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多种经营改变了陶家夼的面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3
第5版()
专栏:

多种经营改变了陶家夼的面貌
刘鲁民 孙汝纯 涂应民
十年前的陶家夼,地是薄地,山是荒山,岭是秃岭。十年后的陶家夼,薄地变成肥田,荒山变成宝山,农、林、牧、副全面发展。十年间,树满山,果满园,粮食连年增产,收入成倍增加。这样的变化从何而来?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打破了单一经营的局面。
有人常常把粮食生产和多种经营对立起来,一说发展多种经营,就怕影响粮食生产。看看陶家夼,多种经营不但没影响粮食生产,反而大大促进了粮食生产。在这里,我们看到农、林、副业之间是怎样互相促进互相发展;也看到地力、人力、物力,得到了多么充分的利用。陶家夼的巨变,又一次以生动的事实说明了“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方针,对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多么深远的意义。农业集体化以来,我国有千千万万个山村,象陶家夼一样,由穷困落后变得富饶美丽;但是,也还有不少荒山、秃岭、荒滩、废地,有待人们去开发,去经营。陶家夼的材料,可能给人一点启示。
 编者
山东省威海市市区公社陶家夼[kuǎng矿(上声)]大队,十年来依靠集体力量,发展多种经营,逐步把一个穷山村,建设成为一个粮食连年增产、收入成倍增加、社员共同富裕的美丽富裕之乡。
陶家夼三面靠山,一面临海,共有三个自然村,九十八户人家,四百五十三口人。三个自然村都座落在狭长的山沟里,没有平原地,出门就是山。三个村可耕的山丘薄地共有四百七十亩。
一九五五年成立初级农业合作社以后,他们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根据山区的特点,打破了原来单一经营的局面,一面抓粮食,一面抓林果及其他多种经营。他们先后利用荒山、岭地、河沟,营造了大片的松林、柞岚,栽植了二百来亩果树;还恢复和发展了传统的绣花、养柞蚕、运输、养猪以及其他项目的副业生产。经过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使山区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合作化以前,这里的山是荒山,岭是秃岭,地是薄地,粮食产量很低,而且很不稳定。现在,粮食生产年年上升,而且比较稳定。从一九六一年以后,全大队的粮食平均亩产量年年都保持在五百斤以上。到去年,提高到六百三十五斤,比互助组时期增加一点四倍以上。
合作化前,由于经营项目单一,现金收入很少,家底很薄。现在,集体收入越来越多,家底越来越厚。一九六一年以后,全大队仅果品收入,每年都在七、八万元以上。去年,果品收入更增加到九万七千多元,加上粮食和其他副业收入,农副业总收入共达十五万多元,比一九五五年增长近四倍。目前,全大队的公共积累已经达到十五万多元,而一九五五年只有二百五十八元。对国家的贡献也越来越大。全大队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四年八年间,共向国家交售了二百五十七万多斤果产品,一万七千多斤柞茧,七万六千多斤花生米。其中,去年一年就出售了五十七万多斤苹果,八万五千斤葡萄。这些,都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活跃了市场。
合作化前,陶家夼的农民收入很低,每人平均收入只合几十元(包括粮食,下同),最多不过百十元。一九六一年后,全大队光集体分配部分,每年每人平均收入都在一百七十至二百元以上。去年,全大队注意了适当扩大公共积累,公共扣留比过去增多,但是每人平均分配仍达一百九十九元。社员不仅从集体分配部分得到很高的收入,而且家庭副业收入也很可观。去年,全大队的社员家庭副业收入,平均每户八十二元,每人十七元以上。这样,连同集体分配的收入计算在一起,每人平均收入二百一十六元,普遍达到或超过了过去当地富裕中农的生活水平。
地尽其力
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可以充分发挥自然界的潜力,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
陶家夼是个地少人多的地方,平均每人只有一亩一分地。但是,这里有五百多亩荒山和相当于土地面积一百多亩的河沟和“四旁”空隙地。合作化前,大部分荒山和河沟都没有利用;现在,不仅这些荒山、河沟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面积都已利用起来,而且原有的耕地也利用得更充分、更合理,从而创造的财富更多,创造的价值更大。他们在挖掘自然资源、发挥土地潜力方面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发展各种种植业。首先,对现有土地的利用:凡土层较厚,土质较好,适宜种植粮食的土地,都作为粮田,大力发展粮食生产。一些土层很薄,酥石很多的地,就用来发展果树。这些果园,除了六十来亩是在一九五五年成立初级社以前建立的以外,其余二百多亩都是在一九五五年以后发展起来的。去年,这些苹果园平均每亩产果品两千三百斤,价值三百六十八元。这样因地制宜的结果,好地种粮,粮食产量提高;孬地栽苹果,使得一些收益本来很少的薄地变成收益很高的宝地。其次,开发利用荒山。主要是营林育草。现在,全大队不能耕种的五百多亩荒山,经过封山造林,已经培育了二百多亩松树、刺槐、绵槐等林木和三百多亩柞岚。没有栽树的地方,也都长满了山草。他们还利用柞岚放养柞蚕,每年为集体增加两千元左右的收入。
第二,提高土地利用率。虽然果树经济价值很大,但是他们对粮食生产并没有放松。由于粮田面积小,人口多,过去打的粮食总是不够吃。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千方百计从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上大做文章。一是大抓农田水利建设。合作化前,全村几乎没有什么水浇地;合作化以后,他们先后修建了五座塘坝,还修了三千多米长的石砌环山渠道,加上五眼水井,使百分之六十的粮田和一百四十多亩果树都可得到灌溉。此外,他们还多方开辟肥源,增施肥料;深翻深刨土地,使大部的粮田加厚了土层。二是改革耕作制度和耕作技术,实行精耕细作,提高土地利用率。在这方面,他们主要抓住了两条:一是实行间作套种,提高复种指数,二是实行合理密植。据统计,去年仅间作套种和合理密植两项,全大队就增产了百分之二十左右的粮食。
第三,实行林粮间作。这也是陶家夼大队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增加社会财富所采取的一项积极措施。他们根据苹果树在尚未结果的生长时间棵株小、占地少、不争肥的特点,在苹果的幼林里大力推行林粮间作。去年,全大队在果树行间间作的粮食作物,总产量共有三万九千六百多斤,按去年的粮田平均亩产量计算,相当于六十多亩地的产量。去年,全大队生产的一万二千斤花生,几乎全部是在果树行间间作的。
第四,充分利用空隙地。在这方面,陶家夼大队作得很出色。凡是河沟、街旁、宅旁、路旁、地崖、井台旁等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隙地,他们都千方百计利用起来栽植各种果树。现在,村内村外,河沟两旁,到处都是果树,有葡萄、苹果,还有杏子、桃、枣、柿子、核桃、栗子、无花果等。现在,全大队集体和社员种植的七百八十棵葡萄,没占一亩耕地。街道、大路、河沟、庭院等空隙地的上空,到处都是葡萄架。算一算这些空隙地利用起来后创造的价值,的确是很喜人的。仅空隙地的葡萄,全大队连集体带个人的每年收入都在七八千元,平均每户合到七八十元。如果再加上这些空隙地上的其他果品收入,数量更大。有的社员说:“你别看一棵葡萄就只占墙脚下一巴掌那点地,收入可不少哩。”
陶家夼就是这样把所有的耕地和荒山、河沟都利用起来,既出粮、又出果品,既出柴草、又出可供编织用的树条,还出蚕茧以及其他一些副产品。荒山、河沟变成了宝山宝沟,无用之地、无用之物,变成了宝地宝物。
人尽其才
“以粮为纲,多种经营,全面发展”,也为充分发挥劳动潜力开拓了广阔的途径,做到人尽其才。
合作化前,陶家夼大队的劳力,主要是集中在农业上。那时,生产门路不多、活路有限,经常出现所谓劳力剩余现象。现在,生产门路多了,劳力的出路越来越宽广了,劳力不是剩余,而是感到有些不足了,劳动力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一,劳动力在更大范围内得到综合利用。过去,劳动力主要用在农业上,劳动力的利用比较单一。现在,由于多种经营的发展,劳动力使用的范围很广,每一个人的特长都能得到发挥。一九五五年,全大队全年多种经营用工量占总用工量的百分之十八点二;一九六四年,多种经营用工量占总用工量的百分之四十三点六。多种经营发展起来以后,劳动潜力得到了充分发挥。
第二,生产的忙闲更加协调,劳力一年四季都有活干。过去这个大队主要是搞农业,生产受到季节性的限制,劳动力总是忙闲不均。在四、五、六月和八、九、十月这两个阶段最忙,用工量最多,约占全年总用工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现在,四季用工量比较协调,农闲季节和大忙季节相差的不是那么悬殊。所以,社员一年四季都有活干,向队投工大大增多了。
第三,由于生产门路广,辅助劳力也利用起来了。过去,这里的辅助劳力很少有活干。现在,已有不少适合他们体力条件的活可干。去年,全大队四十五个辅助劳动力(其中主要是老年妇女和少年儿童),共做了一千三百五十个劳动日,平均每人三十个劳动日。
劳动创造财富。劳动力越能得到合理的充分的利用,创造的社会财富就越多,劳动生产率就越高。去年,全大队的农副业总产值是十五万三千多元,按照标准劳力计算,平均每个劳力全年总产值一千三百零七元,比一九五五年每个劳动力的全年总产值三百六十七元增加两倍半。
互相促进
陶家夼大队在发展多种经营中,也曾经有过争论。例如,大力发展多种经营,会不会削弱农业生产?会不会胡须眉毛一把抓?等等。这些问题,在陶家夼大队并不是一上来都很明确的。但是经过十年的实践,他们逐步地摸到了一些规律,越来越清楚地看到农业和多种经营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些关系处理好了,就可以促进集体经济全面发展。
第一,发展多种经营会不会削弱农业,会不会影响粮食生产?从这个大队看,主要是粮食生产和果树业的关系。这里的果树,一部分是在耕地上发展起来的。发展了果树,出现了与粮争地、争肥、争劳力的矛盾,但是,这也促进了干部社员向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粮食单位面积产量上下功夫,结果是粮、果争地的矛盾变成了增加粮食生产的动力。同时,林果业及其他多种经营的发展,对粮食生产也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为农业增加了资金积累,扩大了再生产能力。这个大队从一九五七年到一九六四年,八年间共积累了十五万多元的公共积累,其中绝大部分是从林果业等多种经营中积累起来的。他们用这些资金,先后修建了五座塘坝和三千多米长的环山渠道;还用这些资金添置了抽水机、电动机、玉米脱粒机、小麦脱粒机、粉碎机各一部,添置了七头大牲口、四辆大车、二百多件中型农具,安装了高压电线。(二)林果业发展起来后,保持了水土、改良了土壤。合作化前,这里的水土流失面积达百分之六十以上。现在,由于大部分荒山造上林、育上山草,栽植了各种果树,水土流失基本上控制住了,加上翻地改土,粮田土层一般已由过去几寸厚增加到一尺多厚。过去,这里雨季一过,隔一时期不下雨,河沟就会干枯。现在,由于林木能含蓄大量的水分,在一般干旱情况下,河沟还能经常有流水。(三)为扩大肥源、提高土地肥力创造了良好条件。林木果树的叶子可以沤绿肥。近几年,全大队利用树叶沤的绿肥,每年都在十多万至二十多万斤,每亩粮田合七八百斤至千斤以上。发展了林果业以后,饲料来源丰富了,也促进了畜牧业的发展,给增加圈肥创造了条件。
第二,多种经营重点抓什么?根据本地的特点,陶家夼在抓多种经营中以林果业为重点。林果发展不仅能调节气候,改良土壤,保持水土,改变自然条件,还能促进畜牧业的发展。林果的枝条可以编织,又可以带动编织业的发展,等等。从长远建设出发,抓住这个项目,对促进整个山区生产都起了直接的作用。此外,发展林果业又是发展集体经济的百年大计。象苹果、葡萄等果树,结果期都很长。这里有些果树是三十多年前栽植的,现在正是结果盛期。有些十几年二十几年前栽的葡萄,近两年每年每株都产一两千斤葡萄,比近几年开始结果的葡萄产量多三四倍。
但是,陶家夼在重点抓林果业的过程中,也逐步认识到只抓长期性的重点项目,不抓短期的一般项目也不行。这个大队在果树刚刚栽植起来的那几年,他们还抓了很多当年就有收益的副业生产,如运输、育树苗、打石头、收割山草、放养柞蚕、绣花等。这些项目抓起来后,每年都收入数千元至万余元。这叫做抓住重点、带动一般,以长为主、长短结合、以短养长。
×××
陶家夼大队坚持以粮为纲、发展多种经营的结果,使原来的穷山村变成了富山村。但是他们并没有满足。他们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感到自然界的利用是广阔无穷的,人的潜力也是无穷的。现在的陶家夼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方面虽然获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可以挖掘的潜力还很大。现在,他们正本着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精神,制订今后几年的建设规划,争取把陶家夼建设得更加富饶美丽。
(原载《大众日报》,本报有删节)
(附图片)
左图:陶家夼大队利用荒山、岭地开辟的梯田和在上面营造的果园。
上图:陶家夼大队社员在院落空隙地上种的葡萄。
王瑞华摄(《大众日报》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