强调在实验室研究,在试验场试验,认为这样就是科学和实践相结合。是的,实验室、试验场是实践,对某些专业说来它还是主要的。但同广大群众的实践相比,则有很大的局限性。为了弥补这方面的缺点,该所实行在农村建立实验基点,把过去的实验室、试验场的工作和农村实验基点的工作结合起来(三结合),而以农村实验基点为工作重点。这种作法,收到了科学研究进一步和实践结合的效果。一些技术人员在农村建立实验基点后,长期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商量。由于生活在群众中,深入到生产过程中去,他们发现生产中需要研究的课题远比在实验室想象的丰富。以作物的复种、间种、套种、混种来说,过去他们认为可以研究的课题有十多个,现在和群众商量后,值得研究的课题有几十个。有些人曾担心到了农村没有什么可以研究,现在发现需要研究的东西太多,只恨自己知识太少,力量不足。值得注意的是,有些课题,技术人员本来认为很难研究的,可是,虚心向群众学习后,问题解决了。有一个时期,辽宁南部地区苹果遭受食心虫危害,虫果率达百分之六十多。食心虫包括桃小、东小、梨小、白小四种虫,它们都是钻进苹果里面为害,而苹果外表很难发现虫害痕迹,在这四种虫中,哪一种是苹果的主要害虫?技术人员感到很难弄清楚。他们和群众商量,群众说:“有些苹果淌眼泪(即果皮有个针尖大的小孔,冒出果汁)切开是豆沙馅(果肉黑而烂,象豆沙馅似的),不知什么原因?”这引起技术人员的注意。他们把这种苹果摘下进行观察、研究。结果,发现为害苹果最主要的是食心虫中的桃小虫。根据过去的文献资料,对食心虫中的东小、梨小、白小三种虫的为害特征都有些记载,而对桃小虫的为害特征则记载很少。现在群众提供情况,帮助他们发现了这种虫,这在科学研究上是一个大的贡献。看来,在科学研究中,有些课题,文献资料很少记载的,不一定没有办法研究。问题在于技术人员的研究态度:单纯强调研究文献资料呢,还是跳出这个圈子,到群众中作调查研究,虚心向群众学习?群众常年和自然作斗争,对自然情况了解最多,积累的经验最丰富。只要相信他们,依靠他们,虚心向他们学习,那么,在课题研究中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能找到解决的办法。技术人员找到为害苹果最主要的桃小虫后,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结果,使辽宁南部地区的苹果食心虫的虫果率由原来的百分之六十多下降到百分之十以下。苹果的质量大大提高。
在推广中提高
在农村建立实验基点取得的成就,推动了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进一步做好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工作。一九六二年,他们把自己在农村建立的实验基点和公社技术推广站,劳动模范、技术能手的实验点、群众科学实验小组等三百多个组织联合起来,分成若干片,以农科所为中心,建立了有农业领导干部(包括市、县和公社一级的)、技术人员(包括农科所、推广站、农场、公社技术人员)、群众(劳动模范和老农等)参加的技术实验示范推广网。网的活动办法是,根据当前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由农科所及时召开网会,大家广泛交流意见,共同研究对策。最后,由农科所把领导、群众、技术人员三方面的意见集中起来,提出技术措施,拿到生产中推广应用。实行这种三结合的群众路线工作方法,对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多好处。首先,可以加速先进技术经验在较大的范围内推广出去,及时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一九六二年前后,病虫害曾蔓延全省果产区,严重影响果树生产,必须迅速地在全省范围内进行大面积防治。但是,当时群众缺乏防治病虫害的新的技术经验。农科所依靠技术实验示范推广网,连续召开网会,分析虫情,交流经验,制定防治病虫害的预测预报技术措施。网会开过不久,在网的组织范围内的几百个基点首先建立了预测预报组织,做出防治病虫害的样板,从而推动全省各地先后建立预测预报组织,及时对病虫害进行防治,使各地果产区的虫果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三十降为百分之十以下,果树生产得到保证。由于防治病虫害掌握新的技术,做到“对症下药,减少用药”,全省各社队在一九六三年和一九六四年间,共节省药剂费用开支将近二百万元。其次,农科所通过召开网会,可以经常掌握许多生产情况,了解群众各种经验。这对丰富科学研究内容,促进科学研究工作有很大作用。例如,过去农科所对苹果树发生腐烂病的原因是不大清楚的,经过“网会”提供情况,他们知道了“冻害”是苹果树发生腐烂病的诱因。于是他们在苹果树腐烂病的防治研究课题上,增加了防止冻害的研究内容。第三,培养了技术队伍,推动了群众性的科学技术活动。农科所每次召开网会,研究技术问题,都是充分发扬民主,开展热烈讨论。到会的人都达到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目的。他们回去以后,积极举办讲座等传授技术经验,使广大群众在不同程度上都学到科学技术知识。现在经过“网会”活动,培养出来的技术队伍仅虫情测报员和农民技术手就有六千多人,比一九六二年建立网的组织初期增加了四五倍。通过这批技术队伍的活动,带动了更多的群众学习科学技术。目前有不少社队都建立了科学实验小组,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
在实践中改造思想
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在农村建立实验基点和建立技术实验示范推广网,对技术人员的思想改造起了很大作用。过去有些技术人员在研究工作中,光是关心自己的实验,对周围群众的生产不大关心,甚至把关心群众生产当作是研究工作的负担。现在建立了基点和
“网”的组织,经常和群众一起观察、讨论、研究各种问题后,他们深刻体会到群众的实践经验非常丰富,必须把关心自己的科学实验和关心群众的生产联系起来,取得群众的支持和帮助,自己的科学实验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有一个时期,有些技术人员曾经抱着研究防治梨大食心虫的目的到北镇县常兴公社上官军大队驻点。当时这个大队的梨大食心虫不算多,最多的是天幕毛虫和梨象鼻虫。大队的十多万株梨树有百分之九十遭受虫害,群众迫切要求技术人员帮助治虫。怎么办呢?按照研究要求,应该到梨大食心虫多的地方去,可是,不管这里的群众治虫要求行不行呢?末了,他们本着“首先从群众的生产出发,有什么问题解决什么”的原则坚决帮助群众治虫。群众也积极帮助他们提供有关各种病虫害的情况和资料,协助他们调查、研究、试验等。这一来,他们不仅找到防治天幕毛虫和梨象鼻虫的办法,也找到防治梨大食心虫的办法——只要及时使用一种有效药剂可以把三种虫害同时消灭,为防治病虫害找到一条多快好省的道路。
群众能不能搞科学实验,要不要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过去有些技术人员对这个问题是怀疑的。如今,在基点里、在网会上,不管提供情况,研究问题,交流经验,群众都发挥了很大作用。这使技术人员明确认识到科学实验不仅科学家能搞,群众也能搞,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为了做好这个工作,农科所积极帮助群众学习科学技术知识,扶持群众建立科学实验小组。如在九垅地公社古家子大队,农科所帮助该队办起一个常年技术夜校(学员七十余人)。三年中(一九六二——一九六四年),培养了四十多个青年农民具有初级农业学校毕业生的水平。他们先后被大队提升为专业技术员和领导干部。农科所还帮助这个大队以常年技术夜校为核心,采取干部、老农、知识青年三结合办法,组成十二个科学实验小组,开展科学实验活动。仅在一九六四年间,这些个科学实验小组就进行了水稻塑料薄膜育苗、水稻插秧密度、棉花品种对比等十二项科学实验,为一九六五年制订各项生产技术措施提出了很好的依据。
十余年来,熊岳农业科学研究所采取“请进来”“派出去”和建立技术实验示范推广网获得成就的这一事实,清楚地说明了科学研究和群众的生产实践结合的重要。科学来源于广大劳动人民的生产实践。科学技术人员必须走出实验室、试验场,深入农村建立基点,和广大群众的生产实践相结合,科学研究工作才有广阔前途。(附图片)
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分院为了系统地总结太湖地区的农业生产先进经验,派出科技人员到这个地区蹲点,与广大群众一起,开展科学实验,探索高产更高产的途径。这是科学工作者杨立炯(右一)等在吴县保安公社同社员一起,观察晚稻秧苗的生长情况。
  新华社记者 吕厚民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