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十年治山治水建成高产稳产梯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7
第1版()
专栏:

南滚龙沟大队——又一面大寨式先进旗帜
十年治山治水建成高产稳产梯田
凭着双手和智慧,修渠垒田,植树造林,养畜积肥,基本上解决了水土流失问题,大部分岗坡旱地已成为水浇地,粮食亩产由二三百斤提高到一千斤,树木增加到十七万多棵,大牲畜和猪羊显著发展
新华社天津十六日电 河北省平山县宅北公社南滚龙沟生产大队,十年来治山治水,在高寒山区建设高产稳产田,同时发展林、牧业生产,成为全国农业战线上又一面大寨式的先进旗帜。
南滚龙沟大队现有八十七户人家,三百七十三人,其中有整劳动力九十二个,半劳动力四十七个。全大队散居在八个小村庄,耕地原来都是山岗坡地,被山峪溪流分割成三千多块,面积最大的不过一二亩,最小的只有一二厘。地里乱石成堆,土层很薄,水土流失严重,旱年沟干,无水灌溉;雨季山洪暴发,冲坝毁地。十年前,即使是好年景,一亩地也只打粮食二三百斤。
一九五五年实现了农业生产合作化,党支部便领导群众开始治山治水。他们经过讨论后决定,治水先治山,哪条山沟为害最大,就先治理那条。全面展开了治山治水的斗争。
他们说,要战胜穷山恶水,就得闹革命,做大自然的主人,不做大自然的奴隶。他们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治了一沟又一沟,治了一坡又一坡。
经过十年艰苦奋斗,他们没有要国家贷款,也没要求国家供应设备、派技术人员,就凭自己的双手和智慧,在不满十年的时间里,移动土石二十七万多立方米,在十一条大山沟里修筑石谷坊五百五十多道,开凿总长三十四华里的盘山渠道二十七条,用石头垒梯田堾一千六百三十道,把三千多块岗坡耕地改造成为一千六百多块水平梯田。耕地总面积由一九五六年的二百九十亩扩大到三百二十四亩,其中粮田面积由一百九十五亩扩大到二百三十四亩。另外,他们还开垦新荒地六十亩(其中有三十亩建成苗圃,种植了树苗),在山上遍挖鱼鳞坑栽树,修了许多的水土保持工程。耕地水土流失问题已经基本解决。大部分羊肠小道改造成为可以行走手推车的道路。许多谷坊里终年有水,岗坡旱地有百分之七十变成了自流灌溉的水浇地。春播期间,即使遇到干旱,也有水保证适时播种。冬小麦在生长期中能够浇五遍水。
耕地贫瘠、土层薄,社员们就千方百计积肥造肥,多施肥,增厚活土层。主要肥源有两个:一是山上野草多,大量割山草沤制绿肥;一是养牛养猪养羊积肥。一九五六年,全大队有大牲畜四十七头、猪六十口、羊三十四只;现在有大牲畜八十九头,羊五百多只,猪经常存栏一百多口。过去几年,还支援兄弟队五十六头大牲畜,卖给国家二百四十只羊。
从一九五六年以来,南滚龙沟大队的农业生产,扶摇直上。一九六四年,二百三十四亩粮食作物平均每亩产一千零九斤,总产量为二十三万六千多斤;与一九五六年相比,单位面积产量提高了一倍多,总产量提高了一倍半以上。今年夏季,小麦平均亩产四百四十九点七斤,比去年增产百分之三十一点四。秋庄稼也长得好。一九五八年以前,这个大队每年要由国家供应食粮三四万斤;从一九五八年起,每年向国家卖余粮三万多斤。全大队的林业和果品生产成绩也很出色。一九五六年以前,这里树木很少。现在有大树两万五千多棵,幼树十五万棵,平均每人有树四百六十多棵。许多果树早已结果。社员还种植好些棉花、麻、花生、烟草等经济作物。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社员生活不断改善。一部分社员有了半年到一年的余粮,各个生产队都有集体储备粮两万多斤,全大队的公共积累已达十三万多元。
虽然取得这样大的成绩,南滚龙沟人并没有自满。他们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大寨,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在南滚龙沟,山场面积共有一万四千多亩,其中宜林地有七千六百多亩,可垦为农田的有二百五十多亩。最近,他们又制订出一个新的五年建设规划。
(附图片)
下图:这座长四十三米、高十二米,可通行载重汽车的独孔大石桥,是南滚龙沟大队社员苦干两冬一春建成的。
新华社记者 米荣运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