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人老心红 革命到底——“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教育青年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1
第2版()
专栏:

人老心红 革命到底
——“子弟兵的母亲”戎冠秀教育青年的事迹
编者按:本报今天发表的戎冠秀同志教育青年的报道,值得一读。
戎冠秀同志从一九三八年入党以来,一贯忠心耿耿地为人民服务。在抗日战争的艰苦日子里,她担任妇救会会长,领导妇女参加战勤工作,积极动员青年参军,并且带头送子参军。她不顾危险,不避艰辛,抢救伤员,护理伤员,被誉为“子弟兵的母亲”。
戎冠秀同志在全国解放以后,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经常用革命传统和阶级观点教育年青一代,让青年们懂得什么是阶级、阶级斗争,懂得“敌人磨刀,我们也要磨刀”的道理,发扬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积极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
我们要使戎冠秀同志这种人老心红革命到底的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
闻名全国的子弟兵的母亲、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戎冠秀,是河北省平山县观音堂公社下盘松村人。她今年已经六十九岁,仍担任着生产大队党支部委员、妇女大队长、大队妇代会主任等职务,日夜为革命忙碌着。社员们赞扬地说:“戎妈妈人老心红,终身为革命,哪里有她,哪里一片红。”
不忘阶级苦 牢记血泪仇
为使青少年代代不忘阶级苦、牢记血泪仇,紧握手中枪,永远向着党,向着共产主义前进,戎妈妈不断地用战争年代八路军艰苦奋斗的事例,和她在旧社会受压迫受剥削的事例,教育青年一代,树立热爱新社会、热爱集体的思想。
戎妈妈三十八年前受大地主胡占的压迫剥削,被迫从钓鱼台村逃到下盘松村,为了租富农韩狗眼的两间破房子,不得不包下做二十七人的饭、洗衣服、推碾磨等活计。生下大儿子以后,地主不叫她给自己的孩子吃奶,逼着她给地主奶孩子,一年只给一斗玉米。她在山坡开了几片荒地,还得给地主拿一半粮食,生活不下去只得向地主借粮,借八升要还二斗(大斗)。她用这些血泪史,教育青年们懂得什么是阶级,什么是剥削和压迫,什么是阶级斗争,为什么要革命等道理。
女民兵赵国林对参加练武认识不足,戎冠秀到她家里去讲述了她父亲在“扫荡”中被日寇捉住,打得死去活来,最后推下山崖活活砸死的情况。赵国林听后放声大哭,向戎冠秀表示决心说:“我要永远听党和毛主席的话,不忘阶级仇,牢记民族恨,握紧枪杆子,保住自己的江山。”以后,赵国林在民兵各项活动中都走在前头,不论寒暑,坚持练习射击、投弹等五大技术,终于取得了优秀成绩。
戎妈妈还经常利用各种场合讲述革命事迹。今年五月在山上植树,她带领民兵、青少年、妇女到老坟山悬崖山洞去,向他们讲当年她冒着生命危险救八路军伤员的故事。一九四二年冬初,日寇集结重兵“扫荡”解放区,下盘松村南边的南华木、上庄两村的八路军医院被敌人包围了;那时戎妈妈是转运站长,她就组织男女游击队员坚持转运站上的工作。天不亮日寇进村了,她背着伤员送到西山深沟的悬崖山洞里,使伤员脱了险。大家听了很受感动,纷纷蹬肩踩背作登山演习。女基干民兵宋秀兰爬得满身大汗,几次爬上去掉下来,别人劝她休息,她说:“戎妈妈那时都能上去,我是十九岁的青年民兵,上不去还行。”终于在第四次爬上去了。
耐心教育青年 鼓舞青年上进
戎妈妈在日常劳动、练武当中,很注意每个青年的行动表现。发现谁有了进步和优点,就表扬;看到缺点,就批评教育;还主动和家长联系共同帮助。
戎妈妈最关心尖子民兵班的每个人的思想、技术的成长。这个班刚成立时,她就到每个人家里去做思想工作。开始有的女青年练武不习惯,她就给大家讲抗日战争时期游击组的情况,讲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教育大家不能“睡大觉”,使民兵们增强了敌情观念。女民兵开始练武时,有些害羞,光笑不练,戎妈妈带头和大家一起练卧倒,她们就纷纷学起来。去年冬初,尖子班成立不久,发现韩玉梅经常迟到。经过了解,原来韩玉梅认为山沟里练武没啥用,同时家务活比较重。摸清情况后,她一方面对玉梅进行教育,启发她向先进看齐;一方面帮她安排时间,叫她当娘的好助手。玉梅的妈妈看到玉梅参加尖子班以后做活更紧了,心里高兴了,对玉梅练武也就很支持。玉梅的思想逐渐进步,劳动带头,受到了社员夸奖。
戎妈妈随时掌握每个人的思想变化,开始打靶时,有些人成绩差,她就给大家讲毛主席著作《愚公移山》和铁杵磨成针的故事等鼓励他们。当有了成绩后,就教育大家牢记毛主席“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的教导,促进大家继续努力练过硬本领。
由于戎妈妈对青年们的不懈教育和亲切关怀,鼓舞了青年们的上进心。宋二小练习射击时,为练好过硬本领,在枪口上拴了三斤重的石头。女团员宋秀兰练武入了迷,在家里划了靶图练习。在学习刺杀时,晚上趁月光练得满头大汗还是练。在戎妈妈的帮助和教育下,民兵们勤学苦练,尖子班现在个个打靶是优秀。这个村的民兵工作,也成了全县的红旗单位。
提高阶级觉悟 练武好生产好
在党的领导下,戎妈妈在练武当中,通过对青年的阶级教育、革命到底的教育和国际主义教育,提高了青年们的阶级觉悟,使青年们懂得了为谁练武,为谁生产。全大队的青年民兵,不但在练武上获得了很大成绩,而且在生产当中也发挥了突击作用,青年民兵处处走在前头,因而也鼓舞了广大社员的生产积极性。今年的农活进度快,质量高,出现了肥多、土地修整多、优良品种多和项项农活高标准的“三多一高”新面貌。
戎妈妈在劳动中处处带头,今年,这里比较旱,二百多亩山岗地需要担水浇苗,为了保丰收不等天靠雨,戎妈妈组织了三十多个妇女参加的抬水突击队,突击浇苗。她虽然年迈,但干起活来象年青人,一会抬、一会担(小桶),休息时还去找水源。民兵连长宋永增多次劝她休息,她却说:“现在多浇一棵苗,秋天就多收几两粮,同天争粮要分秒必争。”
戎妈妈经常提请党支部讨论,要把青年一代培养成能文能武的红色接班人,就必须通过生产斗争,使他们掌握一套生产技术。她常说:“青年要学会两套本事,一个是会拿枪杆子,要他们知道我们是靠枪杆子打天下的,我们还要靠枪杆子保江山;另一个是会拿锄头,要让青年一代懂得劳动,要靠劳动创造幸福生活。”因此,党支部在工作中经常抓民兵生产,什么任务最重,交给民兵,哪里最艰苦,就让民兵到哪里去。民兵们在生产、练武中以解放军为榜样,不怕酷暑严寒,勤学苦练,上山砍柴,下地劳动,人人都携带武器和训练器材,走到哪里练到哪里。他们不但学会了五大技术,还学会了战场救护、攀登悬崖、强攻山头的硬本领。通过突出政治,大学毛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愚公移山》等篇文章,在今年春天与干旱作斗争中,结合练武,连日奋战,赶建了长一里半、宽二尺、深一尺的盘山渠一条,使三十亩旱田变成了水田。
河北省平山县武装部 王振玉(附图片)
把当年救护子弟兵的技术传授给新一代。这是戎冠秀在帮助民兵练习救护包扎。 新华社记者 时盘棋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