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以点带面,反复试验,逐步推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8
第5版()
专栏:

以点带面,反复试验,逐步推广
内蒙古开鲁县副县长 王国良
解放后,随着生产关系的改变,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的农业生产力有了很大的发展。从一九五三年开始推广使用半机械化和改良农机具,到现在共推广铁犁、双轮双铧犁、畜力播种机、三齿轻便耘锄、铲趟机、玉米脱粒机、铡草机、水车、胶轮车和打井工具等共二十余种,一万八千多台(部)。这些半机械化和改良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有效地解决了地多人少劳力不足的矛盾,取得了工效高,节省人力和畜力,作业质量好的效果,从而促进了精耕细作、提高了单位面积产量,促进了稳产高产农田的建设,促进了农业增产。
开鲁县人少地多、耕作粗放,要想加速农业生产的发展,就必须走机械化半机械化的道路。几年来,我们没有坐等机械化,而是比较认真地执行了机械化半机械化并举、以半机械化为主的方针。在这个方针和思想的指导下,根据开鲁县的自然条件和耕作特点,因地制宜地抓了节省劳力、质量好、效果高、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的农机具的推广和使用。在推广过程中,县委、县人委加强了具体领导,在全县范围内,选择五个生产大队作为基点,派专人蹲点,总结经验,以点带面,反复试验,逐步推广,指导全县的推广和使用半机械化农具工作。
举一个例子来说,在畜力播种机的推广使用上,就经历了一个试验、推广、再试验、再推广的反复过程。一九五四年,我们开始推广畜力播种机。当时主要用于平播密植小麦,曾经获得生产效益。从一九五八年起,少数地区把畜力播种机用于播种高粱、谷子、玉米等大田作物;到一九六○年进行大面积推广和使用,当时由于技术指导没跟上,特别是谷子下种量过大,不易间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减产。有的人说,畜力播种机“不保墒,播的浅,施肥不集中,不保苗,苗眼死,浪费劳畜力,不便铲趟不增产”,从此,就很少有人使用畜力播种机播种了。这样,就给推广使用工作增加了不少的思想阻力。事实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实践是检验人们的认识是否正确的试金石。一九六一年和一九六二年,全县仅有宋家店大队,坚持使用畜力播种机播种,并获得了显著增产。县委及时发现并总结了宋家店大队的用大犁开沟、畜力播种机播种的经验,在一九六三年春播前,召开了现场会议,向全县各公社推广宋家店大队的经验。一九六三年,又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重点试验,在各类土壤上共播种高粱、谷子、大豆、荞麦等一万七千亩,普遍获得了全苗增产。一九六四年,通过参观学习和组织推广等工作,全县畜力播种机由二百五十三台增加到六百台,播种小麦、高粱、谷子、玉米等作物二十万亩,比一九六三年扩大十倍多。经过大面积的推广工作的实践,又一次证明了机播增产的显著效果。因此,一九六五年畜力播种机发展到七百台,机播面积发展到四十多万亩。这是以点带面,反复试验,逐步推广的结果。
通过多年的实践,我们认识到半机械化农机具有着很强的地区性,适宜甲地的农机具不一定适于乙地使用。为此,必须依靠群众,发扬奋发图强,自力更生,敢于革命,敢于改革和创制的精神,采取“创、改、引”的办法,使半机械化农机具逐步成龙配套,适合本地区生产需要。例如,对于畜力播种机,我们就采取了厂社挂钩,工人、农民、领导三结合的办法,结合我县农村情况,进行了改革。
我们虽然在半机械化农机具的推广使用工作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是推广得不平衡,机具不配套,保管维修工作也还有一些问题。因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开展支援农业的技术改革工作,促进农业生产更好地向前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