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学习“乌兰牧骑”的革命精神 内蒙古新华书店积极送书下乡 安徽萧县回乡生产知识青年在农村办起八百多个文化室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3
第2版()
专栏:

学习“乌兰牧骑”的革命精神
内蒙古新华书店积极送书下乡
安徽萧县回乡生产知识青年在农村办起八百多个文化室
新华社呼和浩特十二日电 内蒙古自治区各地新华书店,适应农村和牧区文化发展的需要,大力加强农村和牧区图书发行工作。
自治区农村和牧区比较普遍地建立了俱乐部,迫切需要供应各种图书。但过去一直没有能够适当地给以满足。今年,书店职工学习了毛主席著作,学习“乌兰牧骑”的革命精神,许多人纷纷上山下乡,深入偏远地区,把图书送到基层去。有些旗县书店的职工差不多跑遍了生产队以上的居民点,供应了大量的革命书画。察哈尔右翼后旗书店职工,到胜利、锡力、韩勿拉等公社的二十五个大队、一百四十九个居民点供应图书,还帮助群众办了一百多个俱乐部。凉城县书店只有三个人,门市部留一个营业员,经理、会计都下乡。他们到五十个生产队的俱乐部,供应了图书三千五百多册。察哈尔右翼中旗流动供应员到铁沙盖公社时,贫农李四民要《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他没有带,第二次下乡时,就特意绕了二十多里路把书送给李四民。
书店职工还抽出时间为不识字的贫农下中农和贫苦牧民读毛主席著作,介绍《为人民服务》这篇文章的背景和白求恩同志事迹,在地头上给社员们讲愚公移山的故事。许多职工还协助俱乐部办图片展览,作示范讲解。有的人并用自己随身带的图片举办宣传展览。
据新华社合肥电 安徽萧县回乡生产的知识青年办起的一批文化室,在农村生活中发挥了破旧立新、移风易俗的作用。
最近四年来,萧县有一万多名知识青年回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建设。他们在从事劳动的同时,还在党团组织的领导下,先后办起了八百四十一个文化室。现在全县各公社绝大部分生产大队都有了文化室。这些文化室经常举办小型的破除迷信展览会,利用快板、相声等曲艺形式表扬移风易俗的模范人物;排练和演出反映农村先进人物和移风易俗的现代戏。这些活动受到广大社员的热烈欢迎。
现在,在萧县农村用旧礼节办喜事的人,越来越少了。今年,这个县的朔里区有一百五十多对青年结婚,都选择了既俭朴又有意义的形式办婚事。社员们称赞说:“这才象劳动人民办喜事的样子。”
随着新文化活动的开展,社员的生活兴趣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一些爱看旧戏的人现在成了新戏的爱好者。说旧书的也找不到活动场所了。王寨公社王寨大队贫农老社员周孝友,是个出名的“旧戏迷”。农村文化室排演新戏,开始时他不去看。现在只要文化室上演新戏,他没有不到的。看了以后,还把戏里的故事讲给人家听,成了新戏的义务宣传员。
回乡知识青年在开展文化室的活动中,把组织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当成一项重要任务。全县已有二千七百多人担任了毛主席著作学习的辅导员,为社员朗读和讲解。吴集公社扬庄大队参加文化室活动的二十三名知识青年,常常在阴雨天、晚上,采取集体讲解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办法,帮助社员学习毛主席著作。文化室还介绍先进的农业生产知识和生产技术,推动了农村中种试验田、样板田和种子田的科学实验活动。
许多青年办文化室时,注意了勤俭办一切事业。没有乐器,他们自己制,房子不足,他们和社员一道盖。有些地方的回乡青年还和其他青少年一道,开展义务劳动和小型副业生产,用这些收入,为文化室添置一些必要的设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