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阅读
  • 0回复

新疆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0
第5版()
专栏:

新疆教育事业发展迅速
自治区成立以来,小学增加一倍,中学增加近四倍,高等学校由三所发展到七所,半农(牧)半读半工半读学校已有一千三百多所;各民族学生已有一百多万人
据新华社乌鲁木齐十九日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民族学生已有一百多万人,全区平均每七个人中就有一个是学生。
据自治区教育部门统计,同一九五五年自治区成立时相比,现在小学增加了一倍,中学增加近四倍,高等学校由三所发展到七所,学生有七千多人,比自治区成立时增加了二倍多。半农(牧)半读中学、耕(牧)读小学以及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近年来已有一千三百多所,在校学生九万多人。
解放后,党和政府为发展新疆的教育事业作了很大努力,对各少数民族子女入学给予了特殊的关怀。维吾尔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的学生在自治区各级学校入学有优先权,他们还被优先选送到内地一些著名的大学去深造。
维吾尔族聚居的南疆地区的四十个县、市,解放前只有一所设备简陋的中学,学生一百多人;小学也很少。解放后到一九六四年,南疆地区已有中学一百六十多所,学生比解放前增加了四百多倍;小学有了两千三百多所。在一九六二年建立了喀什师范专科学校,使南疆地区有了第一所高等学校。
哈萨克、柯尔克孜、蒙古和塔吉克等民族聚居的天山、阿尔泰山地区和帕米尔高原,解放前教育事业更加落后。人数较少的达斡尔族和塔吉克族人民,解放前根本没有人上过中学。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解放前只有一所小学,学生不到一百人。解放后,政府在这里办起了食宿全部免费的小学。到一九六四年底,全县已经有中心小学七所,分校二十九所,有学生一千四百多人,还办起了一所中学。
自治区的各种学校中,现在劳动人民的子女占很大比例,彻底改变了解放前“巴依(财主)子女进学堂,穷人子女放牛羊”的状况。在普通中小学里,工人和农牧民的子女占到百分之八十以上;在高等学校里占到百分之六十以上。各地还开办许多冬学、民校和扫盲识字班等业余学校。
据统计,各高等院校解放后已经为自治区各条战线输送了包括十三个民族成份的一万多名毕业生,其中维吾尔族和其他十一个少数民族的毕业生有四千多人。各中小学的毕业生解放后已有一百多万人,他们在走上工作和生产岗位后,为自治区的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很大贡献。
农牧区业余文化活动活跃
新疆农村和牧区的业余文化活动十分活跃。在假日和工余时间,农村、牧区的文化室成了文化活动的中心。现在各地通过文化室组织了成万个学习毛主席著作小组。
从一九六三年开始,自治区一级的文化、教育等部门,曾经联合组织了三批共九个农村文化服务队和六个农村文化工作组到农村牧区,帮助建立文化室以及其它文化活动组织。各县的文化馆组织了一百多个文化服务队,长期在农村和牧区帮助建立文化室,并帮助文化室开展文化活动。
文化室经常的活动是举行报告会和组织实物展览,进行新旧社会对比的教育。有的农民称赞文化室是贫下中农的“政治课堂”。文化室的业余文化活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农牧民参加。
把电影送到了新疆农牧区
解放前从来看不到电影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各族农牧民,现在看电影已经成了常事。
自治区的电影发行放映工作,一直面向农村牧区。除各县市都有电影院外,目前平均每个县有五个放映队。许多放映队不避风雪严寒,不怕山高路远,一年四季深入到边远地区,给农牧民放映电影。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第一放映队的三个塔吉克族放映员,为了消灭高原上的最后一个放映空白点,一连爬了四天雪山冰岭,使库敦西鲁克公社三大队的牧民看到了电影。阿勒泰山区各县的电影放映队,也不辞辛苦,经常把电影送到分散在山区、草原的牧民那里。
新疆电影译制厂还为维吾尔、哈萨克等族的观众译制了民族语言的影片。仅今年上半年就已译制故事片十部,以及一些长短纪录片。
 (据新华社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