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革命前辈的召唤——《红松店》《枪之歌》观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9
第6版()
专栏:

革命前辈的召唤
——《红松店》《枪之歌》观后
杨眉
“红松店外大雪飞,红松店中英雄会,三十年闻名初相见;三十年,血雨腥风气节在,和平年月色不褪。千变万变红军作风没有变,毛主席的战士一身是光辉。”广州部队战士歌剧团正在北京演出的歌剧《红松店》就是通过这样一首首的英雄赞歌,给观众展现出两位红军老英雄的动人故事的。
这两位英雄,一个是当年在敌人刺刀下威武不屈的红军宣传员冯松,如今,他已年近七十,但还不愿意养老,仍然利用政府给他居住的木屋,办个不收房钱的旅店,热心为过往行人服务。一个是当年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的红军女炊事员韩梅,现在,她已两鬓花白,但仍是一派“踏遍青山人未老”的气质,风尘仆仆地奔走在湘赣路上,带着女儿从北京到井冈山去办农场。这两位革命先辈,在一向娇生惯养的青年采购员李辉想来,他们当年是生得逢时,遇上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时代;而在今天,他们也许可以向革命伸手要些什么了……,然而,我们永不褪色的老红军,却用他们的行为给李辉和与李辉有类似思想的人一个响亮的回答:无论是在战争的年代中,还是在和平的岁月里,只有一颗红心为革命的人,才能干出一番对人民有益的事业来。
歌剧作者以诗人特有的激情,为观众描绘出一幅既富有诗情画意、又寓有深刻革命哲理的优美画卷。画卷上两位主人公的事迹,大部分是通过动听的歌声叙述出来的。这样处理,不但艺术上新颖别致,避免了一些不必要的拖沓场面,而且能以诗和音乐的语言,动人以情,发人深思,激励人们向永不褪色的老红军学习!
如果说《红松店》是以淡抹的笔法和抒情叙事诗的形式,委婉地向革命后来人道出了一条革命哲理——永远保持革命的豪情壮志,做一个纯粹的人,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那么武汉部队胜利歌舞团的歌剧《枪之歌》,则向观众展示了另一个革命真理——永远跟着党,紧握手中枪,同阶级敌人进行坚决的斗争。
《枪之歌》通过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几个历史片断场面,叙述了黄河岸边柳庄民兵英勇战斗的故事,从而教育人们:革命先辈用枪向旧世界开火,为我们夺得了江山,我们也要用枪,永远保住这红色的江山!
无论是《红松店》还是《枪之歌》,无论是烈士的鲜血还是革命先辈的表率行为,都是前人以革命的榜样向后人召唤。后来人呀,我们一定要用实际行动来回答革命的召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