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灯光旗语诉忠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1
第6版()
专栏:

灯光旗语诉忠心
杨玉璞 韩欣荣
浩浩荡荡的长江和黄浦江汇流在吴淞口,奔腾澎湃。在两江交会的夹角地带的堤岸上,耸立着一座筒形建筑物,这就是著名的吴淞口信号台。人民海军的信号兵终年在这里看守着祖国的大门。
登上信号台环顾四周,真是气象万千:前面是烟波浩瀚的海口;背后是烟囱林立、高楼耸空的上海;脚下的江面上,舰船如梭,气笛长鸣。信号兵们眼观四面,耳听八方;他们用灯光、手旗这种独特的武器,紧张地战斗、执勤,为舰艇服务,捍卫着人民的利益。
用灯光、手旗联络,无线无声,全靠视觉观察辨认,这就受到很多限制。晴天,有时灯光隐在太阳光里,十分微弱,看不清;遇上雨天或是雾天,信号又看不清楚;夜晚,一片灯河星海,不易辨认;有时舰艇距离太远,信号闪亮如豆,流动如萤,难以捕捉。可是,不论春夏秋冬,风霜雨雪,白天黑夜,信号兵们时刻睁大眼睛辨别着灯光渔火,观看着手旗挥舞。
一次,强台风侵袭上海,吴淞口外某小岛上的群众受到潮水威胁,人民海军的舰艇前往抢救。这时已是晚上七点多钟了,风力大到十二级,七八层楼高的信号台被吹得微微晃动。为了安全起见,领导上让同志们到台下工作,一些重要的通信器材也都搬了下来。但是,信号兵们考虑:舰艇在大风浪中抢救群众,必须留心观察他们的情况,确保战友们的安全。在台下工作,观察联络不便,于是,值班的同志不怕危险,坚守在信号台上。狂风呼啸着把他们朝台下猛推,雨唰唰地向他们脸上抽打,信号兵们毫不在意,紧紧抓住信号灯的铁座,全神贯注地与军舰保持联络,直到军舰完成任务安全归来。
又有一个暴风雨的晚上,某舰在吴淞口外执行巡逻任务,由于风浪太大,通信器材出了故障,同上级的无线电联络突然中断。指挥机关十分焦急,叫信号台设法用灯光寻找联系。黑夜茫茫,水天渺渺,舰艇在哪个方位和距离多远全不知道,加上电闪雷震,雨大风急,信号灯光发不远,看不清,要找到舰艇真是困难啊!信号兵们想到舰艇上战友们的安危,想到领导上的焦虑,决心要找到军舰。班长徐达邦带一名战士站在大风雨里,打开两盏大信号灯,对着江面四处呼叫。一个多小时过去了,没看到任何信号回答。他们淋得水湿,冻得发抖,眼睛闪得发花,累得手酸腿硬。一直叫了两个来小时,突然在西北江面上闪出微弱的灯光,“是我们的军舰!”大家欢呼起来。联络沟通了,信号兵们及时向军舰传达了上级指示,并一直同军舰保持联系,直到军舰完成任务返港。
信号兵们把舰艇看成自己亲密的兄弟,把为舰艇服务看作是最大的愉快。他们运用灯光、手旗热情地祝出航舰艇“一路平安”,热烈欢迎舰艇远航归来。来往舰艇也千百次地用信号向他们报以无限感激。
为了当好指挥机关的耳目喉舌,为舰艇服务得好,信号兵们坚持苦练过硬的本领。
掌握信号技术,首先要突破汉语拼音关。这里有许多南方同志,口音不准,如“四十”和“十四”分不清楚,把“机帆船”读为“机关船”,“靠码头”读为“靠木头”。为了发音准确,他们便背汉语拼音检字表。把每一个拼音字母死背下来,把一些常用地名、船名、呼号、术语等熟记下来,把拼音字典上的单字从头到尾一个个默写下来。
他们带着敌情、任务,从难、从严、从实战出发,苦练远距离、弱灯光、长报文、高速度、坏气象情况下的通信本领。他们拉到野外练,把信号灯加上遮光罩,仅留一线灯光;勤练在负伤和缺少通信器材情况下如何完成任务;勤练一只手和一只眼收发信号。同志们中间开展了“一对红”活动,一同研究对新来舰艇如何联络,几处信号同时打来如何应付,夜晚如何区别舰艇、货轮、渔船等。
阴雨的天气,他们专门到野外去练灯光。雨流如注,视野昏沉,双目模糊,但他们巍然不动,睁大眼睛,坚持练了三个来小时,弄得个个浑身是泥水。
勤学苦练的结果,他们的技术水平显著提高了,保证了任务的完成。一次,十条舰船编队进港,全台同志全部上台工作,四十分钟内收发信号三十二分,一字不误。绝大多数同志练出了一手过硬本领。夜间,凭汽笛、机器声响,能辨别出是哪一类型的舰船;凭航行灯等标志能大致识别出各类船只。去年年终评比时,全台一九六四年以前入伍的同志全部被评为技术能手,其中百分之五十七为一级技术能手。
信号兵们对人民群众充满无限热爱,把保障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视为自己的光荣职责。他们昼夜细心地观察江面,关心每一条民船的活动,了望港口周围的情况。他们说:“我们的工作虽然和风船没有直接联系,但是我们的心却连在一起。”他们注意提醒快速船只进出港时慢行,以免冲撞风船;发现撞船、搁浅等事故,或发现船上有人落水、江面有求救信号时,就马上报告上级派船援救。台风季节,他们甚至点数江面上的船帆、桅灯,写在小黑板上,记在心里,并且不时地察看,一旦有了险情,即刻报告抢救。一天中午,天气突然变坏,刮起了八级阵风,江面上顿时浪翻水怒,雷雨交加。这时,在信号台上值更的战士黄国新、陆洪新二人,认真地观看着江面。他们凭多次的经验,知道在这样的时候,可能有船只遇难。果然,不一会,从望远镜里发现一个小黑点,定睛细看,是一条木船被吹翻了,在汹涌急流中时隐时现。他们便火速报告上级,马上派船营救,使四个船员全部安然脱险。在一次台风中,一只小船被风压到炮台湾石岸旁边走不动了,被迫抛锚,若风力继续增大,就有撞岸碎船的危险。当地水浅,机动船无法去援救,这时可急坏了信号台的同志,他们主动请求上级批准他们泅水给船民送去救生衣和食品。又对这条小船坚持观察了一个夜晚,直到次日风力减弱,小船脱险离去。
〔海军政治部供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