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阅读
  • 0回复

三进“考场”的启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0
第6版()
专栏:

三进“考场”的启示
杨浦
无锡塑料制品生产合作社生产的塑料粪勺,三进“考场”的故事,在工业怎样为农村服务的问题上给我们不少启示。
所谓进“考场”,就是把塑料粪勺带到农村中去,让农民们来“考”一“考”,请农民们来“批分数”。塑料粪勺第一次进“考场”,因为质量不高,“不结实”,没有及格。第二次进“考场”,质量虽然改进了,但是规格不对路,又没有及格。质量和规格都改进以后,第三次进“考场”,由于价格太贵,还是不及格。他们又采取措施,降低成本,再下乡时就大受农民的欢迎了!
要为农民服务得好,就一定要从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一定要从农民的实际需要出发——塑料粪勺三进“考场”的故事,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农村是个“考场”,我们的工作是否适合农村的实际需要,一经广大农民“考试”,立刻就见分晓。无锡塑料制品生产合作社生产的塑料粪勺,为什么三进“考场”都没有及格?就是因为他们产品的质量、规格和价格,不适合农村、农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主观设想不符合农村的客观实际。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怎么样?对我们长期住在城市里的许多人来说,是不甚了了的。怎么办?就得象无锡塑料制品生产合作社的同志们那样,深入到农村中去,反复的调查研究,不断地向农民请教。只有这样,我们对农村和农民的实际情况,才能够从不甚了了到比较了解,才能够使我们的主观认识逐步地符合农村的客观实际。如果不这样做,“目不识农”,只凭自己“想当然”,主观一套,那就势必吃力不讨好,势必碰钉子,势必不及格。
塑料粪勺三进“考场”的故事,还说明了这么一个道理:要为农民服务得好,必须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和实际需要,正确地解决我们工作中的各种矛盾。事实证明:我们送下乡的东西要为农民所喜见乐用,我们的工作要使农民称心满意;这在我们的工作中,就必然会遇到许多矛盾。质量不高,规格不对,价格不廉,就是无锡塑料制品生产合作社在生产适合农民实际需要的塑料粪勺的过程中,面临的三大关口,碰到的三个矛盾。只有闯过这些关口,解决这些矛盾,才能够考试及格。这个生产合作社的同志们正是这样做的。他们根据农民的意见,从农村的实际出发,在实践中鼓足干劲,千方百计,克服困难,闯过了这三关,解决了这些矛盾,终于生产了一种严冬不裂缝,酷暑不变形,比木粪勺光滑、结实、耐用、便宜的塑料粪勺。认识到农村的客观实际,只是具备了为农民服务得好的可能性。要使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必须通过实践,解决矛盾。倘若不这么做,即使空有一片好心,也是无济于事的。
塑料粪勺三进“考场”,对于一切直接供应农村产品的工厂来说,都是值得深思的经验教训。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