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阅读
  • 0回复

为用材单位开方便之门 贵阳地区建筑材料公司建立供应站,减少机构层次,简化供应手续;用材单位可以随时就近取货,几分钟就可以办完手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2
第5版()
专栏:

为用材单位开方便之门
贵阳地区建筑材料公司建立供应站,减少机构层次,简化供应手续;用材单位可以随时就近取货,几分钟就可以办完手续
本报讯 据贵州日报报道:贵阳地区建筑材料公司减少机构层次,简化供应手续,职工们发扬革命精神,提高了为生产服务的质量。
过去贵阳地区的生产建设单位到物资部门提一次货,要跑许多地方、办几道甚至十几道手续。去年年底,贵阳地区建筑材料公司成立了,紧接着建立了几处物资供应站,生产建设单位可以随时到就近的供应站按计划提取物资。手续很简单,在一般情况下,一次就可办完开票、交款、提货等手续,只需费时几分钟。最近,人们还常常看到这个公司的工作人员挎着挎包,扛着油毡、石棉橡胶板,把工矿企业需要的建筑材料送到厂矿,再把生产建设中的新要求带回公司,按新要求主动组织供应。人们夸这种方法是“服务上门”。
贵阳地区建筑材料供应工作改进的过程,是两种思想、两种工作方法斗争的过程。去年九月,随着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深入开展,省、市物资管理部门提出了一个在工矿区建立物资供应站、实行就地就近供应物资的方案。这个方案一提出,就引起了广大职工的浓厚兴趣,许多人向领导机关写信表示支持,许多人还迫不及待地申请去供应站工作。在这些同志看来,只要发扬革命精神,凭已有的人员、设备,是可以把业务开展得更好的。可是有些人不这样看,他们把供应站的工作设想得非常复杂,想出了一个庞大臃肿的组织机构;提出了一张规模相当大、建筑标准相当高的供应站站房设计图纸。
两个方案哪一个好呢?大多数人认为前一个好,但少数人也不放弃后一个。于是各执己见,僵持不下。正当这时,外地传来了一个消息:江苏省某地三个人建立了一个建筑材料分公司,业务开展得很好。有了外地的实践经验,有了大多数职工的支持,领导部门的决心更大了:采纳因陋就简建立供应站的建议。一个地区公司加上三个供应站,总共只用了四十九名工作人员,没有新建一间房子。
物资供应站建立后,新的争论焦点是:怎样对待那些繁杂的手续?开始,有的人主张在对外营业的时候,实行开票、收款、发货一竿子到底。有的人认为,只要有营业,哪怕是一天只有一两次,也得有开票员、收款员、发货员,一个也不能少。双方争论激烈,得不出统一的结论,便到实践中去寻找答案。通过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和试行一职多责、相互监督等办法,终于为厂矿企业创造了方便条件。现在,无论是送货上门,还是生产单位上门提货,都只需经过一个人的手,就可以办完所有的手续。接着,他们又比较系统地研究了物资的申请、分配、审批、调拨等规章制度,大刀阔斧地砍掉了那些束缚人的积极性、阻碍生产发展的繁杂手续。如过去生产单位申请油毡,要经过十一道手续。现在,他们根据生产单位的用材计划,把分配的指标连同供应票证一次送到生产单位。生产单位可以在任何时候凭票到任何一个供应站提货,只需办理一道手续。
为了更好地为生产高潮服务,他们还开展了送货上门,送单上门,结账、收款上门的活动。有一次,当暴风雨即将来临的时候,贵阳水泥厂希望这个公司紧急支援五卷油毡给堆放在室外的水泥防雨。接到电话的第一供应站工作人员一查计划,属于第三供应站供应,立刻跨上单车,直奔第三供应站,同第三供应站的同志共同用四辆单车,把五卷油毡送到了工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