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突破国际气象学界沿用多年的云是怎样变雨的旧论点 我青年气象工作者提出“暖云降水起伏理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9
第2版()
专栏:

突破国际气象学界沿用多年的云是怎样变雨的旧论点
我青年气象工作者提出“暖云降水起伏理论”
他们遵循毛主席的教导,从实际出发,运用辩证法,经过两三年的研究得出新的结论:影响云中水滴变化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云中含水量和气流起伏的变化。降水现象主要是由于云中水滴受气流起伏变化的影响,逐渐合并变大而形成的。在我国出现的云,大部分是暖云。我国科学工作者运用这一结论首先解释了暖云降水现象,因此,把这一理论叫做“暖云降水起伏理论”。它是云雾物理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的一个重要的进展
新华社十八日讯 云怎样会变成雨?我国年青的气象研究工作者经过多年研究以后认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云中含水量和气流起伏的变化情况。依据这个客观认识而发展起来的理论,突破了国际气象学界沿用十多年的旧论点,从而在云雾物理理论的研究方面取得一个重要的进展。
许多年来,国内外气象学界都在探索天空中瞬息万变的风云之谜。三十年代初期,国外有的科学家提出含有冰晶的冷云(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下的云)可以成雨的论点。以后科学家们又发现气温在摄氏零度以上的暖云也可以引起降雨。但是,无论是冷云,还是暖云,国外一向流行的理论都认为,降雨现象是由于云中很微小的水滴(直径只有普通雨滴的百分之一),在均匀一致的气象环境条件下,垂直下降时受重力作用的影响,互相碰撞合并逐渐变大而形成的。根据这种说法推算,至少要两三公里厚的云,经过几小时的碰撞合并才能成雨。但是,在自然现象中,有时只有一二公里厚的薄云也会降雨,而且有时一小时内就会形成暴雨,这就很难从上述理论中得到解释了。
我国年青的气象研究工作者为了掌握降雨的规律,从一九六○年起开展了云雾物理方面的研究工作。他们在高山地区进行云雾观测和在实验室里做人工云雾试验时,都发现云并不是很均匀的。它总是忽浓忽淡,云中大小水滴的总数,也总是忽多忽少。要把云中水滴的大小、浓度和分布情况控制得非常均匀,很少变化,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他们从对自然界的现象的观测中发现:在云中含水量分布极不均匀的情况下,只要气流起伏变化很剧烈,也可以形成降雨。
青年研究工作者们经过两三年的研究,从自己积累的大量的观测资料中,得出了新的结论:影响云中水滴变化的各种因素中,最重要的是云中含水量和气流起伏的变化。降水现象主要是由于云中水滴受气流起伏变化的影响,逐渐合并变大而形成的。在我国出现的云,大部分是暖云,我国科学工作者用上述结论首先解释了暖云降水现象,因此他们把这一理论叫做“暖云降水起伏理论”。他们认为,这个理论对于解释天然降水和人工降水现象以及冰晶、冰雹的形成等冷云降水现象也有重要意义。
大气物理的研究工作,在我国的历史很短,基础比较薄弱。直到一九六○年,还没有一个专门从事云雾物理研究的人员,仪器设备和资料也很少。年青的气象研究工作者们在开展这项研究工作的时候,本着自力更生、因陋就简的精神,开展了高山云雾观测的试验工作。他们克服了居住和生活条件的许多困难,抢在适宜于观测的季节前面,头一年就掌握了一批资料。在观测中,他们还遵循毛主席关于人的正确思想从实践中来的教导,重视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不受书本框框的约束。因此,他们在一九六一年就根据所掌握的数据,提出了有关“暖云降水起伏理论”的初步研究结果。以后几年,他们又进一步作了验证,丰富了这项理论。
了解降水过程的关键问题,在于弄清气流运动的宏观现象和水滴增长的微观现象互相制约的关系。过去,国外很多科学工作者是把这两种现象割裂起来进行研究的。我国的气象研究工作者注意把上述两种现象辩证地结合起来加以研究,并且得出结论:气流起伏变化对水滴增长起着控制作用,气流稍有变化,水滴就有变化。研究人员们在谈起他们所以能够迅速取得成果的原因时,都认为采取这种正确的研究方法是一个决定性的因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