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自觉地进行思想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6
第5版()
专栏:

自觉地进行思想革命
中国人民解放军某军医大学副教授 程天民
编者按 这里发表的是程天民同志思想革命化总结的一部分。程天民同志的切身体会说明,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是,自己走的政治道路是完全可以选择的。党对不同出身和不同经历的人,重在看他的表现,特别看重他现在的表现。一个人,只要根据社会发展的规律,根据百分之九十五以上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来选择自己的政治方向,把根扎到工人阶级和贫下中农中去,坚决跟着共产党走,就不会迷失方向,就有光明的前途。
坚决背叛剥削阶级家庭
我出身于地主阶级家庭。一九四九年南昌解放的时候,我是一个二十二岁的大学生。解放以前,我对于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并没有什么认识,更不懂什么是阶级和阶级斗争。解放以后,感到什么都很新鲜,很兴奋,看到解放军那种纪律严明、艰苦朴素、上下一致和大公无私的精神也确受感动。但当家乡实行“减租减息”,父亲来信叫“苦”,自己也就苦恼了。
一九四九年九月,我参了军。在入伍学习中,对地主养活农民还是农民养活地主问题展开了大辩论,引起了复杂的思想斗争。究竟是谁养活了自己?又是谁培养了自己?我想,既然世界是劳动创造的,那是谁劳动的呢?是农民而不是地主。我家有大约六七十亩地,全家没有一个人劳动,到时候凭一本账本向农民收租。这就使我初步懂得了养活自己的正是那些终年吃不饱、穿不暖的劳动人民。在控诉会上听到对旧社会民族苦、阶级苦的血泪控诉,在土改展览会上看到地主残酷剥削农民的种种罪行,使我从思想上逐步认识到自己的地主家庭是可恨的,而自己家庭的罪恶又是同整个旧社会的罪恶联系在一起的。
一九五○年我们结业分配时,关于自己的生活待遇是供给制还是薪金制问题,在我思想上也有斗争。那时候,我的地主父亲来信骂我:“过去辛辛苦苦培养你,现在你不管家里了,忘恩负义……。”这算是对我的初次考验。在党的反复教育下,我严辞驳斥了我的父亲。
一九五三年九月,我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吸收我入党的支部大会决议中,特别指出我出身于剥削家庭,必须努力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不断提高无产阶级的阶级觉悟。从此我在党的教育下,以一个党员来严格要求自己。我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前后学习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实践论》、《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刘少奇同志《人的阶级性》等文章,对地主阶级的本质有了进一步认识,对“阶级烙印”的问题有了比较深刻的印象。我常常想,我这个人出身不好,思想上打的是剥削阶级烙印,应该比其他同志更要加倍努力自觉改造自己。
同时,自己又进一步认识到,自己的地主父母亲,论家庭关系是我的亲人,论阶级关系则是我的敌人。阶级立场的改造不能简单地满足于拥护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等大的方面,并且要在许多日常的具体问题上,考验自己的阶级立场、思想感情是不是真正有了变化。我一面注意同地主家庭划清界线,另一方面也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改造。每次政治运动和平时写信回去都要他们积极参加劳动,遵守政府法令,好好改造自己,特别教育弟妹要同家庭划清政治思想界线,帮助他们进一步改造思想。
象我这样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一定不能忘记自己身上的阶级烙印,一定要充分认识自己“先天不足”,要比别人更加倍努力进行脱胎换骨的改造。家庭不仅在社会制度大变动时期来影响自己,而且在平时那种千丝万缕的关系,也时时刻刻,点点滴滴来影响自己,这就是当前阶级斗争的一种特点。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不能选择的,但自己走的政治道路是完全可以选择的。只有坚决背叛自己的地主家庭,在思想上摆脱这种千丝万缕联系的影响,才能真心诚意地参加革命;只有首先解决立场问题,才可能出自内心地热爱共产党和毛主席著作。
在教学实践中改造思想
前几年,我们教的学员主要是部队的在职干部,其中有不少是参加革命多年的老同志。党一再教育我们,一定要把他们教好。我在教学实践中接触他们,了解他们,并且又同我自己的情况联系起来。我想,这些同志正是从小就被我的家庭那样的地主阶级剥夺了读书的权利,在革命战争年代,又缺乏学习文化的条件,他们在流血流汗的时候,正是自己读书的时候,他们之所以不能读书,正是我自己能够读书的条件。想到这些,我越发感到自己地主家庭的可恨,这些老同志的可爱。所以我觉得,象我这样剥削阶级家庭出身的知识分子同这些工农学员的关系,就不是一般的师生关系,而是知识分子同工农的关系。向他们学习,把他们教好,就是同工农结合的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对自己阶级立场改造的一个实际考验。在教学中,我很注意学习他们的优良品质。他们对党忠诚,有克服困难学好本领的强烈愿望,爱憎分明,敢于斗争。他们的不少好作风,正是自己身上所缺少的。我在业务上也向他们学习。如战伤病理方面,我自己连枪弹伤、弹片伤和普通的创伤感染都没见过,就请这些参加过战争的同志开座谈会,向他们请教。在向他们学习的同时,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把他们教好。
去年下半年,领导上要我同大家一起结合病理解剖学的特点,学习运用郭兴福教学法。我集中读了毛主席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实践论》、《矛盾论》、《反对本本主义》等十多篇文章的有关部分,和近年来毛主席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我们的教学工作,不是一般地传授业务知识,而是同资产阶级争夺青年一代,关系到培养革命事业接班人的大问题,所以,一定要贯彻执行毛主席制订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方面,毛主席对我们教师提出了“更应该管”的要求。而我原来是怎样想的呢?我认为那是政治教研室的事,是学生队队长、指导员和党、团支部的事,我们业务教师不大需要、也不大可能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甚至自己还想过,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是不是有些“不务正业”?我把这些思想同毛主席讲的话一对照,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毛主席教导我们:“知识分子如果不把自己头脑里的不恰当的东西去掉,就不能担负起教育别人的任务。”为了端正教学态度和教学思想,有的放矢地进行教书又教人,我们教学组同志在上级的领导下,都深入到学生队去,参加他们的政治学习、生活检讨会、野营、劳动、党、团生活。
随着社会主义革命的深入发展,两条道路的斗争在教育战线上也深刻地暴露出来了。无论在教学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着这种斗争,都存在着是不是用毛泽东思想挂帅的问题。毛主席不是教导我们说,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教员吗?的确,关键在于我们教员的思想是否革命化。形势十分逼人,深深感到当个人民教师很不容易,专的方面不够,红的方面更不够,这就进一步促进了自我改造的决心。
不断克服患得患失情绪
近两年,我除了业务工作以外,还兼任全军医学科学委员会病理学专业组组长(我们教研室主任)的秘书,其他社会活动也比较多。这些兼职工作费时较多。这就常使我思想上产生矛盾和斗争。有时我抱怨事情太多太杂,没有学习和提高业务的时间,看到别人在看书,自己心里发慌,心想如果有时间坐下来多看看书该多好啊!自己心情烦恼,怎样正确处理呢?我便带着这些问题学习毛主席著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主席强调指出,共产党员所表现的积极性,不是空洞的,而是具体的,不是一方面,而是各方面。我联想我所担任的工作也是各方面啊,不应只抓住一个方面,而不及其余啊!自己是共产党员,要作党的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上级教授的时间比我更宝贵,如果我做好了秘书工作,使他们腾出更多的时间来抓整个教研室的领导工作,从事学术研究,培养干部,就比他们也忙于许多行政事务性工作对党更有利。当然我又是个业务干部,也不能因为有这些兼职工作便放松本身的业务工作。如果放松,同样是对党不利的。这就使我认识到要解决自己的矛盾,必须从提高思想入手,而最根本的又在于自己一切要从党的利益出发。此后,遇到兼职工作和提高业务、业务工作有矛盾时,我就问自己,是为个人打算呢,还是从党的利益出发?经过斗争,自觉地克服了个人打算,服从党的利益。
我还体会到,克服个人主义患得患失情绪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正确对待来自群众的批评。
有一个时期,由于工作多,在处理问题时有些简单、粗糙,引起了群众的一些意见。这时个人主义患得患失思想又抬头了。如一九六二年科学研究小组总结,要大家向行政领导和支部提意见,同志们向我提了十一条意见。我心里就想不通,认为大家对我太苛求了。毛主席说:“一部分军队工作同志养成了一种骄气,……只看见成绩,不看见缺点,只爱听恭维话,不爱听批评话。”毛主席好象就是在说我。经过思想斗争,自己就冷静下来了,检查出自己确实存在着不少缺点。如自己虽然事情多,但没有很好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影响了自己的工作,也影响了集体的工作。又如对于一些同志的缺点侧重于简单的批评,缺乏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等等。想通以后,便主动找一些同志交心,检讨自己的缺点,促进了同志间的相互了解,增强了团结。通过学习和实践,也使我进一步体会到对待批评首先要欢迎,要冷静,这样才能客观地分析问题。分析时一定要严于责己,反复想想自己思想作风上有没有问题,想想自己在工作方法上有没有毛病。最重要的是不要将别人意见中与事实有出入的部分来抹煞有益的部分,不要将自认为有理或者有成绩的部分来掩盖缺点和错误的部分。我觉得,只有这样,才能从群众的各种意见中吸取有益的营养,促进自己不断改造,不断进步。
时时同骄傲自满作斗争
由于改造不彻底,遇到具体问题,有时就滋长和流露了骄傲自满情绪。如我初次参加科学研究,同几个同志在一起写出两篇论文,在全国性学术会议上受到好评,内心也就沾沾自喜。这种骄傲自满情绪,阻碍了我的自我改造和不断进步。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个问题,去年上半年我按照廖初江同志集中语录学观点的方法,从毛主席的十七篇著作中,我体会到要克服骄傲自满情绪,必须凡事多想一想,分析分析,多比一比,愈想、愈分析、愈比,就会愈感到自己的不足。我是怎样比的呢?
第一,把党对我的培养和要求同自己的实际进步比一比。
生我的是罪恶的地主家庭,解放我的、培养教育我的是亲爱的党。今天自己之所以能具有为人民服务的一点点思想基础和工作能力,完全是党教育培养的结果。党希望我沿着又红又专的道路前进,而我自己呢?个人主义患得患失,盲目自满。愈想愈有负于党的培养和希望,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
第二,把集体的力量同个人的作用比一比。
上学期我们的教学工作获得了学生好评,训练部还组织了教学观摩。这时,我再三告诫自己,可千万不能骄傲啊!我冷静地想一想,取得的这一点成绩主要是上级领导抓得紧,教研组全体同志共同努力的结果。大家动手,好多问题都解决了。在科学研究工作中,我一个人,连一条狗都拴不住。如果离开了上级的领导、各组的协作和本组同志的共同努力,自己将一事无成。个人只有融合在集体之中才能发挥作用。我一个人的作用同群众力量比起来是渺小的,有哪点值得骄傲呢?
第三,把取得的一点点成绩同党的事业比一比。
我们常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大厦增添一砖一瓦,而实际上我们所加的连一砖一瓦都谈不上。如我们搞的科学研究项目,应该过实验关、临床关、演习关和实战关,而目前离过第一关还有不少距离。客观需要要求这么迫切,我们能为党的事业解决些什么问题呢?只有兢兢业业,迎头赶上。有哪点值得骄傲呢?
第四,把自己的知识同客观所需要掌握的知识比一比。
知识分子往往把知识也当作骄傲的资本。其实当接触和深入实际后,就发现我们所知道的真是很可怜的一点点。如我初搞科学研究时,看了几篇文献,感到知道的东西似乎不少了,但深入实际后,感到实际存在的问题太多了,自己不懂的东西太多了,为了完成党的任务而需要我们去掌握的知识太多了。所以感到再有几倍时间也学不完,真没有任何值得骄傲的地方。
第五,要以人之长比己之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周围的同志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地方。在我们单位,如果向每一个同志学一条优点,就能在自己身上增多二三十条优点。我同有些同志相处一二十年了,但对他们的优点还没有学到手,而自己之所以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也正是学习别人长处的结果。如在科学研究方面,我的一些钻劲和行之有效的方法,有不少是学习我们教研室主任的。在教学上,我在讲课前先听上级教授的课,几乎一字不漏地记下来,再将三位讲师的讲稿取来,将他们的一切长处融合到自己的讲稿中去。
经常这样想一想,分析分析,比一比,就愈感到自己不是差不多了,而是差得很远呢!每当自己有骄傲自满情绪时便反复这样比一比,及时警惕起来,加以克服。我一定要更自觉地更经常地努力学习毛主席著作,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自己一辈子改造思想和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动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