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阅读
  • 0回复

在党和政府大力扶助下改变了昔日穷困落后的面貌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0
第5版()
专栏:

在党和政府大力扶助下改变了昔日穷困落后的面貌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空前繁荣
去年牲畜总头数比解放前增长一倍半以上,粮食已能全部自给,工业交通也有发展,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遍及各地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十八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十一个人口少的民族,昔日穷困落后的面貌有了很大改变,经济和文化事业空前繁荣。据有关部门统计,这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自治地方,去年牲畜总头数比解放前增长一倍半以上,农业和文化教育等事业也有很大发展。
新疆除维吾尔族和人口较多的汉族以外,还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达斡尔、满共十一个少数民族。这些少数民族的人数占自治区总人数的百分之十三,其中有三分之二的人居住在阿勒泰、天山和帕米尔高原等山区。
以经营畜牧业为主的哈萨克、蒙古、柯尔克孜和塔吉克族人民,解放前在新疆十一个少数民族中经济最落后,生活最贫困。这四个民族在解放后特别是人民公社化后,采取了以牧为主、农牧结合的方针,改变单一的牧业经济为多种经济,使山区经济大大兴旺起来。到一九六四年底,这四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四个自治州和两个自治县的牲畜,已经分别比一九四九年增长一倍到三倍。
这十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现在粮食已经全部能自给或自给有余。解放前,这些地区普遍采用骑马撒种、不耕地不上肥、让洪水自然漫灌田地的原始耕作方法,粮食产量很低,多数地区依靠外地供应粮食。解放后,党和政府大力扶助这些地区的少数民族人民发展农业生产。到一九六四年,这些民族自治地方拥有的拖拉机就占自治区拖拉机总数的百分之六十五,机耕面积占这些地区耕地总面积的百分之二十七。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哈萨克族劳动牧民,合作化初期才向汉族农民学会种地,现在他们生产的粮食已经自给有余。
随着农牧业生产的发展,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已经建立起农业机械修配、电力、农牧产品加工等工厂,培养出本民族的工人。解放前没有一座工厂的昌吉回族自治州,现在有了农业机械、电机、建筑材料、木材加工等现代工业。一九五八年以来,这个州自己生产出大批新式农具,支援了当地的农业生产。
一条条宽阔的公路已经修到了这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山区,改变了那里交通闭塞的面貌。塔什库尔干的塔吉克族牧民,解放前被大雪山与外界隔绝,几乎没有见过工业品,有的牧民甚至还使用石锅石碗等用具。如今公路修到了帕米尔高原上,他们的家乡有了上千种工业品。
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还出现了许多新的城镇和居民点。过去,这些地区有许多县没有城镇,有的连村庄也很少,现在的青河、福海、额敏、和布克赛尔、塔什库尔干、阿图什等城镇,都是解放后由原来只有几户、几十户人家的村落发展起来的。解放后在戈壁滩上兴建起来的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首府阿图什镇,解放前只有几户人家,现在已有五千多居民。这里建有学校、图书馆、电影院、农牧业科学研究机关、商店、医院、工厂等,成为全州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大部分哈萨克族和蒙古族牧民已定居下来。
文化教育事业已遍及到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偏僻山村。解放前,这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只有城镇才有一些小学,中学总共不过三所。现在,这些地区的人民公社、生产队普遍有了学校,仅全日制中学和中等专业学校就有一百零三所,农业中学有四十二所,还办有许多半农(牧)半读学校。入学儿童占这些地区学龄儿童总数的百分之七十四。卫生医疗机构普遍建立起来,并培养了本民族的医务人员。广大农牧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