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访天津感光胶片厂的几位半工半教的教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19
第5版()
专栏:

教育者必先受教育
——访天津感光胶片厂的几位半工半教的教师
本报记者 余焕椿
编者按 天津感光胶片厂半工半读学校缺少教师,他们从本校第一届毕业生中,选出十四名品学兼优、有一定操作技能的学生,担任各门专业课的教师。这是一个好办法。这些在半工半读学校毕业的新型教师,既能体力劳动,又能脑力劳动,由他们来担任半工半读学校教师,就有可能教得好一些。这个办法,可供各地半工半读学校参考。
半工半读学校的学生一边学习,一边参加生产劳动,那么,这种学校的教师完全脱离生产劳动行吗?天津感光胶片厂几年的教学实践说明,教师也必须相应地实行半工半教,才能把教学与生产密切结合起来。因此,他们从一九五八年办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以来,不仅已经培养出四届毕业生,而且也培养出了十四名半工半教的教师。
一项革命措施
天津感光胶片厂半工半读学校教师实行半工半教,是在不断的实践中摸索出来的。一九五八年,这个厂初办半工半读学校的时候,没有教师,文化课是请全日制中学的教师和天津师范学校高年级的学生担任的,专业课是本厂的工程技术人员兼任的。后来,厂领导上采取了一项革命措施,决定从第一届半工半读的毕业生中,选择十四名品学兼优,又有一定的操作技能的毕业生担任各门专业课的教师。这些教师跟学生一样,实行一周劳动,一周教学。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教师问题,而且有了半工半教的教师。
教师实行半工半教,是一件新的事情。当时有的人对这件事情看不惯。有的专职教师说:“教师又教书又劳动,怎么能教好书呢?”有的说:“大专毕业生教高中还有不少困难,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去教同等学校的学生,能行吗?”但是,厂里主管学校教育工作的领导干部认为:让这些半工半读的毕业生去教同等学校的学生,虽然在某些知识方面有所不足,但是他们却有脱离生产劳动的专职教师所没有的优点,即经过三年的劳动锻炼,他们已经有了比较正确的劳动观点和劳动习惯,也初步具有了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有实际操作技能和某些生产经验,因而教学能够密切结合生产实际。因此,他们一方面满腔热情地鼓励这些教师,另一方面,还请原来兼课的工程技术人员对他们进行具体指导。这些半工半教的教师,在厂领导同志的鼓舞下,一边参加生产劳动,一边勤奋学习,有的还到教师进修学院去进修。半工半教的教师周家驹为了教好课,连续两个多月,到市里三所中学去听课,回来后,结合厂里的生产情况进行教学。有的教师为了使教学与生产实际密切结合,还特地到别的车间去学习他讲课中涉及的有关生产技术问题。
半工半教丰富了教学内容
教师不脱离生产劳动,这对教师来说,不仅是一个继续思想改造的过程,而且通过生产劳动,不断丰富着教学内容,使教学与生产密切结合起来。半工半教的教师马学良讲过这样一件事:质量合格的乳剂,检验结果,有时是不合格的。这是什么原因呢?鉴定乳剂是否合格,需要把乳剂涂在一块小玻璃上,经过处理之后,进行爆光测定,才能确定乳剂是否合格。可是,在涂乳剂的时候,照明的亮度、时间,以及小玻璃与照明物的距离,涂在玻璃上的乳剂是否均匀等等,都对乳剂的质量发生不同的影响。在涂小样的时候,不懂得这些,就会对乳剂作出错误的判断,给生产带来损失。马学良因为参加过生产劳动,有这方面的操作经验,因此,他讲涂布这一课的时候,就把涂小样时影响乳剂质量的各种因素,作了分析、归纳,把这些内容加进这一章去,这样,既充实了教学内容,也便于学生掌握操作。
教师边教学,边劳动,在生产实践中取得了丰富的感性知识,这就避免了理论脱离实际的毛病。就拿乳剂制造过程中的水洗问题来说吧,乳剂从第一成熟到第二成熟为什么要水洗,怎样水洗,理论上阐述得很清楚。但是,不同地区、不同季节,水质是不一样的,而不同的水质,对乳剂的感光度、反差、灰雾和最大密度等质量指标,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不分析本厂水质的具体情况,照书本上的生搬硬套,乳剂的质量就达不到指标。马学良还在半工半读期间,就从生产劳动中摸到了厂里水质变化的特点。因此,他讲乳剂水洗时,就不是生吞活剥地光讲理论,而是根据厂里水质变化的特点,增加了“根据不同水质控制水洗时间”的内容。既讲了理论,又联系了实际,学生获得的知识就比较全面。
这些教师,有时还通过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一些较难掌握的问题。如果教师不参加生产劳动,不会操作,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例如讲某些硝基化合物,还原氨基化合物的时候,必须在“高压釜”内经过高温、高压才能还原。进行这种操作,就要懂得“高压釜”的结构和操作步骤。半工半教的教师讲到这个问题的时候,不仅把这些道理教给学生,而且还给学生作了示范操作。学生们说:“这样讲理解快,印象深,记得牢。”
新型的师生关系
半工半教的教师,突出的一个优点是没有架子。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友爱的平等的关系。在课堂上,他们是师生关系,到车间里参加生产劳动,他们都是工人。这些教师从来没有在学生面前以老师自居。他们经常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细致、耐心、热情地为学生答疑、解惑。半工半教教师马绍坤在一次上课的时候,有一个学生问他有关感光材料测定的问题。他向这个学生解答之后,这个学生仍然感到不满足。后来,马绍坤又专门去问了工程师,并把工程师讲的一切,告诉了这个学生。
在生活上,师生之间更是亲密无间。他们在一起吃饭、打球,有的还同住一个工人集体宿舍。有个教师和学生齐新学在一个组里生产劳动,朝夕相处,彼此非常了解。有一次,齐新学一门课考试成绩不好,立刻引起了这个教师的注意。这个教师心想,她的学习成绩一向不错,为什么这次没考好?于是就问她。原来那阵子齐新学家里闹纠纷,她情绪不好。这位教师知道后,特别关心她,帮助她不要因家庭问题而影响学习和生产。
不仅教师关怀、帮助学生,而且学生也帮助、支持教师。有位教师刚担任教“染料化学及中间体”这门课的时候,心里老打鼓,怕教不好,影响教学质量,不敢任教。学生知道这件事后,就来鼓励和支持他。在学生们的热情鼓励和合作之下,这位教师才有了勇气去教这门课,并且一直教得很好。
半工半教的教师能文能武,不仅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会操作,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能为学生作出表率。周家驹原先是有机车间的助理技术员,又是生产小组长,他对有机物制造有浓厚的兴趣。可是厂里团的工作需要人,组织上调他做团的工作。后来又调他到教育科工作,并教政治课。几次工作调动,他都愉快地服从组织上的分配,并且踏踏实实地去干。马学良在生产劳动中,也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的学生说:“这样的老师,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通过两年多的教学实践,半工半教的教师,不论理论知识,还是教学能力,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这些教师都感到自己理论水平低,还不能更好地胜任教学工作。因此,他们除了继续参加生产劳动之外,现在,有的人进了天津教师进修学院,有的人进了本厂的半工半读大专班,继续学习深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