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蚕丝是怎样变长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2
第5版()
专栏:科学小品

蚕丝是怎样变长的
孙承铣
家蚕被人类饲养以前,它的丝长是多少呢?根据野桑蚕的丝长来看,只有一、二百米。蚕自被人类驯养后,在自发选育中,丝长增加了十倍。二十世纪以来,人类掌握了生物学方法后,丝长又有显著增加。现在一个茧子的丝长,最长已达三千米以上了。
为什么一条小小的蚕体能吐出那么多的丝来呢?这不是偶然的事,而是人类利用多方面的生物学知识的结果。
首先,人们运用现代育种方法对家蚕进行了系统的选择,在较短的时间内起了巨大作用。一八六八年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驯化状态下的变异》一书中指出,一七八四年法国引入的蚕品种,在一千个蚕体中还没有一百个作白茧的蚕,但是经过五十六代的仔细选择,黄茧数量减少到千分之三十五。一九○二年法国有人应用选择方法,经过十年的培育,将家蚕茧从最初百分之十四的茧层率,达到了百分之二十三以上。
以前民间用集团选择方法,可以最快地选出优良的混合集团型品种。现代更奏效的个体选择方法,可以逐渐使家蚕的个体变异得到积累和加强。家蚕在一九一四年的丝长是七百到八百米,现在已达二千五百到三千米,茧层率由百分之十二增加到百分之三十左右。
近年蚕品种更着重注意到桑叶转化率及生丝的产量问题,选择经过日数短的个体和蛾区,以生产性指数来计算〔生产性指数=(万头收茧量×生丝率)/经过日数〕,这些蚕品种的茧层量指数比一九三六年又提高了百分之二十。
家蚕品种间杂交的优势现象,有突出的实用价值,不仅生活力强,而且显著提高了茧层量。因此蚕茧生产上早已普及推广一代杂种。
其次生态学理论的运用也提高蚕茧产量。现在温度、光线、湿度对家蚕繁殖行为的机制已有所阐明了。这些条件通过家蚕的神经的感觉刺激喉下神经球,促使分泌休眠激素,使次代越冬,相应的提高了幼虫的体重及产丝量。用高温(摄氏二十五度)多湿(75%—80%)、感光等条件对蚕卵进行刺激,也就是给予越冬信号的预告,可产生越年卵,孵出的蚕儿体重增大,丝量提高百分之二十左右。
讲究饲料的营养成分,为丝量的合成提供了物质基础。人类长期对家蚕用桑叶饲养的结果,加强了家蚕食性的单一化,使饲料的化学性,更趋于狭隘的适应与严格的要求。一般多蛋白质的桑叶作为蚕饲料比缺蛋白质桑叶能增加茧丝量。尤其是五龄蚕食含蛋白质更丰富的桑叶,对丝质的合成,能起更大的积极作用。一般能提高百分之五左右的茧丝量。
随着科学实验的不断发展,生物学的知识日益增加,人们正在继续提高家蚕的产丝量。改造蚕的性状,加强蚕体的机能,控制蚕体的生理生化的反应条件,以及提供合成茧丝的优质饲料等,都是人们努力探索的途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