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0阅读
  • 0回复

一次难忘的经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3
第1版()
专栏:

一次难忘的经历
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好东西;但是更重要的应该用自己的脑子,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用来指导工作。
一九六三年,我们厂承担了一种特种电机的试制任务。用户提出了比较明确的技术条件,并供给了外国产品设计资料译文作参考。当时我在接受任务时,老觉得心里没底,要求亲眼看一看原文资料。几个月之后在某研究机关里看到了一份原文资料以后,才吃了定心丸。接着,几乎没有经过任何分析,就把国外图纸原封不动地描了下来,送到车间,指挥加工。当时我对这种作法是心安理得的。
在试制过程中,有一次供销人员提出,产品图里规定的一种外国牌号的绝缘纸买不到,要求用国产材料代替。我们觉得用国产材料没有把握,坚持不改。在供销人员费了九牛二虎之力买来之后,才发现这种纸的性能远不如国产绝缘纸。又有一次,浸漆工人提出:按照图纸规定,电机定转子要浸黑漆,可是以往几次试制产品,都因为浸黑漆出了问题,他们建议另浸一种漆。我们想,既然外国是浸黑漆,一定有它的道理,还是不改的好,就没有接受工人的建议。
新产品终于原原本本按照国外图纸制出来了,结果怎样呢?经过鉴定试验,三个主要技术指标不合格,试制宣告失败。
这件事在厂里引起了一场争论。我们还是不服输,有人甚至怀疑是外国图纸翻译过程中有错误。为了证实这个问题,我们特地派了一位懂外文的设计员,带了我们复制的图纸,再次到某研究机关去和外国图纸逐字逐句对照,结果,图纸完全相符。这时工厂领导同志意味深长地说:“不要认为一切外国的资料都没错,要知道我们的东西在外国人眼里也是外国的!”他指示我们要鼓起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劲头,采取三结合办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九六四年第二季度,偶然在北京一个研究机关看到了一台同型外国样机。我们如获至宝,觉得这下子问题可以解决了。我们立即对这台样机作了全面分析,多次试验。结果出乎意料之外,这台外国样机的主要指标和我们的试制品有同样的毛病,也不合格。这对我们是一个沉重的打击,直到这时候,才知道上了迷信外国技术的当。问题已经很清楚,按照这套图纸做不出合格的产品来。
可是,当时有些人又产生了畏难情绪,甚至想建议把这台新产品的几个指标要求放宽一些。不少人不同意,他们说:“如果这样做,降低的不是一两个电机性能指标,而是降低了我们中国人的志气!难道外国人做不到的事,我们中国人就一定做不到吗?”这时候,工厂党委组织我们学习《实践论》,我们开始看到了我们严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毛病。在厂长的主持下,组织了一个有几位老工人、三位设计人员和其他人员参加的三结合小组。我们首先对过去试制失败的几批样机和几十个试制方案,作了一次系统的分析研究,找出失败的原因。接着,老工人根据他们过去试制同类电机的经验,提出了设计意见。技术人员也拿出了自己的见解。不到两天工夫,大家就提出了几十个改进方案,共综合成八个设计方案。经过研究,厂部决定对这八个方案同时投入试制。样机制造和试验只用了短短两个月时间,就全部完成了,其中两个样机全部达到用户的技术要求。经过反复分析,我们选用了一台最好的样机。这台样机,与原来那台外国样机比较,成本低,技术性能好,例如耐湿性能远远高于外国产品,能够浸在水里二十四小时,绝缘性能仍然很好,从而大大增加了电机在恶劣环境中工作的可靠性。去年十月份,一些科研机关、主要用户、高等院校和上级领导机关,组成了产品鉴定委员会,对这个产品进行了全面鉴定试验,证明试制完全成功。从此,拖了几年没有试制成功的一种新品种电机终于诞生了。
在这几个月的经历里,我们所得到的不仅仅是一种新电机,更重要的是它使我们认识了一条真理:死抱住本本不放,把外国资料奉为圣旨,不相信我们中国工人阶级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必定是一事无成。我们要学习外国的好东西,但学习不是模仿。不能忘了,我们是中国人,我们应该用自己的脑子总结自己的实践经验,用以指导自己的生产,提高自己的水平。
天津微电机厂工程师 刘文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