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农技推广站可能做到粮食经费自给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3
第2版()
专栏:

农技推广站可能做到粮食经费自给
洪林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人员,既是科学技术推广工作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开垦了二十多亩国有荒地作为生产技术基地,做到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群众一粒粮,受到群众热烈欢迎
新华社南京十二日电 江苏省泰县洪林公社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全体工作人员,既是科学技术推广工作者,又是体力劳动者。他们现在不要国家一分钱,不要群众一粒粮,依靠自己的劳动做到了粮食自给,积累了办站的全部费用,又通过生产劳动做出样子,来推广先进技术,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这个站的经验,在前不久举行的江苏省农业科学技术工作会议上,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这个社办的农业技术推广站在一九六○年建站时,职工们在无牛、无犁的情况下,用旧式小农具开出了二十四亩国有的荒地作为生产基地。从第三年起,粮食完全自给,去年还上交国家一千四百多斤粮食。全站二十个人,从站长到炊事员都参加体力劳动。站内还养了猪、鸭、蚕、鱼,种植了水生饲料,办起了粉坊、孵坊、豆腐坊等,增加了收入。
初建站时,站里没有象样的房屋和农具,更没有试验用的工具。几年来,他们依靠农副业生产的积累,逐步修建了十六间宿舍、仓库,十五间猪舍,添置了两条农船和一些中小农具,并购置了试验用的显微镜、天平、百叶箱、雨量筒等仪器设备。现在,这个站的固定财产已近两万元。
这个站设立了农业试验、良种繁育推广、畜牧、园艺和副业等五个专业小组。全站的二十多亩耕地,既是生产基地,又是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基地。几年来,他们推广的十二项先进增产措施和十七个稻麦良种,都是先从他们自己的生产基地上进行试验,做出样子,逐步推广开来的。公社准备推广的先进经验和增产技术措施,也先在这里试验,而后推广。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过去推而不广的东西,也得到了推广。例如,前几年公社号召推广麦、棉套种的先进种植经验,但是由于没有样板,群众没见过,不相信,一直没有推广开。一九六三年,这个技术推广站的职工,从靖江县学来麦套棉的先进经验,又吸取了当地群众的意见,先在自己的生产基地上拿出二亩地,搞元麦与棉花套种试验。由于元麦成熟早,“小满”时就收割了,正好满足套种的棉花通风透光的需要。这二亩地,一九六四年麦、棉都获得了丰收。这个事实吸引了周围的社员。一九六四年秋播时,各生产队便拿出六十多亩地试验麦、棉套种。目前,这个公社正准备秋后根据各队的条件,因地制宜地推广这项成功的先进经验。
这个农业技术推广站的工作人员,虽然都来自本地,对当地生产情况比较熟悉,能够针对当地生产中的关键问题,来推广新技术。但是,他们并不蛮干,一切都坚持经过试验、重点示范,成功以后再推广的原则。例如,现在全社推广的十七个稻、麦良种,就是他们从先后引进的五十多个水稻品种和十八个麦子品种中试种选出的。他们对引进的这些新品种,第一年实行小区试验,第二年在站内扩大试种,从试种中选出好的,第三年放到公社特约良种繁育队繁殖、推广。他们这样做,很受社员欢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