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要打破对外国原材料的迷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5
第2版()
专栏:

要打破对外国原材料的迷信
在产品设计革命里,打破对外国原材料的迷信是一个很重要的
方面。我们要充分利用我国自己的资源条件,设计出优良的产品。
走自己的技术道路,这是进行产品设计革命的方向。什么叫走自己的技术道路呢?对这一点,我们在改革焊条配方设计过程中,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我们从一九六○年开始生产低碳钢焊条。焊条的生产从配方到工艺,基本上都是仿照外国设计的。当时,焊条是比较顺利地制造出来了,但却产生了一个问题,这就是,根据国外设计,焊药配方要用钛白粉、金红石、菱苦土、白泥、大理石和长石六种材料合成。其中钛白粉和金红石主要依靠进口,价格昂贵,而且不能充分及时供应,限制了焊条生产的发展。
能不能用我国自己的资源生产出优良的焊条呢?开始,我们总觉得“不能”。有人认为:“外国材料靠得住”;有的说:“国外配方设计有科学根据,改动了不就违反科学了吗?”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人甚至以为进口材料用得越多越好。因此,当产品质量不稳定的时候,就盲目增加用料。有一个时期,每吨焊条用钛白粉的比重从三十公斤增加到三十六公斤,可是产品质量仍不稳定。由于迷信国外原材料的思想框框没有打破,焊条生产技术也就长期停滞不前。
去年,沈阳市的一些焊接老工人在研究提高焊接质量的时候,对我们生产的焊条脱渣情况不良提出了意见,要求改进。我们向专家和老焊工去请教,他们认为钛白粉用得太多可能是一个原因。于是,我们就修改配方,试制了几种新焊条,有的每吨降低钛白粉六公斤,有的降低八公斤,请老焊工试用鉴定。焊工们经过对比试用,一致认为新焊条比过去好。
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各方面对焊条的需要越来越多。有关领导部门根据我国自力更生的方针,向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我们敢于闯出一条新路来。当时我们议论说:我厂要走自己的技术道路,首先就要克服依赖外国的思想,用自己的资源生产出先进的焊条来。
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有些人在事实面前还在犹疑不定的时候,几个年轻的技术员在党的教育和工人老师傅的支持下,开始进行了大胆的技术试验。过去,我们仿照外国配方,基本上是“囫囵吞枣”,没有很好消化。这次技术员孙承荣和工人一起,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打破老框框,探索新的技术途径。他们通过不同成分配方设计的对比和反复试验,明白了事物的内部联系,就比较自由地掌握了降钛焊条的配方规律。今年一季度,孙承荣同志设计了一种降钛十二公斤的新焊条,不但没有降低产品质量,焊缝的延伸冲击、冷弯等机械性能反而提高。这种焊条经过鉴定,已正式投入生产。单是减低钛白粉用量一项,从今年五月到年底,就可以节约十八万九千元。
这一配方设计革命的初步成功,使我们解放了思想,打开了焊条生产的禁区。最近,我们在尽量利用我国资源的思想指导下,根据我国拥有丰富的钛铁矿资源的具体情况,又设计成功一种直接用钛铁矿代替钛白粉的低碳钢焊条,以及不用进口金红石的焊条。这两种焊条虽然还有缺点,但受到有关领导部门和工人的支持。我们相信,只要不骄不躁,坚持试验研究,这两种焊条的质量一定可以进一步提高。
通过焊条配方设计改革,我们认识到:在产品设计革命中,打破对外国原材料的迷信是个很重要的方面。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我国资源条件,设计出适合我国具体情况的优良产品。
沈阳市焊条厂 李克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