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9阅读
  • 0回复

欢迎医疗队到农村去 要求医疗队到农村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4
第3版()
专栏:来信

欢迎医疗队到农村去 要求医疗队到农村去
去冬今春,党中央和毛主席给我们派来了医疗队,这一英明措施,深受农村广大贫下中农的欢迎。医疗队在农村,不仅治好了多年久医无效的老病,解除患者的痛苦,而且帮助基层医务人员提高了技术水平,也为农村生产队培训了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为今后农村开展防病治病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月十一日,北京市中医医院的医疗队来到了我们公社。群众听说公社卫生院来了老大夫,人人奔走相告,个个传诵佳音。开诊的第一天,早晨刚刚六点钟,卫生院的大门口已经挤满了人,围在这儿等着挂号看病,就这样,每天来看病的平均在一百人左右,最多时曾到过一百六十人次。
医疗队到农村,方便了群众,减轻了群众的经济负担。王上村生产大队的贫农社员刘宝珍大娘,今年五十二岁,患半身瘫痪病达三个月之久,家里活儿不能做,造成生活上的困难。经公社卫生院多次治疗无效,到通县医院医治了一个多月,仍无显著效果。这次,经医疗队针灸十余次,基本痊愈。目前,刘大娘不仅能做家务事儿,还能参加一些轻微的集体劳动。史东仪大队有个小孩名叫史九红,因患肺炎到公社卫生院来看病,经诊断后,医生认为需要送县医院住院治疗。医疗队的郗霈龄老大夫知道后,亲自给孩子精心细致地诊断后,开了一个中药方,一共六味草药,花了二三角钱,孩子吃了一付,病就好了。孩子的家长很感激地说:“花钱多少先甭提,可孩子少受多少罪呀!”林屯大队有个社员叫李志广,他的女儿患了淋巴结核病,几年来久医无效,这次医疗队用针灸治疗,现在已经好了。由于医疗队贯彻执行了党的医疗方针,真正做到了面向贫下中农,有钱没钱都能治病,所以深受群众欢迎。
在医疗队的帮助下,基层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提高。目前,用针灸治疗淋巴结核的医疗方法,在我们公社卫生院已经普遍应用,而且效果显著。医疗队还给我们公社十七个生产大队培训了四十一个不脱离生产的卫生员,初步地建立了农村防病队伍;有不少生产大队还设置了“卫生急救包”,备有简单的药品、纱布等,卫生员可以随时给社员治疗一些小伤小病,对于保护劳动力的健康和促进生产发展,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医疗队来到我们公社以后,同基层医务人员坚持了“三同”,从不特殊。除了每日坚持门诊外,还经常深入农村巡回医疗,送医送药上门。为了减轻病人的负担,他们还实行了“定人、定点、定时间”的三定制度,满足了群众的治病要求。特别是中医老大夫赵炳南先生,虽已年近七十,但每天提前上班,坚持工作,对病人十分热情。一次,有个患中耳炎的病人,自己把药拿回家之后,临用时不会配药,又匆匆忙忙地跑来找赵大夫,赵大夫利用休息时间把药配好,交给病人。病人接过了药,笑呵呵地回了家。这些令人难忘的事儿,在公社里流传很广!
医疗队下乡,为广大贫下中农解决了很多的实际问题,通过治病,密切了党同群众的关系。最近,我们访问了一些社员,征求了他们的意见,大家感动地说:“毛主席可真关心咱庄稼人,过去不用说大夫到咱农村来,就是咱到北京去也不一定给看啊!”
医疗队已经回去一个多月了。近几天来,有不少贫下中农社员到公社卫生院询问:老大夫到哪儿去啦?到北京我们能挂上号吗?他们迫切希望党中央和毛主席再派医疗队来,经常巡回在农村,为贫下中农解除疾病的痛苦。
北京通县西集公社 卢国瑞 崔玉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