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面向班组,面向群众,为生产服务——五论怎样组织工业生产建设高潮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4
第1版()
专栏:社论

面向班组,面向群众,为生产服务
——五论怎样组织工业生产建设高潮
目前,许多企业正在根据生产发展的需要,充分发动群众,开展企业管理革命。这是组织工业生产建设高潮,促进生产发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条件,是用毛泽东思想来管理企业的一件大事。
这一次企业管理革命,大体上是从去年毛泽东同志提出的关于反对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喜爱资产阶级形而上学的官僚主义者们的号召以后开始的。今年,毛泽东同志又提出
“管理也是社教”的指示以后,许多企业的革命自觉性更高了。
这个革命的任务是: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大学解放军、大学
大庆的革命精神,革企业管理中的官僚主义、形而上学和烦琐
哲学的命,清除资产阶级思想的影响,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建
立一套科学的、适合我们自己情况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我国工业企业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大都是从外国抄袭来的,或者是沿用解放以前旧企业的。对于这一套旧的管理制度和方法,我们曾经进行过一些重大的改革。例如,在企业里进行了民主改革运动,建立了党委领导下的厂长负责制,确立了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工人参加管理的原则,加强了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生产技术上实行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三结合,开展比学赶帮的群众竞赛运动等等。这样,就使我们的企业管理,从根本上区别于资本主义企业的管理,因而大大地提高了职工群众的积极性,有力地推动了生产的发展。
在进一步改革管理制度和方法方面,有一些企业,如大庆、齐齐哈尔车辆工厂等等,也已经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初步总结出一套适合于我国具体情况的经验。大多数企业,也都做过一些改革,但不少企业仍然没有跳出原来的旧框框。机构臃肿重叠,规章制度烦琐,办事手续繁杂,管理人员高高在上,脱离生产,脱离群众,仍然是很多企业的通病。这种情况,已经成为进一步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发展生产的障碍。
为什么在管理制度和方法上,很多企业总跳不出旧的框框呢?从认识上说,主要是资产阶级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在作怪。
说“管理也是社教”,这是指要办好社会主义企业,首先要反对资本主义影响、反对修正主义办法,要在管理上挖掉修正主义的根子。我们的企业管理,应该是革命的、跟群众打成一片的,而不是高高在上实行官僚主义统治、脱离群众的。不革这个命,社会主义企业是办不好的。党和毛泽东同志一再指示我们:要办好企业,必须依靠群众,必须坚持政治挂帅。但是,有些同志办企业,却只强调“管”,不强调依靠群众和思想政治工作。因为一切都只靠上面“管”,所以管理的分工就越来越细,层次越来越多。在几千人的大厂里实行四级管理,在许多几百人的小厂里也实行四级管理。几千人的大工厂有几个科几个室,几百人的小工厂也照搬。这样,企业的管理机构就越来越庞大。也正因为只强调“管”,规章制度就越订越复杂,越订越烦琐。尤有甚者,有少数企业的领导者,把设置科室、设置管理机构,看成了是专门来“整”、来“管”工人,搞规章制度是专门为了“制服”工人。他们却从来没有想想,“管”的目的,是为了办好企业,有利生产。
企业管理中的各种事情是互相联系着的。要办好事情,就要有全局观点,按照事物的固有规律去办,既要有分工,又要有协作和综合。但是,许多同志往往只讲分工,不讲综合和协作;只讲制约,不讲促进;只讲手续,不讲政治。因此,办起事来,各强调各的,互相牵制。许多事情,就是因为人们孤立地片面地处理,从这个科转到那个科,一拖再拖。结果小事变成了大事,易办的事变成了难办的事,新事变成了老事。许多所谓“老大难”问题,就是这样造成的。在这种情况下,管理工作怎能不脱离实际、不脱离群众呢?
在社会主义企业里,领导和被领导、管理人员和生产工人,都是企业的主人,都是革命同志。我们是依靠广大职工群众的革命自觉来管理企业,搞好生产的。同时,为了把成百成千人的行动统一起来,也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而这些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首先是依靠干部、技术人员和工人的自觉性。但是,企业的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决不能只强调“管”的一面,以为自己大权在握,可以按章办事,决定一切,只依靠死的规章制度,而不信任、不依靠职工群众。要知道,互相制约,只是我们企业里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系的一个方面。还有另一个方面:互相促进。互相制约是为了更好地互相促进。所以,互相促进,是我们社会主义企业内部关系中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要讲“管”,但更重要的,是强调依靠群众,强调思想政治工作第一。在规章制度里,一定要注意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充分地反映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促进关系,从而促进生产的发展。如果片面地依靠用庞大的机构和烦琐的规章制度来管理企业,就必然会把群众管“死”,束缚住群众的积极性。
企业管理工作革命,是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什么方法领导和管理企业,就包含着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种方法、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两种思想的斗争。精简重叠臃肿的机构,革掉烦琐的规章制度和管理方法,就可以使企业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从事务主义的泥坑里拔出来,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生产,拜工人为师学会一门或几门技术。这样,不但有利于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正确地指挥生产和管理生产,而且有利于他们抵制资产阶级思想的侵蚀,永远保持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作一个普通劳动者,永远与工人群众打成一片。领导干部和管理人员参加生产劳动,既懂得管理,又懂得生产,工人也参加管理,既懂得生产,又懂得管理,还有利于逐步缩小和消灭企业内部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工作革命,是保证社会主义企业永远不变色,把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的一个大问题。
企业管理革命,首先是人的思想革命。在革命过程中,特别是革命刚刚开始的时候,一定会有不敢革命、不想革命的人。在这些人里面,有的是怕搞乱生产;有的是计较个人地位,当不了“长”,当不了“员”;更多的人是受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影响太深,对于旧的一套不合理的东西已经习惯了,“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要进行管理革命,就必须扫除这些思想障碍。
企业管理革命,是为了促进生产。当然,在革命过程中,如果缺乏正确的领导,缺乏科学的态度,乱改一气,那是会把生产搞乱的。在进行管理革命的时候,估计到这种可能,采取措施加以防止和避免,是完全必要的。但是,决不能因此就不敢革命。应该说明,既然叫做革命,出点“小毛病”、“小乱子”,也在所难免,不能因噎废食。相反,出了点“毛病”、出了点
“乱子”,我们会把问题看得更清楚,立即总结经验,改正错误,会使工作更快地前进。许多事实说明,只要坚持以毛泽东思想为指导,从实际出发,坚持群众路线,坚持一切经过试验的原则,有领导、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是完全可以做到改而不乱的。
企业管理革命以后,由于减少了重叠的管理层次,合并了一些分工过细的科室,部分原来当“长”当“员”的人,有的可能调去支援新建企业,有的可能由“长”变为“员”,有的可能下到班组当工人。对于这个革命的变动,要有正确的认识。在我们国家里,干部是人民的勤务员,是应当能上也能下的。革命需要“上”,就提拔;革命需要“下”,就下放,或者回去当工人,哪里革命需要就要到哪里去。这一切都要以各个时期的革命需要为转移。来自工农,回到工农,是最应当最光荣的。当“长”、当“员”是革命,当工人也是革命。一个非生产工人和技术员出身的干部下去当工人,在开始的时候,不懂得技术,干起活来不如工人,这是可以理解的。只要老老实实地放下干部架子,拜工人为师,是能够比较快地变为一个熟练工人的。在这里,关键在于要有一颗真正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红心。
对于那些习惯了不合理的制度和方法的人,要依靠群众揭发管理工作中的各种毛病,分析它对生产的危害,对人的思想的危害,找出它的思想根源,提高他们的觉悟,使他们认识到非革命不可。企业管理革命,既是革命,就不能冷冷清清,不破不立,这就要充分发动群众,来大议大揭,只有把现在企业管理中的弊病揭得越彻底,才越能动员和鼓舞全体职工下决心来进行革命,群策群力,又破又立。
要搞好企业管理革命,实现人的思想革命化,就必须以毛泽东思想挂帅,突出政治、突出社会主义教育。每一个企业在管理工作革命过程中,一定要组织干部和群众从实际出发,带着这些问题活学活用毛泽东思想,这样才能消除各种思想顾虑,才能振起广大职工群众的革命精神,自觉地和各种习惯势力作斗争;才能从根本上摆脱资产阶级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的束缚,正确处理企业内部人与人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正确处理政治与技术、政治与业务、理论与实际等等的关系。总之,只有自始至终以毛泽东思想为指针,在思想革命的基础上,才能逐步建立起一套科学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原则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
科学的、适合于社会主义原则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我们虽然创造了一些经验,但是也不能笼统地一下子就推广。因为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是不可能完全一样的。当然,原则是共同的。这就是管理工作必须以搞好生产为最终目的。一个企业生产的好坏,决定于工人群众,决定于最基本的战斗单位——生产班组,因之,企业管理必须切实面向班组,面向群众,为生产服务。
面向班组,面向群众,为生产服务,就是企业的各级领导人员和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生产第一线蹲点和劳动,处处从便利生产出发,主动地到班组去了解和解决问题,主动把工人在生产中所需要的一切东西送到第一线去,主动地把基层不应当担负的、耽误生产的事情担负起来,让工人专心致志地集中精力搞生产。领导和管理人员这样面向群众,依靠群众,取得群众的帮助和监督,才能保持工人阶级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按照客观实际办事,克服形而上学和烦琐哲学,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使企业的管理机关真正变为一个革命化的机关。如果管理工作不是面向班组,面向群众,为生产服务,而是背向班组,脱离群众,叫班组和工人围着机关转,那么,即使管理层次很少,管理人员很少,也照样会犯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照样会有形而上学。因此,是不是面向班组,面向群众,为生产服务,这是衡量管理工作是否革命化的一条标准。
生产班组是企业生产和管理活动中最基本的战斗单位。特别是管理工作革命以后,有些企业由于撤销了车间和工段,班组的独立作战性更强了。因此,在精简上层组织机构,领导深入生产,管理人员服务到班组的同时,一定要从政治上、组织上加强班组的建设,使人人以主人翁的态度搞好生产,主动地把群众性的管理工作担当起来。
企业的上级领导机关,要做企业管理革命的促进派,满腔热情地扶植企业管理革命中的新事物,不断地帮助企业总结经验,树立正面的活榜样。同时,机关工作要革命化,面向基层,面向群众,为生产服务。从有利于企业生产出发,精简报表,精简会议,多深入基层,多给企业以具体帮助,少给企业添麻烦。
要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建立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需要有一个实践、认识、再实践的过程。“管理也是社教”,社教必然推动企业管理工作革命。管理革命一般是从精简管理机构、层次和人员开始,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根据面向基层、面向生产、联系群众的原则进行工作,领导深入第一线蹲点和参加劳动,管理人员参加劳动和服务到班组。凡是这样做了的单位,气象一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职工群众积极性高涨,官僚主义减少,劳动效率提高。企业管理的初步革命,推动了技术革命、产品设计革命和劳动组织革命。这一系列的革命又暴露出企业管理上的各种矛盾,要求和促进管理工作的进一步革命。随着革命的逐步深入,我们对事物的认识就逐步全面和深化,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也就逐步完善起来。
按照社会主义原则,创造一套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是历史交给我们的任务。解放十几年来,每一个企业都有一些正面的和反面的管理经验。学习解放军、学习大庆以来,各个地区、各个部门,又都进行过企业管理革命的试点工作,并且树立了一些样板,取得了一些经验。现在,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在深入开展,生产建设高潮后浪推前浪,广大干部和工人学习毛主席著作的自觉性空前高涨。在这样的大好形势下,只要我们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把革命精神和科学精神结合起来,一定能够通过企业管理革命化,促进我国工业生产和建设事业多快好省地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