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阅读
  • 0回复

向农民学话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1
第6版()
专栏:

向农民学话
虞晴
我们下乡,到农民群众中去做工作,处处都要抱着甘当小学生的态度,才能把工作做好。就拿谈话来说,要想把一个意思说到农民群众心里去,也非首先留心学习他们的语言不可。在古老的民间故事里,有“学话”的故事。今天,我们确实需要向农民学话。
有一次,我在一个生产队同几位贫农闲谈起关于大公无私的事,谈了半天,实在觉得自己没有几句生动活泼、切实有力的话。后来,一位贫农说:“我看,凡事不能自己便宜就得,心里要有杆公平秤”。三言两语,一下子就把我费了不少唇舌,想说而始终说不入骨的意思,给生动活泼地说出来了。
又一次,贫下中农开小组会,启发一位生产队的干部进行自我批评。那位干部有些顾虑,我也很想说几句话来打通他的思想,正在苦于无辞的时候,忽然一位老贫农说:“刺挨着肉。挑刺,肉当然有点疼,可是只要会挑,就不会伤着肉。怕疼挑不了刺。化了脓,好肉也会烂的”。他说得那么生动,简洁,中肯,有分析。当时我就不禁想到,向群众学话,也是学他们的好思想,学他们表达思想的好方法。
向农民群众学话,是需要自觉的。有了这种自觉,随时留心,会比较快地把群众的语言学过来,再拿到群众中去运用。这样,同群众谈起话来,就比较能够深入,能够交心。反之,如果缺乏这种自觉,老是满足于自己那一套“学生腔”,对于群众中“很丰富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实际生活的”语汇,听而不闻,不学、不记、不运用,那就只能一开口就枯燥无味,“死板板的几条筋”,群众不喜欢听,或者听起来不带劲。我们不是要同群众做知心朋友吗?倘若连谈心都格格不入,老象隔着一层板,怎么会成为群众的知心朋友呢?
学习群众语言,不仅仅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同群众交流思想感情,还可以使我们从中得到许多教益。
举例来说:北京军区爱民模范谢臣同志,生前担负喂马工作时,有旧思想的人说他“无声无息、没有前途”,他回答道:“难道还要敲着响锣,吹着喇叭为人民服务吗?”这是多么崇高的思想,多么生动有力的语言。显然学习这种语言,同时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很好的政治思想教育。
又,报载有些知识青年下乡,听到贫下中农谈起一些不甘心灭亡的阶级敌人,“好象冬天屋檐下的洋葱头,根焦叶烂心不死”。他们得到了极深刻的印象。认真学习这种生动的、概括的群众语言,对于我们认识生活,认识阶级斗争,也是有帮助的。
学习群众语言,决不只是文艺家才需要重视的事情。做群众工作的人,同样需要重视。毛主席早就说过:“我们是革命党,是为群众办事的,如果也不学群众的语言,那就办不好。”让我们牢牢记住毛主席的这个教导吧。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