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作个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0
第6版()
专栏:

作个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
北京地质学院应届毕业生 王家林
影片《年青的一代》为我们塑造了萧继业这样一个“建设时期的游击队员”的光辉形象,为我们树立了学习的榜样。萧继业是我们同时代的青年,是在党的阳光雨露哺育下长大的。在他的身上流着革命前辈的血液,他真正懂得了为革命而工作,要革命就得付出代价,所以他说:“没有革命前辈在山沟里的战斗,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今天,没有全国广大山沟和农村的支援,我们的大城市大工业就失去了生命线,更何况我们地质工作者的战斗岗位本来就是在山沟里嘛!”虽然地质生活比较艰苦,但他从与地斗争中找到了乐趣;在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而奋斗中找到了真正幸福。
看了《年青的一代》,使我回想起五年来的学校生活。在五年中,我们不止一次到野外实习,尝到了地质工作的一些甘苦。去年,我实习时,工作地区是一千多米的高山,山高坡陡,灌木丛生,茅草齐胸,而且天气经常阴雨连绵。在这样的环境中,我们仍然坚持与勘探队的同志一起餐风宿露,翻山涉水,精神抖擞地工作着。每天完成任务回来,大家都高唱《勘探队员之歌》,感到非常快乐。尤其当我们有了新发现的时候,心里更是高兴万分。
五年来,我们在党的教育下逐渐懂得了,要想迅速改变我国一穷二白的面貌,早日把祖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是多么需要我们找出更多的地下宝藏啊!我们身上的责任是多么重大啊!
今天,我就要走上工作岗位了,回忆起来,是党给了我生命,给了我灵魂,给了我力量。我是一个共产党员,我向党表示决心,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哪里有困难,就奔向哪里,而且到了那里后,就要在那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我一定要作一个建设时期红色的游击队员,使自己有限的生命在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放出一分光和热。
编后
影片《年青的一代》上映时,正是今年的大学毕业生准备走上工作岗位之前。同学们看了影片以后,受了很大的感动,有些人并写出自己的感想,表示决心向萧继业学习,把自己的青春献给祖国。我们从来稿中选出两篇,登在这里。通过这两位青年自己的叙述,可以看出:这一代的青年正在健康地成长。《年青的一代》中萧继业激励了青年,在党的培育下,将会从现实生活中涌现出更多更坚强的萧继业来。
(附图片)
《年青的一代》:萧继业和他的同伴们在野外勘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