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2阅读
  • 0回复

储蓄工作和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3
第5版()
专栏:

储蓄工作和辩证法
河南永城县人民银行红旗储蓄所 龚身修
存款与取款
银行储蓄工作中的存款与取款,是统一物中两个矛盾着的对立面。表面上看,存款是储蓄的增加,取款是储蓄的减少,两者是对立的。但是,没有存款就不会有取款,没有取款也就不会有存款。存款是取款的前提,取款是存款的结果。两者是互相转化的。取款工作做不好,就会影响储户存款的积极性;反之,取款工作做的好,就会促进存款人踊跃地把钱存入银行。存和取的辩证关系,我们体会得比较深刻。过去,我们相当普遍地存在着“喜存厌取”的思想,因此,在日常工作中,对待存款者总是热诚接待,对待取款者却是另眼看待。这样,越是厌取,储户越是支取,甚至有的干脆不存了。后来,我们从毛主席著作中得到了教益,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正确地处理了存与取的关系。当存款者支取存款时,我们就尽可能方便支取,使储户欢喜而来,满意而去。这样,客观上就给存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一次,一位储户到储蓄所取款一百二十五元,我们热诚地接待了他,一个小时以后,这位储户又拿了二十五元,连同刚刚取走的存款,一并存入了储蓄所,他说:“存钱取钱一个样,我把节余的钱都存起来。”
大额储蓄与小额储蓄
想把储蓄工作越做越活,路子越走越宽,就得既抓大额储蓄,又抓小额储蓄。小中有大,大中有小,小与大是对立的统一,在一定条件下,小可以转化大。任何大数都是从一开始的,没有一就不会有百、千、万、亿。许多储蓄人员在口头上承认这一点,在具体工作中却“喜大厌小”,只抓大额储蓄,不抓小额储蓄,把大额储蓄与小额储蓄对立起来。前一时期,我们对这个问题有过议论。有的认为,储蓄工作是为国家积累资金的,大额储户的一存一取对存款的增减影响很大,应当多抓大额储蓄。有的认为,储蓄工作既为国家积累资金,又为广大劳动人民有计划地安排生活服务。目前广大劳动人民在银行存款虽然多是小额,但是这些小额储户都是储蓄工作服务的主要对象。重视不重视小额储蓄,是有没有群众观点问题。滴水成河,粒米成箩。小额储蓄从每一户来看存款不多,但是他们的户数多,集中起来就是一笔大额储蓄。一户大额储蓄虽然能顶多户小额储蓄,但是他们的户数少,与总的存款比较,它又成了小额储蓄。懂得了大与小的关系后,我们既抓大额储蓄又抓小额储蓄,一元两元都开户,三角五角也支取。几个月来,储户越来越多,存款逐月上升。
储蓄员与储户
储蓄工作的规律是:存款——取款——再存款——再取款,循环往复,一直如此。党的“存款自愿,取款自由”的储蓄政策,就是建筑在这个存取活动规律的基础上的。所谓存款自愿,取款自由,就是什么时候存款,什么时候取款,提取多少,用途如何,完全是存款人的自由,一概不受干涉。正确地执行这项政策,储蓄工作就会做得更好。然而,贯彻执行储蓄政策,并不意味着可以放松宣传,放松服务,不做工作,坐等存取。相反地,每个储蓄员,应当发挥主观能动性,加强宣传,加强服务。通过深入细致地宣传,启发群众参加储蓄的自觉性,同时采取各种服务措施,方便群众存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愿原则的切实贯彻,使储蓄和群众的关系日益密切,从而推动储蓄工作不断开展。有一位储户,我们第一次动员他存款时,他拍拍口袋说:“有的是钱,就是不存。”经过了解,原来是害怕取款不方便。针对活的思想,我们一面对他进行了解释,一面加强了服务工作,使这位储户从亲身体验中,逐渐提高了对存款的认识,最近他有钱就存,用时才取,成了一个储蓄积极分子。事实证明,发挥储户的自觉能动性,就能积极参加储蓄,而做好宣传、服务工作,又能更好地调动储户的自觉能动性。
原则性与灵活性
在储蓄工作中,必须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原则里边有灵活,灵活当中必须坚持原则。如果不能因时、因地制宜,采取适当的措施,灵活掌握,政策就不能顺利的贯彻。但是,首要的问题是坚持原则,千方百计地实现政策的要求。工作中的灵活性,正是为了贯彻政策,而不是抛弃政策,如果抛弃了政策原则,灵活性本身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我们在工作中掌握了它,运用了它,储蓄工作的经济效果和政治效果都较显著。今年八月,一位农民拿了一张不到期的定期储蓄存单,要求提前支取,说是来县城给孩子治病。为了保障储户的权益,按照规定,支取不到期的定期储蓄,必须持有关证明才能取款。可是,这位储户一无所有。让他回去索取证明吧,往返三十多里,孩子又有病,确实困难。我们为了照顾这位储户的实际困难,在储户提供可靠证明的情况下,及时办理了付款手续,使他顺利地给孩子治了病。这样做,不仅执行了制度,而且照顾了储户的实际情况,同时也体现了群众观点的加强。
(李文华整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