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新疆建成三百多座轻纺工厂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3
第2版()
专栏:

国家支援和自力更生精神相结合
新疆建成三百多座轻纺工厂
解放前新疆没有一座现代化轻纺工厂,现在拥有人民吃穿用所需三十多个行业,总产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二百五十多倍,棉布、食糖等二十多种大类产品基本自给或大部自给
新华社乌鲁木齐电 过去一直依靠外地供应日用工业品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现在已经建立起初具规模的轻工纺织工业基础。全区各族人民所需的棉布、食糖、革制品、日用搪瓷、肥皂、火柴、电池等二十多种大类产品,已经基本自给或大部自给。
新疆有极为丰富的轻工纺织工业资源。但是在解放前,全疆除集中在城市的几十家半机械化加工厂外,没有一座现代化轻工纺织工厂。解放初期,在国家的大力支援下,新疆建立起第一批轻工纺织工业工厂。一九五二年建立的乌鲁木齐“七一”棉纺织厂就是其中之一。现在这个工厂已成为年产纱六万多件、棉布七千多万米、染布三千多万米的大型联合企业了。
一九五五年自治区成立后,特别是第二个五年计划开始以来,全区轻工纺织工业得到了飞跃发展。现在,遍布于天山南北的轻工业和纺织工业工厂已有三百多座,包括各族人民吃、穿、用所需的三十多个行业。轻工纺织工业总产值比一九四九年增加了二百五十多倍,比一九五五年增加了五倍多。其中年产万吨的造纸厂,日处理千吨甜菜的糖厂以及年制革十二万张、制鞋十五万双的皮革厂等,都是初具规模的现代化企业。
解放前新疆没有一枚纱锭,不能生产一尺机织布,现在全区已初步形成了一个包括棉、毛、丝、麻以及针织复制、印染等比较齐全的纺织工业系统。南起和田、喀什,北到棉、毛集中产地的石河子和伊犁,现在已经建立起拥有二十多万纱锭、五千多台布机的二十多个纺织工厂。每天生产的棉布,可供九万多成年人每人做一套衣服。
把国家的支援同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紧密地结合起来,这是新疆工业建设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自治区大部分工厂是在国家帮助下本着边生产、边积累、边发展的精神,由小到大、因陋就简发展起来的。现在的乌鲁木齐搪瓷厂,是一个年产一百三十多万件日用搪瓷品的现代化企业。但它的建厂基础是一个只有一百零五把小鎯头、四十一把剪刀的白铁生产合作社。当时厂房的基地都是职工们一镐一锨挖出来的。在这个厂的整个建设过程中,只用了一百三十万元国家投资购置设备。石河子新城的“八一”织染厂,建厂初期只有一些脚踏铁木机、手摇纺车等土设备。这个厂的职工一面依靠国家援助,一面自己动手苦干,他们靠一台车床,两部手摇钻床,先后更新和自制了捻线机、帆布机等近百台设备。现在这个厂的生产能力比六年前建厂时提高了六倍多。产品由单一的线织物增加到一百多个花色品种。象这样既依靠国家帮助又发挥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逐步发展起来的工厂,在自治区轻工纺织工业中为数不少。
随着新的工厂的不断出现,近几年来自治区轻工纺织工业产品的自给范围越来越大,花色品种也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新疆生产的轻工业产品已近五百个花色品种;纺织品已达一百多个大类,四百多个花色品种。不仅棉布能就地生产供应,毛织品、丝织品和针织品也能部分自给。
这些轻工纺织工业还尽量从各方面满足新疆各族人民的特殊需要。“七一”棉纺织厂专门扩建了一个分厂,生产本地少数民族人民喜爱的各种灯芯绒;石河子糖厂特设了煮糖设备,大量生产少数民族人民喜爱的方块糖;乌鲁木齐、沙雅、伊犁、和田等地为各族妇女生产大量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棉纱头巾、毛头巾、印花丝头巾。轻工纺织工业部门还多次派人深入农村和牧区,调查少数民族人民的爱好和要求,设计生产出上千种具有民族风格的日用工业品,受到各族人民的普遍欢迎。
新疆轻工纺织工业基础的建立,促进了自治区农牧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自治区的皮毛加工厂加工的皮张,需要取之于一百多万头牲畜。自治区棉花播种面积已达到解放初期的四倍多。从一九五九年建立现代化糖厂以来,甜菜产量增加了将近八倍。解放前广大人民需要的生活必需品,由于长途辗转运输和奸商盘剥,价格很高。那时,农牧民要用一只肥羊或上百斤粮食才能换到半公斤方块糖,现在只要用一斤细羊毛就可换到两斤多食糖。解放前农牧民做一套布衣服需要一百四十斤小麦或五十多斤羊毛;现在做一套同样质地的衣服只需要四十斤小麦或四斤多羊毛就够了。阿尔泰山区和帕米尔高原的一些牧民,现在都用上现代化的轻工纺织工业产品,他们把解放前用过的木盘、木碗和穿过的生牛皮窝子还珍惜地保留起来。牧民们说:让子孙后代经常看看这些东西,要他们永远记住是共产党和毛主席给我们带来了新生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