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教人革命,自己先要革命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9
第5版()
专栏:

教人革命,自己先要革命
本报评论员
龚燮英、王本臣、张义凡、王式正等教师,在半工半教半农半教的过程中,自觉地进行思想革命,逐步攻克了劳动关,改造了自己的思想感情,也改进了教学工作。这种自觉革命的精神,值得所有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教师学习。
教师,是教育人的人,是学生的先生。他们的一言一行,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正人必先正己。”教育者必须学习,要当好先生,首先要当好学生。
在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里当教师,尤其要先注意学习,要受教育。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许多教师,是从全日制学校毕业的。劳动,对于他们来说,还是一个新的课题。如果自己不先学习,就不能教好学生劳动生产,就不能实行半工半教、半农半教。
有人说,教师的任务是教书,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教学生劳动,那是工人、农民的事,因此,教师不必学习和参加劳动。这种说法对不对呢?龚燮英等几位教师的经验说明:教师不学会劳动,书本知识也教不好。教师学到了生产实践经验,在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的时候,就能使理论联系实际,把书本知识教活。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首先应该放下架子,到生产实践中去,坚持工农劳动,虚心向别人学习,包括向自己的学生学习。这样做了,那些只有理论知识,缺少实践经验的不完全的知识分子,就会逐步变成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完全的知识分子,使教学内容进一步理论联系实际,真正做到教师教得活,学生学得活。
教师参加劳动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更好地培养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结合的新人,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
在任何学校里,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都要通过教师具体贯彻执行。教师的思想红、觉悟高,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思想贯彻执行得就好。在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里,教师具有无产阶级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感情,坚持一面教书,一面劳动,就能更好地影响和教育学生坚持一面读书,一面劳动。教师既能体力劳动又能脑力劳动,教出来的学生,也就会既能体力劳动又能脑力劳动。反之,教师如果存在“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就很难培养出热爱劳动的学生。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校个别劳动态度不够好的学生,所以能够转变过来,教师龚燮英丢掉了个人的“小打算”,认真进行劳动锻炼,对他起了一定的影响。由此可见,半工半读半农半读这一革命教育事业,必须由革命的教师才能办好。己红,才能红人;教师首先革命,才能教育学生革命。
当然,体力劳动,对于一个从来没有参加或很少参加劳动的知识分子说来,确实是比较艰苦的。从害怕劳动到热爱劳动,要有一个长期斗争的过程。但是,根据龚燮英等四位教师的经验,只要真正胸怀革命,胸怀六亿五千万人民,认识到一个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教师所肩负的重大使命,认识到知识分子改造的必经途径,就会不怕一切困难,在劳动实践中,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而每攻克一个难关,思想上非无产阶级的东西就会少一些,无产阶级的东西就会多一些;难关攻克得越多,非无产阶级的东西就越少,无产阶级的东西就越多。经过反复斗争,反复实践,就会使自己在较长时间的劳动实践中,逐步改造非无产阶级的思想,树立无产阶级的思想,逐步实现思想感情的革命化。
要求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教师一面教书,一面劳动,这是坚定不移的方针。一般地说,一切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教师都应该认真参加劳动,但对于年老体弱有病的教师,应该因人制宜,要他们量力而为,不要强求一律。
在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里,教师能不能坚持一面教书,一面劳动,是党的教育方针能不能贯彻执行的重要标志,是能不能更好地培养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的重要标志。这是一项伟大而光荣的历史任务。愿所有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教师,都能认识自己的重大责任,认真坚持参加体力劳动,通过劳动化,达到革命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