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8阅读
  • 0回复

革命干劲·民主风气·领导作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0
第1版()
专栏:

革命干劲·民主风气·领导作风
编者按:江苏启东县近几年连续获得了粮食棉花双丰收。从今天本报发表的启东县委书记的讲话和农业部调查组的报告(登在第二版)里,可以看到:自觉地使人的认识尽可能符合客观实际,是启东县委有成效地促进农业生产不断发展的一个指导思想。启东的经验证明:只要坚持正确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人们认识的发展,就可以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而农业生产的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人们认识的发展。启东的经验同时又证明:要想正确地处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就必须正确地处理领导和群众的关系。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是分不开的。
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是各级领导干部在领导生产当中必须妥善处理的问题。县一级的干部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才能较好地领导一个县的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公社干部把这个问题解决得好,才能较好地领导一个公社的人民群众发展生产。启东县在解决这个问题当中,一方面要求各级干部经常做调查工作,使领导的认识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实际而又不超越客观实际,形成比较正确的领导意见;另一方面强调发扬生产民主,教育干部认真组织好群众性的讨论、群众性的调查、群众性的总结,倾听群众的意见,用群众的实践经验来充实、修正领导的意见。这样,他们就在反复不断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过程中,贯串了实践——认识——再实践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认识论,不断提高干部领导生产的水平,不断提高群众从事生产斗争的干劲和本领。
光是领导干部从群众的经验实践中提高了客观事物的认识水平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引导和启发广大群众从自己的生产实践中总结经验,提高认识水平。决不可认为只有领导干部需要作调查研究,基层干部和社员群众就不需要也不可能进行调查研究,只能接受领导者的调查研究的结论。其实,如果离开了群众性的调查研究、总结经验的活动,领导干部的认识水平的提高必然会有很大的局限性。反过来说,广大群众的认识水平提高了,领导干部经过调查研究得到的认识就会更丰富、更精确、更生动。启东县委定期组织干部和群众一起调查研究、总结经验;每经过一次调查、总结,广大群众和各级干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本领和干劲都有所提高。事实说明:在群众中加速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就能加速由物质变精神、由精神变物质的过程,也就能促进农业生产更快地发展。
什么是真正的革命干劲
本报讯 中共江苏启东县委书记刘仲侯,今年三月在启东县区委、公社党委书记会议上作了关于改进领导工作的讲话,摘要如下:
现在大家劲头不小,积极性很高,这是很好的气象。问题是怎么样来鼓干劲,鼓什么样的干劲。我们所讲的鼓革命干劲,就是鼓符合客观规律的干劲,也就是在革命的唯物论和革命的辩证法的指导下鼓革命干劲,用科学的态度鼓革命干劲。就拿我们县的当前治蚕豆蚜虫的工作来说,大家积极性很高。但是,劲头用得科学不科学呢?现在可以看出,有的地方治得很好。象希士公社一大队把虫害压缩到百分之十六点七,这就是干劲用得科学的结果。也有些地方治虫时药水用得不少,人工花得不少,结果治不好。这些地方不是没有干劲,干劲是有的。问题是发挥干劲不符合客观实际。再拿棉花药剂拌种来说,大家干劲也很足,可是有些地方就是干劲用得不对头。天汾公社检查发现九大队拌药的八个生产队中,有三个队是用六六六粉拌的,这就不对了。不能光喊治虫、治虫、治虫,不能光喊拌种、拌种、拌种,还要看我们究竟懂不懂治虫、拌种。用六六六拌种,这件事是县供销社的同志搞错了。供销社的同志下去支援农业,干劲很足,但盲目性是要害人的,要把事情搞坏的。
讲密植,主观也要符合客观。现在有的地方的同志盲目地认为越密越好。最近不少同志去崇明参观,有些同志热呼呼的,回来就要推广。崇明有崇明的玉米种(早发、秸矮);崇明有崇明的施肥法。总之,崇明有崇明的条件和经验。我们这里应该怎么做,一定要动脑子想一想,结合本地情况,不要生搬硬套,否则就会吃亏。惠平公社五大队每亩种了玉米五千九百株。干劲很足,作务也是规格化的。但这样的密度,会不会得到反面的结果?我现在没足够材料证明他们肯定要失败。五大队的同志恐怕也没足够材料证明这种做法肯定会增产。汇龙区技术推广站有个对比试验材料,去年四种密度,四种产量。证明三千五百株产量最高,三千株次之,四千株最低。今年肥料水平比去年高一些,密度就可以适当地增加,但不是越密越好。小面积试验是可以的;大面积,是靠它吃饭的,不能“压漏宝”!
棉花一定要狠抓三苗(早苗、全苗、壮苗)。有人认为启东抓三苗很不容易。但不是不可以做到。要研究,要掌握规律,按规律办事是可以全苗的。有人认为早种就一定可以全苗,有人认为密了就一定可以增产。同志们,不要片面性,简单化。要好好讨论,好好学习辩证法。同志们,有不同意见要敢讲,敢于争论。科学就是科学,要老老实实的。
棉花播种,是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们这里地温一般稳定在摄氏十二度以上就可以出苗。但出苗后,能不能经住低温、阴雨?能不能顶住病害?如果不行,早苗就会变迟苗,条件不好还要死苗。不能只看现在的地温气候,不顾以后会出现的问题。什么时候播种最为适宜呢?根据我们启东多年试验的结果来看,大约在每年的四月二十日到五月五日。四月中旬种的,下旬出苗,下旬种的,五月上旬出苗。可是四月下旬往往有冷空气,过去四年四月下旬的气温都低于十五度,早苗容易受冻;五月上旬气温低于十五度的情况较少,容易保苗。所以说四月二十日以后下种为好,不是越早越好。去年为什么早种?那是因为气温比往年高了四到五度,但这在历史上是少见的。如果今年仍来这样的气温也可提前种。现在下面有的十五日种,有的十二日种,有的十日种,还有的七日就种,似乎越早越好。一九五六年我们过早播种,结果是大减产。这就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教训。同志们,失败是成功之母,成功可能导致失败,失败和成功互相转化的条件就是看我们的主观愿望符合不符合客观实际。
总之,要实事求是,要沉得住气。改变落后,并不是简单化地来个“早”就可以办到了。不能有个人主义,患得患失。适期播种非常复杂,不能轻率从事。讲干劲,一定不能做思想懒汉,要调查研究,要虚心学习,要对比总结,要自己搞试验,要冷热结合,无论如何不要简单化。什么是真正的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这是一个人们常谈的问题,也确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现在各社、队正在发动群众,讨论棉花播种工作。有些地方讨论得不好。原因是县委没有认真抓。是不是有人认为讨论是可有可无的?有没有这种说法和想法?队干部是不是非常重视群众讨论?认为非有不可?同志们抓生产进度抓得很紧,而抓群众讨论是不是也有这种劲头,开展了讨论的队,是否作到真正发扬民主,集中群众智慧,倾听群众不同意见,好好分析,上情和下情结合?好象有这么一点味道,组织讨论就是要人接受干部制定的技术措施;如果群众有什么怀疑,好象就没有达到目的。惠平公社五大队的讨论,就是要群众接受玉米每亩留苗五千九百株。是不是有要农民原原本本地接受农业局的技术措施这种味道?大家常说,办事要听党的话,什么叫听党的话,自己是不是完全清楚?这个问题弄不清楚,能不能真正发扬民主?同志们,群众是主人,群众要革命,要当家作主,要自己解放自己。我们要群众相信自己的力量,还是相信农业局的力量?毛主席说:群众是真正的英雄。我们要启发群众提高觉悟,增强能力,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会研究问题,会想问题。群众懂得政策,懂得科学,就可以更好开展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只有依靠群众,才能搞好生产,搞好建设。只相信自己,不相信群众,好象只有自己才能解决问题,搞好生产,这不是群众观点。
群众听党的话,这是一件很好的事。但是,要跟干部讲清楚,不仅群众要听党的话,首先干部要听党的话。党叫我们发扬民主,党叫我们好好听群众的话。以生产斗争讲,党叫我们要依靠贫农下中农,依靠广大群众,离开群众将一事无成。去年全县亩产皮棉一百三十多斤,首先是群众苦干出来的。以科学实验讲,党叫我们讲科学,搞革新,一切要经过试验,一切要从实际出发,要我们实行领导、群众、技术员三结合,推广先进经验。经过几年的丰收,群众越来越相信科学技术。但是,我们无论如何不要滥用科学的威信。一切要走群众路线。
普遍开展生产问题的讨论,实行生产民主,这样是不是就不好领导了呢?同志们,我们是想高产的,群众也是想高产的。只要我们很好地把道理讲清楚,群众是会接受的。即使我们讲清道理,群众还是不接受,我们也应等待。只有充分暴露矛盾,才可以早些解决矛盾。
既要群众路线,又要积极领导。没有积极领导,也就没有群众路线。尾巴主义也不是群众路线。有时遇到这样的情况:某种新技术推广不开,怎么办?这要做具体分析。我们提的意见是对头还是不对头?看准了还是看得不准?是我们错了群众不同意,还是我们对了群众不同意?是不是我们做了积极工作、示范对比后群众不同意?如果我们确实做了工作,示范对比,群众还要看一看,我们也不能强迫命令,还要等待。还有一种情况,是我们作领导干部的自己保守,安于现状,不去调查,不去实践,对新鲜事物不去支持,不去促进,不去积极推广,而是自己做了“盖子”。县委做了盖子,就全县推不开;区委做了盖子,就全区推不开;公社党委做了盖子,就全公社推不开。这一点我们领导同志要警惕。
首先在干部中要提倡民主作风,实现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自由,又有纪律,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县委还有不够民主的地方,同志们可以批评。我们照原则办事,不患得患失,冤枉批评也吃得消。我们一定以党的利益为重,以人民利益为重,以社会主义建设为重,任何地方都可以考验。在处理公社和县的关系时,你们要特别注意坚持原则;在处理公社和大队干部关系时,你们要特别注意发扬民主。
民主讨论搞得好的地方,已吃到了甜头。这事公社党委要亲自抓。民主讨论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生产上的问题,而且是经常的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部分。抓住这个工作,就可以发扬革命精神,提高政治觉悟,千斤担子大家挑。民主讨论,要花它几年工夫,造成一个风气。在领导作风上下功夫
怎样使技术措施落实到生产上呢?这就得在我们领导思想、领导作风、领导方法上好好下功夫。这里简单谈谈领导方法上几个具体问题。
点面结合。我们强调的是点面结合,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有这样一个苦恼:抓了面丢了点,只抓点不抓面。不解决这个矛盾,点面结合就失去了积极意义。没有点,怎么使主观符合客观?没有点,就不能很好地去认识世界。要认识世界,必须进行细致的调查研究工作,解剖麻雀,不能靠走马看花去认识矛盾,解决矛盾。要认识矛盾,解决矛盾,非下马看花以至亲自种花不可。但是,客观世界是多种多样、复杂多变的。点上的情况又不一定都反映面上的情况。不同田块,不同的生产队,情况是不一样的。海东公社的同志讲:点上看看没得虫,就认为没有虫,天下太平;但跑到面上一看,虫还很多。有些地方,点上的问题解决了,不等于面上解决了;还有点上没有解决的问题,而面上已解决了。到面上跑跑,可以打开眼界,认识问题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便于以点带面。点是为面服务的。
多看几步棋。在做这一段工作时,领导上就应考虑到后一段的工作。惠和公社第五大队的做法是好的。他们玉米一种好,立即排了十三项工种,样板小队兵分六路干,开现场会,全面推开。我们做什么事都要走这一步,看下一步。丰收后,就要踏踏实实地去做更艰苦、更多的工作。给群众要不断地鼓劲,防止麻痹大意。如果做完了一段工作后,认为蛮好了,缺乏一个向前冲的干劲,夜郎自大,那就要落后。
工作落实。我们必须强调工作落实,防止形式主义。形式主义是害人的东西。工作怎么样落实?反复检查才能真正落实,反复检查才能不断提高。检查不能只查物不查人。从事情查到人,查到群众思想通不通,查到领导作风深入不深入,思想坚定不坚定。落实,首先是思想落实,首先是人的工作落实。抓措施,一定先要抓思想,抓作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