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新的思想 新的艺术——看《双教子》《借牛》和《送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19
第6版()
专栏:

新的思想 新的艺术
——看《双教子》《借牛》和《送粮》
萧苗
祁剧、汉剧、楚剧是产生和流传于我国湖南、湖北地区的古老剧种。过去,它们曾经赢得了当地广大观众的喜爱。在大演革命现代戏以后,这些剧种已经面貌一新,《双教子》等这几个内容新颖、风格朴实的小戏已很好地说明,它们已经获得了新的生命,真正开始了它风华正茂的时代。
戏剧艺术是否具有生命力、能否获得观众的喜爱,首先在于内容,在于它是否提出并正确地解答了生活中的问题,是否符合现实的需要、对人们有无教育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双教子》、《借牛》和《送粮》都是应该肯定的。楚剧《双教子》通过如何处理孩子在麦收季节捡的麦子归谁所有这件“小事”,提出了做父母的应该用什么样的思想观点去教育子女的问题。观众从这场矛盾冲突中,深深感到,象桃生的妈妈那样用自私自利的思想和物质鼓励的方法教育孩子,一定会把孩子引入歧途,只有象杏姑的妈春梅那样,用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集体主义思想去教育年青的一代,才能真正培养出可靠的无产阶级革命接班人。尽管这出戏在艺术处理上还有可进一步提高的地方,但我们觉得,剧情的发展是真实可信的,它通过桃生这个人物活生生地告诉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对青少年的教育中,防微杜渐是多么重要!戏的教育意义也正在这里。和《双教子》一样,汉剧《借牛》也是从个人与集体关系这个角度提出问题的。虽然整个戏洋溢着喜剧的气氛,人物之间也没有剑拔弩张的紧张关系,但是,它所提出的问题却是非常严肃的,斗争也不能说不尖锐。饲养员刘大伯一心爱护集体、坚持原则,坚决拒绝女儿春花借生产队的牛去耕自留地,表现了具有高度社会主义觉悟的贫下中农的本色。他的大公无私坚持原则的行动,教育了因私忘公的老伴和女儿,同样也能教育千百万观众。祁剧《送粮》是写革命斗争历史的一出小戏。从贺大嫂带着独生子冒着危险给游击队送粮这件事,深刻而生动地表现了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人民的革命觉悟和英雄气概。它所描写的生活,距现在虽然已经三十年了,但是,这种精神却仍然值得我们学习。我们可以而且应当从他们身上找到鼓舞力量。
在剧场上,观众们流露出那种活跃喜悦的心情,除了由于这几出戏发人深思的内容引起他们的兴趣之外,我想与演员们的精采表演是分不开的。拿《借牛》来说,表演者都是有较高艺术修养的老演员,他们把长期积累起来的汉剧表演艺术经验,经过改造、融化,运用在表现现代生活的艺术创造之中。如剧中人刘大伯的牵牛动作,追牛时赶路的动作,既符合生活的实际,又有艺术的美,使人们看了耳目一新。年青演员的艺术表演水平也在提高。《双教子》在唱方面有不少特色。《送粮》中饰红七的演员只有十五岁,而他却能相当准确地把人物性格体现出来,演得那样富有感情,是难能可贵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