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美术家到农村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6
第6版()
专栏:文艺短评

美术家到农村去
无产阶级的文艺必须为工农兵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是一个十分明确的原则。但是,怎样坚持这个原则,并把它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对于一些美术工作者来说,还是个没有很好解决的问题。
这里发表的两篇文章,反映了山西部分美术工作者深入农村的感受。他们以实际工作的经验,证明了毛主席早已指出的一条重要的真理:文艺工作者一定要在深入工农兵群众、深入实际斗争的过程中,在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学习社会的过程中,把立足点移到工农兵方面,移到无产阶级方面,才能有真正的为工农兵的文艺,真正无产阶级的文艺。也就是说,能否坚持和贯彻为工农兵服务的文艺方向,根本问题在于文艺工作者是否真正与工农兵相结合。这个问题解决了,其他问题——象如何服务的问题,普及和提高的关系问题等等——也就迎刃而解。
这两篇文章也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的新农村和广大农民群众是多么迫切需要新的美术作品,以便反映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的新形势。事实证明,只要我们珍视农民群众的要求,正视广大农村的新变化,就可以深深地感到,美术家到农村以后,不是思路更狭窄了,画笔更迟钝了。与此相反,在新的农村和新的农民面前,山西的美术工作者更加激起了自己的政治责任感,开阔了思路,鼓舞了创作热情。他们动起画笔,从刻制新窗花直到设计新葬仪,凡是革命需要、农民需要的一切美术工作全做了,真正做到全心全意为农民服务,采用农民所喜爱的艺术形式为农民创作,为满足农民当前的需要而普及,为适应农民日益提高的艺术欣赏水平而提高,千方百计地以社会主义的艺术来进行占领农村文化阵地的斗争。在此同时,他们也从农民群众中受到教育,提高了自己的认识,丰富和充实了自己的生活和创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民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是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庞大的主力军,也是对文化最感迫切需要的群众。毛主席早在抗日战争时期就说过:“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因此,美术为工农兵服务,首先面对着为农民服务的问题。不仅仅是把美术送到农村,为农民创作,使美术这种精神产品转化为群众的物质力量,推动三大革命运动的进展,同时,还要在农村中建立一支强大的社会主义的业余美术工作者的队伍,为进一步巩固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为使文艺回到工农兵手里创造条件。农村的天地是广阔的,农村需要更多的美术工作者去工作;而美术工作者也只有深入工农兵,参加革命斗争,才能够熟悉工农兵的生活,才能够得到革命锻炼。只有通过革命实践来认识生活,才能够正确地深刻地反映生活,创作出反映时代精神的作品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