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火烧沟生产队用“愚公移山”精神改变贫困面貌 削山造田 背沙铺地 战胜干旱 粮食增产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0
第2版()
专栏:

火烧沟生产队用“愚公移山”精神改变贫困面貌
削山造田 背沙铺地 战胜干旱 粮食增产
中共甘肃省委号召全省农村学习火烧沟生产队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建设砂田战胜干旱的革命精神
新华社兰州电 甘肃省皋兰县武川公社武川大队火烧沟生产队社员以“愚公移山”的革命精神,削山造田,背砂铺地,把一些不能保收的田地和荒滩、荒沟建设成为一片片抗旱保收的砂田。去年全队粮食总产量比一九五八年增长百分之七十五。今年夏季又获得好收成。
最近,中共甘肃省委号召全省农村都要学习火烧沟生产队依靠集体力量,自力更生建设砂田战胜干旱的革命精神。
火烧沟生产队所在的地区,群山重迭,沟壑纵横。全队五百九十八亩耕地,分布在十条山沟三十五个山弯中。由于气候干旱,雨水稀少,地下水源缺乏,农业生产极不稳定。为了战胜干旱、改变贫困面貌,从公社化以后,这个生产队就着手建设砂田。
砂田,是甘肃中部干旱地区的劳动人民长期同干旱作斗争创造出来的一种抗旱保收田。建设砂田的办法是:在地上铺一层三到五寸厚的砂砾。这样作能使土壤不直接受风吹日晒,可以防止土壤水分强烈蒸发;可以保土保肥,压碱和控制杂草。因此,在干旱年份下二三指雨,土田不能下种,砂田还能抓住苗;土田无收,砂田每亩能收一百斤左右。由于砂砾是一种不良的导热体,砂田土壤温度昼夜变化很小,地温比土田高,解冻时间比土田早十天左右,所以砂田作物播种出苗、成熟都比土田早十天到二十天。砂田铺砂前都要经过深耕、平整。铺砂后每年播种时开沟下种。一片砂田建成后可以耕种几十年,然后再起掉老砂,换上新砂。
火烧沟生产队只有整半劳动力三十八个。为了建设砂田,队里抽出十几个人,组成专业队,除农忙外,常年施工。建设砂田是一项十分费力气的活。一亩砂田要铺十七、八万斤砂砾。这些砂砾从采集到运到地里,全靠驴驮和人背。生产队里的男劳力多务农活和外出搞副业,背砂任务大都落在妇女劳力肩上。妇女们并不叫苦。她们为了改变贫困面貌,以顽强的战斗精神,在一米多深的砂坑里,自挖自背,一筐筐地把砂背到地里。全队在公社化以来,由妇女背砂建成的砂田就有一百二十多亩。
几年来,火烧沟生产队不仅变土田为砂田,而且削山嘴填水坑,把山沟里的荒滩整成土地,建成砂田。变荒滩为砂田比变土田为砂田用工量多一倍。尽管费工,社员们也干。他们说,这是扩大耕地面积、增产粮食的一条重要办法。几年来全队削山填坑,在荒滩上建成的砂田就有一百五十多亩。队里有一块名叫盘坡口的荒滩。这里原有十亩土田,被山嘴和大沟分割成四块。队里决定开垦这块荒滩,但这里有一条作车道又是羊道的洪水渠,开垦它,就要填平旧渠另修一条新渠,同时还要填平几个被山洪冲刷的大小水坑。一些过路人都不相信这里能建成砂田。可是火烧沟生产队的社员,在队长、共产党员高学勇的带动下,满怀信心,天不明就出工,天黑后才收工。务农活的社员贾金仓、高学仁,滕作祯等犁完地卸了牲口,就去削山填坑,打场的社员有风扬场,无风也去削山。经过三个月,削去了三个山嘴,填平了洪水渠和水坑,还在山边上修成一条长两华里的洪水渠,代替了原来的车道、羊路。冬天又花四十多天时间,运砂铺砂建成了十五亩多全队最大的一块砂田。
在砂田建设中,他们敢想敢干,打破了一些陈规旧习,大大加快了砂田建设速度。过去都是冬春两季建设砂田。冬季建砂田地冻土硬,平整土地格外费力,效率低,进度慢。他们秋天就对要铺砂的土地进行翻耕、施肥、耙耱、打碾,作好铺砂的一切准备,冬天一到,集中人力运砂铺田。雪后不能铺砂,这是铺砂的老习惯。他们就扫雪铺砂,大大地加快了砂田的建设进度。
火烧沟生产队几年来经过这样的艰苦奋斗,到今年已建设新砂田二百七十五亩,加上公社化前已铺的四十二亩,全队现在共有砂田三百一十七亩,相当于全队耕地的一半多。这个过去吃国家救济粮的生产队已经变成了余粮队。但是,社员们并不满足,现在正按已取得的经验,继续建设砂田。同时,在林业、牧业、副业等方面也订出了新的规划,要进一步改变这里的生产面貌。
(附图片)
四川三台县灵兴、长坪、黄林、青杠等公社的社员联合挖凿三十六公里长的抽水灌溉渠道。这条渠道修成后,将灌田三万五千多亩。
  蒲世荣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