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阅读
  • 0回复

学习石兰峰的革命精神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8-25
第3版()
专栏:短评

学习石兰峰的革命精神
在伟大的毛泽东时代,在我们社会主义国家里,无论哪一种行业,都有大量的具有共产主义思想风格的新人,无论哪一种行业,都有大量的闪烁着共产主义光辉的模范事迹。
今天本报介绍的山西霍县人民医院妇产科医生石兰峰,就是一个具有共产主义高尚风格的“人民的好医生”。
毛泽东同志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的热忱。”石兰峰正是用她自己的实际行动,体现了毛泽东同志教导的精神。
石兰峰在旧社会受尽了苦难,是党把她从苦难中解放出来,是党教育她提高了阶级觉悟,是党把她培养成为人民医生。石兰峰自己说得好:“除了生我的是自己的父母之外,还有哪一点不是党给我的呀!没有共产党和毛主席,哪有我今天的石兰峰。”正因为她有这样的觉悟,所以她能够全心全意献身于革命,能够把自己的工作同党的伟大事业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能够为农村的医务工作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能够处处表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风格。
石兰峰的革命精神是值得学习的。
应当学习什么呢?首先应当学习她看病为革命的精神。
一个人只有忘掉“我”字,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革命,才能有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高尚风格,才能在工作中做出成绩。
石兰峰在工作中,不管烈日当头,寒风刺骨;不管黑夜白天,路远路近,只要病人需要,她总是随叫随到。
石兰峰在工作中一直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对待病人,在工作中勇于负责,敢担风险,敢于打破“框框”,不计个人得失。她认为“九死还有一生”,不应光看“九死”,更应在“一生”中去找希望,所以能大胆地为濒于死亡的病人动手术,挽救病人的生命。
石兰峰对自己刻苦,对病人慷慨。病人无钱住院,她一口承当;病人没有住处,她就让到她家去住;素不相识的患者找到她,总是“有求必应”。
一个人只有忘掉“我”字,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革命,才能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石兰峰从一个二十七岁的文盲成长为一个全县“闻名”的“红色医生”。她有了一定的技术水平,有了一定的工作成绩,也有了一定的“声望”。但是,革命者的责任感激励着她,她从不以医生自居,仍然不断地虚心地顽强地学习业务,以便在技术上精益求精,做一个“一专多能”的“多面手”。她不光向有经验的医生学习,而且向年青的徒弟学习。石兰峰说,“一个社会主义的医生,有权利说,你的病我看不了,把病人推走不管吗?不,没有这种权利,不会可以学嘛!”这是何等开阔的胸襟,何等高尚的抱负!她现在已经可以动手诊治某些不常见疾病了。
一个人只有忘掉“我”字,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革命,才能不为自己的任何成就而沾沾自喜,永远谦虚谨慎,不断前进。
石兰峰十六年来安全接生两千多个婴儿,医好一百多个产妇和患者,取得相当的成绩。但是她不管有了多大成绩,也不管群众怎样称赞,她总是把它全记在党和毛主席的账上,记在集体的账上。这种不居功,不自傲,是何等高尚的品德!
一个人只有忘掉“我”字,把个人得失置之度外,全心全意为革命,才能做到党指向哪里就去哪里;哪里工作需要就去哪里。
石兰峰在华北卫生学校毕业时,学校领导勉励她们,“你们从群众中来,还应当回到群众中去。”石兰峰没有辜负领导的教导,虽然在县医院工作,但是一直是深入农村,扎根在农村。十六年来如一日,她跑遍了全县三百多个大小村庄,给广大农民治病、接生,并把卫生科学知识和党的方针政策传播到农村,受到农民群众的热烈赞扬。她处处听党的话,响应党的号召,做党的驯服工具,哪里困难哪里去,哪里工作哪里就是家。
目前,全国各行各业都在面向农村,对医务工作者来说更是当务之急。读了石兰峰同志的事迹,对每个人特别是医务工作者,如何促进自己思想革命化,全心全意为革命工作,更好地执行面向农村、为农民群众服务的方针,是会有好处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