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6阅读
  • 0回复

从“不敢”到“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9
第1版()
专栏:

从“不敢”到“敢”
在设计试制热定形机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一场从“不敢”到“敢”的思想斗争,破除了对外国新技术的神秘观点,取得了成功。
去年下半年,我和天津织染厂的同志一起,设计制成了一台热定形机。
热定形机是整理合成纤维纺织品必不可少的一种设备,它的作用是把纺织品的尺寸固定下来,以便在染整过程中和将来穿洗时不再收缩变形。这种设备过去国内还没有制造过,进口一台需要很多外汇。我们自己设计制造的这台热定形机,只花了不多的钱。用它定形的“的确凉”,定形效果完全满足工艺要求。
在设计制造这台热定形机的过程中,在我的思想上经历了一段从“不敢”到“敢”的激烈斗争。最初,我思想上有三个不敢动:一、这是洋设备,比较复杂,我们的技术跟不上,不敢动;二、国内还没有制造过,不敢动;三、织染厂不是机械制造厂,加工条件不够,不敢动。后来,又动手去收集国外的样本,查找资料,参观了一些进口设备。在外国的样本上,这家说,他们的热定形机是用经过特种处理的材料制成的;那家说,他们的吹风口是一种专利。……总之,各家全在宣传他们自己的“神秘技术”,说得十分玄妙。看了这些资料,被洋设备吓住了,似乎神秘得很,感到自己设计不了,最多只能仿造一台。
这时,领导上及时向我们指出:一定要走自力更生的道路,自己动手闹革命,不要被洋设备吓住。我检查了自己的思想,开始认识到这种怕字当头的精神状态很不对头。先有一个“不敢”,就会什么事情也办不成。
我们在织染厂厂长的领导下成立了“三结合”小组,开始进行调查研究,对原来搜集的外国技术资料,又找出来看了一次。说来奇怪,当我们的精神振作起来以后,再去冷静分析那些外国技术资料,我们发现,那些过去被有些人看成是神圣不可侵犯的“洋技术”,其实并不是十全十美的,技术上还有不少的漏洞。例如通过分析对比,发现有的国家的热定形机,只装有一个送风机,循环风量很小。有的厂商现在生产的设备和两年前生产的这种设备比较,在构造上有很大的改变。在两年前他们吹嘘那种形式是尽善尽美的,现在又说那种形式有很多缺点,只有现在的形式才是尽善尽美的。……我们分析了这些情况,得到了一个启发:既然外国人对新设备、新技术,同样没有把握,也是在那里摸索和试验,我们为什么不能干呢?撕掉了对外国新技术的神秘外衣,我们增强了走自己道路的决心与信心。
我们逐一地分析了每项国外技术,吸取了它的合理部分,修改了它的不合理部分。我们发现各国的热定形机,绝大多数是用电加热,耗电量很大,增加了经常的运转费用,这是很不经济的。我们就总结了织染厂焙烘机上试用的有机高温载热体炉的加热经验,把它用到热定形机上。开始,有些同志顾虑重重,因为外国没有这样做过。我们说,对外国的经验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可是我们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创造出来的经验,为什么就不学呢?为什么只相信外国的经验,偏不相信自己的经验呢?最后,经过试验,终于采用了我们自己的加热办法,证明温度完全能够满足要求,这样就比外国的加热办法节约得多。
也有些外国的经验是合理的,但是由于我们的具体条件不同,我们也没有机械地采用。例如进口的热定形机,多是用特种型式的立式送风机,而我们只有普通的离心式送风机。如果去仿造立式送风机,就要用很多的时间。经过研究,认为普通的离心式送风机,如果装用得合理,也同样能适用。后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独创的这种送风办法,能够做到使风力分布均匀,热风循环的情况比有些进口设备还要好。这样,我们就把没有特种风机这个不利条件,变成了有利的因素。
这台设备在短短的两个月内制造出来了,满足了生产的需要,也打破了不少人的迷信。但是,它还不是十全十美的,还存在着不少的缺点,有待我们进一步改进。
天津市纺织工业局工程师 高维荣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