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小巧新深——看《扒瓜园》《斗书场》《游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9
第6版()
专栏:

小巧新深
——看《扒瓜园》《斗书场》《游乡》
艺兵
河南省演出团演出的越调《扒瓜园》、《斗书场》和曲剧《游乡》,引起了观众的极大兴趣。它们的共同特色是:新颖别致,剧短戏多,形象鲜明,调子高昂,气氛诙谐,乡土风味浓厚,时代精神强烈,在表演艺术的创造和继承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收获。
《扒瓜园》通过扒瓜园排水防涝这个简单情节,生动地刻划了大公无私、热爱集体的老社员宋老发,只算小账不算大账的宋大妈和识大局顾大体的妇女队长宋国英一家三口人的鲜明形象。宋老发为了保住队里的西瓜,放水冲了他自留地的芝麻,引起了跟宋大妈的一场激烈的冲突。后来女儿帮助爹爹说服了妈妈,矛盾解决,皆大欢喜,观众满以为小戏到此就要收场了,谁知国英又把队委会的决定提了出来:为支援邻队,挽救其四面被水淹的庄稼,要从瓜园中间挖沟排水。这又不能不引起宋老发的一番思想斗争。但在女儿的帮助下,在大妈的促进下,宋老发终于认识到小集体要服从大集体,愉快地同意了扒瓜园,从而把戏的思想境界升华了一步。
《斗书场》以改造半职业曲艺艺人钱有声为线索,反映了资本主义、封建主义残余势力同社会主义争夺农村文化阵地的阶级斗争。钱有声这个人物的创造和演出都是较成功的。钱有声也是一个受苦人,他身上至今还有被地主打的内伤,在党的领导下翻了身,因此对新社会是爱的,对地主阶级是恨的,但是他的脑子里还有旧思想,阶级觉悟不高,害怕艰苦,厌恶劳动,嗜闲贪利。他说的旧书在部分社员中还是有市场的,因而他自觉不自觉地散布了封建思想毒素,成了社会主义新文化传播的对立面。共产党员、共青团支部书记大凤和文化室积极分子小巧等知识青年,在党支部的领导下,为了让社会主义思想占领农村文化阵地,决心以说新书代替说旧书,斗书场就是这样斗起来的。大凤他们经过勤学苦练,冲破重重障碍,终于掌握了说书本领,争得了听众和阵地,并团结钱有声一起歌唱社会主义,为建设社会主义的新农村服务。在教育钱有声时戏里虽然也运用了回忆对比,但不落俗套。这个戏如果前两场再精炼一些,在批判说旧书的内容时斟酌得有分寸些,主题可能会更加完美。
更受观众欢迎的是《游乡》。《游乡》剧情并不复杂,只描写了供销社女售货员杜娟下乡送货时,发现联营组的姚三元——这个没有改造好的旧商贩借下乡之便,多收群众的钱,少给尺寸,从中渔利,便追赶姚三元,揭露并教育他的故事。这个戏的特点是载歌载舞,创造性地运用了一些传统戏舞姿动作。它的妙处在于通过这些精采的表演,生动地刻划出杜娟这个姑娘对国家、对群众高度负责的崇高的精神气质;也较深刻地揭露了姚三元做贼心虚、狼狈不堪的丑态。
这个戏虽然小,情节虽然简单,但却有着相当的容量。既反映了两条道路、两种思想的斗争,也反映了社会主义商业与农业的新型关系,这种关系通过售货员杜娟和社员王大嫂的关系生动地体现出来。
这几个小戏如用四个字来概括的话,那就是:小、巧、新、深。即剧型小、构思巧、表演上有创新,给观众留下的印象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