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阅读
  • 0回复

一字之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2
第5版()
专栏:

一字之差
石钢基建设备材料处地方物资科 胡绍斌 陈家齐
作为一个基本建设物资供应工作者,对基本建设工程实行送料制,做到送料上门为班组服务,深深地感到确是具有革命意义的一件大事。
从表面看来,领料改为送料,只一字之差,实质上是两种根本不同的思想、两种不同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方法的转变。
我们是搞三类物资供应工作的。三类物资的特点是品种多、规格繁、货源涉及面广。过去,我们在处理业务问题的时候,头脑里为施工前线服务的观念很淡薄,成天坐在办公室内“等客上门”,按照拟订的繁琐制度办事。由于手续繁琐,施工单位上门批料的人多,我们就常常叫人家排队等批料。我们整天被紧紧围困在批料堆里,没有时间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对工程的实际需要就不大清楚。因为心中无数,又怕施工单位多要物资,对他们反映的情况便抱着怀疑态度,常常凭自己主观想象设法卡人,使领料与批料双方形成讨价还价的买卖关系。那时,我们成天死守着计划和制度,有时施工单位因为计划变动,或原来计划有遗漏项目,临时需要物资,明明是等米下锅的急事,我们也会以“手续不合”而不给人家“米”,造成施工单位停工待料,或被迫改变施工程序。我们虽然天天嘴上讲为生产服务,为施工前线服务,可实际上,是让施工前线为我们服务,让人家成天围着我们转。
物资供应体制改革以后,实行送料到现场,首先在我们思想上加强了为工程服务,为施工工人服务的观点。过去,物资供应保证不了工程需要,我们就责怪施工单位自己计划没做好。直接送料后,我们对工程所需要的物资负责到底。我们成天考虑的不再是如何防止施工部门多要物资,而是想方设法如何根据工程实际需要保证供应,使现场不发生停工待料现象。
由于取消了繁琐的领料手续制度,我们有充分的时间可以走出办公室,深入基层蹲点,调查研究,或直接送料到现场。这样,我们对工程的实际需要,心中就比较有数,物资供应也就比较切合实际。如建筑公司预制车间需用大量钉书钉、钉书机、复写纸等,以前我们主观地认为这是文具用品,对施工来说,无关紧要,建筑公司虽然多次反映,我们还是卡着不给。送料以后,我们看到了实际情况,原来钉书钉和钉书机是他们生产空心楼板时必不可少的工具。我们连忙购买了一批保证供应,解除了施工单位因资金所限,只能随用随买的被动紧张局面。
深入实际,送料上门以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供应工作的被动应付状态。过去,坐在办公室,整天是写不完的单据、盖不尽的章,整天和施工单位要价还价,工作越做越盲目,越盲目越被动。施工单位领一次料,两三天到不了手。现在,由于我们对工程的实际需要比较清楚,和施工前线息息相通,因而,凡是施工小组需用的物资,就积极地寻找资源,只要库存有的,当天可以送到,特急的在几小时内就能送到现场。这样就真正保证了施工前线的需要。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