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多瑙河畔创新业——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罗马尼亚散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3
第4版()
专栏:

多瑙河畔创新业
——随中国文化代表团访罗马尼亚散记
于文涛
中国文化代表团在罗马尼亚进行友好访问的日子里,不论在农村或是工厂,到处都看到罗马尼亚劳动人民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方针,奋发图强,为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祖国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我们不能不为这种欣欣向荣的景象感到高兴?!
罗马尼亚同志在谈到今天所取得的成就的时候,常常把话题转到以前——这是黑暗笼罩罗马尼亚的苦难岁月,而且还很自然地谈起那位从德国“进口”的罗马尼亚国王。这位国王刚到罗马尼亚的时候,手里提着个皮箱,里面装了两条破裤衩,可是过了几年,他摇身一变成了大富翁。他把罗马尼亚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卖给了帝国主义者和外国资本家。罗马尼亚人在这位“进口货”的眼里根本一钱不值,这一点在西纳亚皇宫里表现得最为明显。我们在风景十分秀丽的西纳亚山上住了一夜,参观了这位“进口”国王所修建的华丽皇宫,建筑的设计是德国式的,里面有德国的兵器,意大利的美术品和家具,日本的花瓶,阿拉伯式的喷泉,法国式的剧院,美国式的音乐厅……唯独没有一件东西是罗马尼亚的。陪同我们参观的格尼亚同志说:“进口的皇帝骑在我们罗马尼亚人的脖子上,这就是我们过去的处境。”的确,罗马尼亚人民在解放前的黑暗年月,深受封建地主、反动政权和帝国主义的重重压迫;希特勒法西斯分子和反动的安东尼斯库政权犯下的滔天罪行,罗马尼亚人民是永远不能忘记的!
改变祖先留下的烂摊子,建立起一个社会主义的新国家,罗马尼亚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劳动。
富饶的田野如同碧绿的地毯,一望无际。羊群、牛群和鸭群在牧场、河边,给大自然增添了更加诱人的景色。从一九六二年起已经实现了农业集体化的罗马尼亚农村从根本上改变了解放前的落后面貌。解放前,罗马尼亚的农业很落后,就拿一九三八年来说,三分之二的农户没有铁犁,四分之三的农户没有耙,三分之一以上的农户没有牲畜。在当时全国三百一十万农户中,二百万户没有奶牛,一百六十万户没有猪,二十五万户连一只家禽都没有,贫苦农民住的是漏雨透风的茅草屋,饥饿和死亡威胁着他们的生命。反动阶级不管人民的死活,却把粮食卖给外国。这一切,就使得这个有着丰富资源的国家越来越穷。
现在则是另一番景象,由于党和国家特别重视农业机械化、化肥化和培育良种以及实验工作,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水利化近年来也有了进展。这样做的结果是粮食产量提高了。与一九三四至一九三八年相比,一九五六至一九六○年期间,粮食平均产量增长一百一十七万零五百吨。一九六四年产量为一千一百零八万吨。除了国内人民足够的需要外,还有一定数量的粮食出口。国家对农业的投资很大,从一九五○年的五亿八千三百万列伊(罗币名)增加到一九六三年的将近六十三亿列伊,比一九五○年增加了八倍以上。广大农民深刻体会到农业集体化的好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农业生产合作社有幼儿园、学校、俱乐部、医院、业余剧团、合唱团等组织,丰富了业余文化生活。我们在布拉索夫州赫尔曼农业合作社和普洛耶什蒂州的一个国营农场访问的时候,看到了集体化农业的无比优越性。
赫尔曼农业生产合作社是一九五○年建立的,原来只有四十四户参加,现在有七百三十八户。这是由于农民看到了集体化的优越性后使得合作社扩大了。合作社有卡车、拖拉机,今年所得到的化肥比往年多两倍,小麦一公顷产三千多公斤,其他经济作物产量也是年年增长,畜牧业也发展得很快。我们参观的普洛耶什蒂州的国营农场养了五百一十二头牛,年产一百三十万只鸡,耕种一千五百公顷的土地(牧草、玉米、燕麦),可是农场的全部工作人员只有三十名,其中十九名拖拉机手在耕地任务不忙的时候,还常去支援集体农庄。任务这样大,人又这么少,是由于机械化带来的好处。
在参观农村的时候,罗马尼亚同志说,农业很重要,农业搞不好工业就不能很好地发展。这一点,我们与罗马尼亚同志有着共同的感受。
我们访问了许多工厂,不论是布拉兹炼油厂还是布拉索夫州红旗汽车制造厂、拖拉机制造厂以及银色高塔林立的博尔泽什蒂化学联合厂、正在修建的加拉茨钢铁联合企业,都是一派生气。这虽然只是罗马尼亚工业的一个很小的部分,但是它显示了罗马尼亚人民的雄心壮志。资产阶级的经济学家说什么罗马尼亚永远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国家”,永远是一个工业落后的国家,工业只能依靠外国。这种理论的反动实质早已被罗马尼亚同志批判和揭露。罗马尼亚的现实证明,罗马尼亚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已经逐渐把工业落后的状态改变了过来,它一定可以依靠自己的努力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繁荣的社会主义经济的工业国。
人们都知道,罗马尼亚是世界上著名的产石油的国家,可是,解放前石油的产量却很低,并且受到帝国主义的掠夺和希特勒法西斯战争的严重破坏。如今,罗马尼亚的石油工业掌握在人民的手里,原油象喷泉一样涌出,为工业建设服务。我们参观的布拉兹炼油厂由于采用了新的方法,年产量达到四百万吨,这个数字相当于罗马尼亚石油总产量的三分之一。罗马尼亚特别重视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在博尔泽什蒂化学联合厂我们看到了石油化学工业显示的威力。在机器工业、电力工业、开采工业、钢铁工业等方面近年来也有蓬勃的发展。正在加拉茨修建的钢铁联合企业建成后,每年可以生产四百万吨钢。这是一个有着自动化装备的工厂,当我们在工地参观的时候,工人们正在以高度的建设热情忘我地劳动着,高大雄伟的厂房和现代化设备标志着罗马尼亚工业的蓬勃发展。
文化代表团的同志们参观多瑙河三角洲的时候,看到了罗马尼亚同志在利用多瑙河资源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印象最深的是利用芦苇制造人造纤维和纸张的化学工业。
罗马尼亚经济地理位置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它位于多瑙河最后的一千多公里的河畔。多瑙河水在注入黑海之前,冲积成了面积广达四十多万公顷的三角洲。我们由杜尔恰城乘汽艇在多瑙河参观了芦苇生长的情况,这真是世界上最大的芦苇产地之一,是罗马尼亚一项巨大的自然富源。为了利用多瑙河三角洲的芦苇发展化学工业,在多瑙河畔的布莱依拉城建立了现代化的化学联合工厂,在玛留克建立了芦苇研究所。我们怀着很大的兴趣参观了这两个单位,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化学联合工厂的自动化程度很高。现在年产量是三万五千吨人造纤维,一千五百吨玻璃纸。
中国文化代表团在罗马尼亚的友好访问,虽然时间很短,但却令人难忘。我们亲眼见到罗马尼亚广大人民在罗马尼亚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独立自主发展经济的原则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亲身感受到中罗两国人民之间的深厚友谊,莫不从内心感到高兴。我们衷心地向罗马尼亚人民祝愿:在新里程的起点上,突飞猛进,更上一层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