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行列——下乡蹲点的一些体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07
第5版()
专栏:

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行列
——下乡蹲点的一些体会
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候补书记 张根生
去年十月初,我到农村参加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历时八、九个月。在这几个月中,大部分时间是住在生产队,和贫下中农兄弟同吃、同住,还一同参加了一些集体劳动。这几个月的生活,真是丰富多彩,收获极大。我们亲眼看到了,农村面貌所起的巨大变化,在政治上、思想上、经济上、组织上都进行了重要的基本建设工作,广大群众和基层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有了迅速提高,揭露和清除了资产阶级思想影响。建立起了革命的领导核心,重新组织了坚强的贫下中农阶级队伍,涌现出大批新的贫下中农积极分子,新的年青一代正在成长起来,他们具有坚决彻底的革命精神,大公无私的道德品质,舍己为人的共产主义风格。他们能够抵制敌人的收买利诱、糖衣炮弹,敢于向一切资本主义的东西,进行坚决的斗争,农村中弥漫着强烈的革命精神和民主气氛,这是社会主义新的精神面貌。我们也亲眼看到了,一个波澜壮阔的社会主义建设新高潮,正在向前发展,广大农民表现了空前高涨的集体生产积极性,披星戴月,忘我劳动,在改造大自然斗争中,表现了非凡的英雄气概,在短短的几个月里,就取得了过去好多年都未曾取得的成绩。我们也亲眼看到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和生产高潮,带来了一个新的文化革命高潮。办耕读学校,普及教育,使绝大多数贫下中农的子女能够入学校;办文化室、广播站、读报组,使社会主义的革命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建立科学技术网,办技术夜校,开展群众性的科学试验活动。这一切都使我们清楚地认识到:广大农村正在实现一个新的革命飞跃,伟大的农村人民公社,正象东方初升的太阳,它的巨大无比的优越性,必将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有力地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更加多快好省地向前发展。
为什么能在几个月里,就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在广大农村中,既出现了一个深刻的革命高潮,又出现了一个广阔的生产高潮和文化高潮。这首先是党中央和毛主席领导的无比英明和正确,党的各种方针、政策,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读毛主席的书,听毛主席的话,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事,已经是广大群众的自觉行动。其次是广大贫下中农发动起来了,组织起来了。广大贫下中农,在实现社会主义集体化的运动中,首先响应党的号召,组织起来走社会主义道路。在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他们坚决响应党的号召,重新组织起了自己的阶级队伍,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反对敌人一切和平演变阴谋,并且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改变一穷二白面貌,迅速发展农业生产,大力支援国家社会主义建设。再次,是成千上万的干部,改变工作作风,深入到群众中去,倾听贫下中农的意见,按照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意见办事,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当我们大批干部深入农村第一线,背上背包,卷起裤腿,脱下鞋袜,掮上锄头,吃住到贫下中农家里,放下架子,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做群众的小学生,立即赢得了群众赞誉,他们说:“这真是毛主席派来的好干部。”很快便取得了群众的信任,和贫下中农结成了知心的朋友;比较深刻地了解了农村各方面的情况。由于和贫下中农建立了深厚的阶级感情,贫下中农比过去更加热爱党,愿意听党的话,跟着党走。蕴藏在群众之中的革命热情被解放出来了,于是广大农村中,迅速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政治局面。
几个月的斗争实践使我们受到深刻的教育,对于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的新形势,有了比较深刻的认识,不仅了解到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一般概况,而且了解到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的具体细节;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大量的感性知识,汲取了在书本上无法汲取的丰富知识,更加明确了革命方向,增强了革命信心,得到了新的锻炼和改造。在这几个月生活和斗争中,使我们感受最深刻的,就是要把革命进行到底,防止“和平演变”,保证江山永不变色,在我国建成完全没有剥削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每一个革命者,首先是各级领导人员都应当自觉地加强领导与群众之间的联系,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行列,时刻不忘记自己是人民的勤务员,自觉地在立场、观点、作风方面,不断进行改造和斗争。
永远保持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群众服务,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和他们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这是一个革命者最根本的立场、观点。毛主席教导我们,“我们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一九四五年的任务》)。在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消灭一切剥削,使广大劳动人民获得彻底解放,这就是我们革命的根本目的。只有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从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是革命者必须明确的立场观点。
几个月的蹲点生活,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在艰苦的革命战争中,我们要有为广大劳动人民求解放的坚定立场,依靠与群众的密切联系来取得胜利;在全国胜利以后,要巩固胜利,要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粉碎敌人一切和平演变阴谋,更要强调全心全意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坚决依靠群众,联系群众。这次蹲点,使我们看到大多数农村工作干部,特别是参加社会主义教育工作的大批干部,都表现得很好,有明确的立场、观点,保持了和贫下中农的密切联系,继承和发扬了党的革命传统,取得了广大群众的信任,对于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些人在残酷的革命斗争中,表现了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那时候物质生活条件极为艰苦,吃不饱穿不暖,时刻有牺牲自己生命的危险,他们都站稳了坚定的立场,勇敢地同敌人进行战斗。可是在胜利以后,他们产生了资产阶级功臣自居、贪图享乐的思想,把个人利益摆在了不恰当的位置,追逐个人的或少数特权者的利益,资产阶级思想就乘虚而入,逐步掉到个人主义的泥坑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群众服务,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行列,这是一个革命者最根本的立场。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有多大的功劳,有多高的职位,你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你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你就必须把自己个人的利益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完全一致起来,个人的物质利益,必须是随着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改善而改善。
这次下乡蹲点中,还看到了各方面工作中,都有大批青年干部成长起来。到农村蹲点的干部中就有很多新参加革命的青年知识分子,有的是科学技术工作者,有的是文化艺术工作者,他们大多数人有高涨的革命热情,积极劳动,努力工作,愿意和贫下中农劳动人民结合在一起,充分表现了新的年青一代人,有良好的品质,有较高的社会主义觉悟。但是,也有些人对于为谁革命,如何与工农劳动人民结合一起,打成一片,认识还比较模糊。这是一个根本的人生观问题。“愿意并且实行和工农结合的,是革命的,否则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他今天把自己结合于工农群众,他今天是革命的;但是如果他明天不去结合了,或者反过来压迫老百姓,那就是不革命的,或者是反革命的了。”(《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五五四页)毛主席早就教导我们青年干部一定要明确为工农劳动人民服务,革命就是为工农劳苦大众求解放,革命一定和工农劳动人民相结合,这是划分革命和不革命的根本界限。这是所有青年干部,不管你是做什么工作,都是必须首先解决的革命立场问题。只有明确树立了全心全意为广大工农劳动人民服务的思想,才能很好地改造自己,建立起真正的革命人生观,继承和发扬革命传统,使自己保持和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一边。因而每一个革命者,坚定不移地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行列,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场观点,并且以此去教育青年一代,在今天具有新的重要意义。
深入到基层,深入到群众中去
经常保持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直接联系,是使我们改变作风,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的重要措施。几个月的蹲点生活,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做为一个革命干部,如何经常保持住和广大劳动群众的直接联系,能经常直接听到广大劳动人民的意见和呼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回顾几年来的情况,我们许多同志也是经常下乡和深入基层的,可是,有些人却了解不到什么情况,即使了解一些,往往又不那么实在,甚至和真实情况有很大距离,原因究竟何在呢?不是也下去了吗?可是许多人只下到了下一级机关中,而没有深入到群众中去。没有亲自深入到群众中去掌握“第一手材料”。一个没有真正深入到群众中去的人,怎么能够和群众同命运共呼吸,了解到真实的情况呢?
看来,深入群众不是一个简单问题。要使一个领导人员,真正了解实际情况,能直接听到广大群众的意见和呼声,首先要按照毛主席的指示:“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七九○页)能不能深入下去,就看是不是自觉自愿地“眼睛向下”,“放下臭架子”。真正的“下”是不容易的。要“下”到哪里才算“下”呢?只是由上一级下到下一级,这还不够,要一直下到基层,下到第一线,下到田间,下到贫下中农群众的队伍里面。只有身子下去了还不行,还要真心实意地下去。这就要如毛主席所要求的那样,要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命运,共呼吸,要以普通劳动者的姿态出现,以平等的态度待人。
为什么由上一级下到下一级还不行呢?这里面有一个依靠群众和依靠干部,听干部的话和听群众的话的关系问题。干部和群众既是一致的,又是不完全一致的。说他们是一致的,这是因为我们的干部是来自群众的,他们是群众的代表,他们工作中所遵循的是党的方针政策,所以干部和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干部是人民群众中特别值得重视的一部分。在这个意义上说来,联系群众和联系干部,听群众的话和听干部的话是一致的;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干部和群众仍然是有区别的。这首先是他们所站的位置不同,一个是领导者,一个是被领导。干部和群众之间,尽管根本立场、根本利益一致,但是,由于他们站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也就会有矛盾的方面。有时候干部和群众的矛盾,反映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矛盾;但也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有些干部不能正确地执行党的政策时,便不能够正确地反映实际情况,而和群众的意见发生矛盾。这种现象也是经常存在的。因此,各级领导人员,要做到真正了解实际情况,便必须深入下去,既要联系干部,又要联系人民群众,既要听干部的话,又要听人民群众的话,而且应当直接联系人民群众和听人民群众的话。因此我们下乡就不能只下到干部中去,还要经常地直接深入到社员中去,直接找贫下中农社员和其他劳动人民社员去谈话,了解情况。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掌握全面的、真实的情况,直接地听到群众的呼声和要求,才能保持住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也才能真正依靠到代表群众利益的优秀干部。
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
发扬民主,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是和广大劳动人民保持密切联系的重要保证。这也是我们几个月蹲点的一项重要体会。我们在下边看到了,有许多地方的干部,在联系群众、发扬民主方面做得很好,因而得到广大群众的拥护,干部和群众团结,政治局面生动活泼,生产和工作都搞得很好。但是,也有些地方的干部,虽然自己愿意为群众服务,想把工作做好,但是由于民主作风不好,而得不到群众拥护,调动不起群众积极性,工作的效果就不好。毛主席教导我们:“马克思主义者从来就认为无产阶级的事业只能依靠人民群众,共产党人在劳动人民中间进行工作的时候必须采取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决不允许采取命令主义态度和强制手段。”(《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的一切事业,不论在政治斗争方面和生产建设方面,都是依靠广大群众的积极参加,才能取得胜利。因此,在政治上、经济上和生产上都要充分发扬民主,以提高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在政治上,要让广大群众经常知道和参与国家大事,实行民主选举,让群众挑选自己拥护的干部;在经济上,要财政公开,定期公布账目,发动群众起来监督财务开支;在生产上,要让广大社员讨论制定集体生产的方针和计划,根据自己地方条件,定出先进的增产措施。只有使广大劳动人民都享有充分的民主权利,才能发挥广大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巩固无产阶级专政,推动社会主义建设。
为什么有的地方民主作风好,又有些地方民主作风不好呢?这不仅是一个作风问题,而首先是一个对待群众的态度问题。毛主席教导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和革命干部,都是劳动人民的一分子,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以完全平等的态度对待群众。只有在思想上明确了,我们的任务就是为人民群众服务,人民群众是真正的主人,各级干部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所以,一切工作都要充分发扬民主,组织群众来参加管理,并且经常发动群众对各方面工作进行批评和监督,这样才能虚心听取人民群众的批评和意见,才能永远保持和广大人民群众密切联系。
建立经常的群众监督,向人民群众报告各种工作情况,发动群众向干部进行批评,定期民主选举干部,以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积极性,不但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根本制度,而且是我们反对“和平演变”防止资本主义复辟的重要措施。因此,要经常地开展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加强政治思想工作,不断提高干部的社会主义觉悟,建立起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度,象洗脸扫地一样,不断地清除各种灰尘和微生物,以抵制资产阶级的思想影响;同时要教育干部,经常发动贫下中农劳动人民,来批评和监督自己。我们的任务是为人民服务,所以,有了缺点,就不但不怕人民进行批评,而且应该欢迎批评和坚决改正缺点。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保持生命力和战斗力,才能使我们及时发现错误,改正错误,打退资产阶级的进攻,粉碎敌人的和平演变阴谋,使我们保持和广大劳动人民的密切联系,保证永不变质。这是社会主义民主的新的重要意义。
发扬艰苦深入的作风,坚持实行三同
发扬艰苦深入的作风,是取得广大劳动人民信任的重要条件。通过这次参加农村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还使我们深刻地感觉到,各级干部定期到基层去蹲点,与贫下中农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是使我们保持和不断发展同贫下中农息息相关的阶级感情,取得广大劳动人民信任的重要条件。
在过去几十年的革命斗争中,我们党的各级干部,树立了艰苦深入的革命作风,长期和工人、农民、战士生活在一起,战斗、工作、劳动在一起,这是联系群众,官兵一致,上下团结的重要保证。在这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中,我们又进一步发扬了这种艰苦深入的作风,对于取得群众信任,沟通思想感情,仍然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许多同志都说,各级领导干部,大批下来蹲点,艰苦深入,实行“三同”,对于那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存在着官僚主义作风的人,就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因此,提高一步说,这不仅是取得运动胜利的保证,而且是使我们干部永不变质的重要措施。尽管我们各级干部是从群众中来的,是代表群众利益的,可是在目前的条件下,乃至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城市和农村、机关干部和一部分工农群众的生活水平还会有一定的差别。如果我们不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想办法去克服它和防止产生不良的影响,那么,我们就会脱离群众,逐渐地和群众在思想感情上疏远起来。的确,较为优裕的物质生活条件,使有些人产生了贪图享受思想,害怕农村艰苦,不愿下乡去,更不愿住到贫下中农家里去,嫌脏、嫌吃不好,忘掉了广大贫下中农与我们血肉关联的阶级感情。虽然这只是少数人,但这是一种十分值得注意的苗头。毛主席教导我们:“在我们的许多工作人员中间,现在滋长着一种不愿意和群众同甘苦,喜欢计较个人名利的危险倾向,这是很不好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我们共产党员、革命干部,如果失掉了和群众的联系,失掉了群众的支持,那就要使革命事业失败。为了保证和广大群众的密切联系,时刻不忘阶级兄弟的疾苦,我们就要保持和发扬过去的革命传统作风,各级干部要定期到农村去,和贫下中农实行同吃、同住,并且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才能在思想感情上打成一片,才能深刻地了解群众的疾苦。
因此,各级干部定期到农村去蹲点和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与自我改造的机会,通过与贫下中农实行同吃、同住、同劳动,可以激发广大干部的阶级感情,唤起革命精神,使我们永远站在绝大多数劳动人民的行列,和广大劳动人民保持直接的亲密联系,与他们同阶级,共感情,同命运,共呼吸,这是每个共产党员应该永远保持的革命品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