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0阅读
  • 0回复

全运会上的无名英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3
第6版()
专栏:

全运会上的无名英雄
为了大家,牺牲自己;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在这届全运会上,不知有多少具备着这种高贵品质的无名英雄,他们遍布每个角落,守在各个岗位上,都在为这届全运会开得好、开得精采而默默无声地埋头劳动着。
九日凌晨三点多钟,在大会行政部的一个办公室里,车辆管理处的一个会议仍然在进行。这个会议集中研究了一个问题:在全运会开幕那天,怎样保证把运动员、团体操表演者和工作人员按时送到场地,而又能尽量减少他们的疲劳。
参加开幕式的这些人员共有三万多人。除了由外单位自己负责运送的以外,大会所有专用汽车一齐出动,也得两次以上才能运完。而这些人,住地分散,远近不同,要保证他们在下午二时前入场,最简便的办法是从上午九、十点钟就开始运送。但这样做,早来的运动员要在运动场里呆上三四个小时,这就势必会使他们得不到充足的休息。比较理想的做法,是在中午十二点到十二点半之间把他们送到。可是,这时,大批观众和交通工具将从各条街道拥来,汽车的行驶、调度势必受到影响,很难在预定时间到达。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会上决定司机们连夜出车,熟悉各个起运点的路线,以便在开幕式那天的行驶中达到迅速、准确的要求,同时,他们还在会上反复研究不同起运点的出车时间和运行路线,计算每辆车的运载量和担负的任务,设想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和相应的补救措施。最后,他们终于制定出了一个合理的运输方案。
×  ×  ×
在工人体育场里,每当一项竞赛结束的时候,那块用两万一千三百七十五个灯泡组成的记分牌,立刻映现出金光灿烂、光彩夺目的大字,向观众报告成绩。它显字迅速,清晰准确,图案美观,一再博得观众的赞赏。这是首都二十多个工厂、科学研究单位的许多工人和技术人员五个多月紧张劳动的成果。
×  ×  ×
走进大会竞赛部编排纪录处的办公室,人们立刻感受到一种异常的忙碌气氛。这里,四部电话机和各个比赛场地不停地联系着,工作人员左手握耳机,右手执钢笔,一面仔细听,一面飞速记。记完以后,校对两次,核实无误,立刻交付打字。打在蜡纸上再校对三遍,由校对人员和组长共同签字,然后付印。油印机刚停,四五个人赶忙跑来,拿去迅速分发。当你急着要知道各项比赛的结果和成绩,一份最新的成绩公报送到你手里时,也许你不曾想到,这份成绩公报是经过多少人的手才编制出来的。
×  ×  ×
运动员们居住的旅馆的职工们,早在运动员们来到北京之前,就忙着进行了各种准备工作。运动员们来到北京以后,旅社的职工对他们的关心也是无微不至的。比方说,广东的运动员不愿喝热水,他们就端来了早已准备好的凉开水。蒙古族运动员喜欢喝奶茶,他们便特意制作,按时供应。运动员们的衣食住行、言谈举止,他们都很留心。为了使运动员们吃好、住好、休息好,在全运会上创造优良成绩,许多服务人员都有一句共同的语言:“这是我们的责任!”
×  ×  ×
在比赛场上,运动员和观众们早就退去,夜幕已经降临,但场地工人们仍然在忙个不停。他们在清除障碍物,在修补钉子鞋刨下的坑坑洼洼,在为下一次比赛铺平道路。
在司机篷里,发动机刚刚熄灭,驾驶员便忙着清扫擦洗,检查维修,迎接新的任务。
×  ×  ×
在运动员宿舍里,背红十字包的人刚从比赛场地回来,立刻又来串门。这些医务工作者,察举止,试温度,看表情,运动员们任何一点异样的变化,都会引起他们高度的警惕。
×  ×  ×
在炊事房里,跑在黎明前面的厨师们,正在为新的一天的第一餐饭施展自己的拿手本领。当运动员吃饭的时候,他们又开始安排起下一顿的食谱。……
(据新华社讯)(附图片)
首都汽车公司司机王福堂定时定点运送运动员,受到大家的赞扬。
新华社记者 郑震孙摄
工人体育场场地组工作人员在比赛前,用土造的划线机在跑道上划线。
新华社记者 夏道陵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