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阅读
  • 0回复

为困难队雪里送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7
第2版()
专栏:短评

为困难队雪里送炭
今天本版发表的几篇关于供销社支持困难队发展副业生产的报道,以有力的事实说明,供销社同志思想对头,能够对有这种或者那种困难的生产队逐步摆脱落后面貌,发生多么大的作用。这是值得辽宁、河北和其他各地已经这样做了的供销社同志们引以为荣的。他们这样做,做得对,做得好。大力扶持副业没有基础的困难队,既发展了多种经营,丰富了国家的物资;又帮助困难队尽快地改变经济落后面貌,这是具有重大意义的一项任务。
困难队之所以困难,在经济上单一经营,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原因。供销社在支持他们搞好农业生产的同时,大力扶持他们发展副业,开展多种经营,这对于壮大困难队的整个经济力量,可以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象辽宁省那样,去年有四千多个困难队在供销社支持下发展了副业,平均每个队增加收入二千五百多元。随着副业收入增加,农业生产的投资也有所扩大。结果有两千多个队当年的农副业总收入赶上或超过了当地中等队的水平。这样,就有效地支持了困难队自力更生地发展生产。
可是,困难队发展副业有比较多的困难。他们底子薄,条件差,缺资金,少原料,无技术。正因为困难队有困难,才更需要供销社的有力支持,雪里送炭。供销社的同志们,要怀着深厚的阶级感情,把改变困难队看成自己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力量的革命工作,这才能不怕麻烦,满腔热情地采取有效的措施,帮助困难队克服困难。辽宁省供销社集中了一定的人力物力来支持困难队,根据困难队的特点,通过购销等活动,多方面给予照顾。缺乏资金,就帮助他们先推销物资,或者先开展不用投资的拉脚、劳务等副业;原料不足,就到外地代为采购,并且帮助栽桑插柳,培植荆条,发展副业原料;缺乏技术人材,就开训练班,巡回指导,传授手艺。结果,困难队的困难越来越少,发展副业的不利条件逐步为有利条件所代替。
当然,供销社帮助困难队的工作并不是没有阻力的。有些同志认为困难队搞副业没有什么油水,他们主张哪里有商品就到哪里收购,哪里有办法就支持哪里。这种只图自己方便的做法,是一种缺乏远见,缺乏革命热情的表现。副业生产能不能发展,同供销社的工作有着密切的联系。农村副业生产大部分是商品生产,副业产品能否及时收购起来,销售出去,对于副业的发展常常起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这就是说,你去收购,就有商品,而且会越来越多;不去收购,就会使有用的物资“货弃于地”,甚至使已有的副业减产停产,“有”也变成了“没有”。我们不能只看一时的表面现象,就认为困难队副业没有搞头。辽宁的事实说明,经过一番努力,可以充分发掘出困难队发展副业生产的潜力。
支持困难队发展副业,帮助他们尽快地改变经济落后面貌,这是关系到进一步巩固农村集体经济、进一步活跃城乡物资交流的大问题。希望还没有注意这一问题的地区,赶紧把这项工作抓起来。已经开始做这项工作的地区,再接再厉,坚持到底,做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