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半农(工)半读制度是我国教育革命重要发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8
第2版()
专栏:

半农(工)半读制度是我国教育革命重要发展
实行这种教育制度,是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是工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它对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培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接班人,将产生深远影响
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本社记者述评:当前我国教育革命的一个重要的发展,是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的确立。它对我国教育的普及,和培养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的、又红又专的革命接班人,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自从去年党中央提出两种劳动制度、两种教育制度以来,各地全日制学校进一步贯彻了“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方针,进行了教学改革;与此同时,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得到了蓬蓬勃勃的发展。在我国广阔的地区,无论是高山还是平川,是水网地带的渔村,还是辽阔草原上的牧区,都因地制宜地办起了一批多种形式的耕读小学。不能上全天的上半天;不能上半天的就上早班、午班或晚班;时间不能固定的,就早来早教,迟来迟教,随到随教;对走读不方便的山村,还办起了巡回学校和一揽子学校,甚至是送字上门或分组教学。贫农下中农热烈欢迎这样的庄户人的学校,纷纷送子女来读书。原来要放牛的孩子们上学了,要管家务带弟妹的女孩子们也能上学了。到目前为止,全国耕读小学的学生已经发展到约一千七百万人。耕读小学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全日制小学进行许多改革。许多农村全日制小学实行了按农时季节开学放假的三段教学制度,有的还附设了耕读班。因此,农村全日制小学学生也增加了。现在全国全日制与耕读小学的学生加在一起,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了百分之十四左右,其中,耕读小学的学生增长了百分之八十左右。我国的小学教育普及率大大前进了一步。由于实行了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使占全国人口极大多数的贫农下中农子女有可能普遍受到教育;一些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也有可能改变文化落后的面貌。
在耕读小学蓬勃发展的同时,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中等和高等教育也有了新的发展。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中等学校学生,比一九六四年增长了百分之八十七左右。不少地方在发展农业中学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和半农半读的大学。全国各地的国营农、林、牧场,也办了大量的中等技术学校和高等学校。城市的半工半读中等学校,以厂矿办学的占大多数。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各行各业大都试办了半工半读学校。有些地方,还举办了半工半读的工业大学和半工半读、半农半读的师范学校。
在全日制的各类高等教育方面,正积极稳步地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试点工作。特别是农业院校,为了更好地面向农村,和农业生产密切结合,全国各地包括农业、农垦、农机、林业、水产、气象等方面的高等农业院校已有半数以上试办了半农半读。全国中等农业技术学校中,已经有百分之七十试办了半农半读,学生占在校学生数的百分之五十二。
实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教育制度,不仅是当前普及我国的小学教育必须这样做,也为将来逐步普及中等及高等教育指出了方向。资本主义的教育制度,为了保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保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它只能普及小学教育或普通中学教育,决不可能也决不愿意普及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社会主义国家,为了最终建设共产主义社会,从根本上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就必须除了逐步普及小学教育和普通中学教育之外,进一步普及高等教育和中等专业教育。
我国是一个幅员广大、人口众多、经济文化发展不很平衡的社会主义大国,在我们这样的大国里,要普及教育,实行一种教育制度,即只办全日制学校,是办不到的。必须彻底打破资本主义教育制度的框框,实行两种教育制度,除了全日制教育之外,必须办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走我们自己的道路。这就是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学生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师半农半教、半工半教;自己动手,建设学校。办这样的学校,国家花钱不多,家庭也负担得起,就易于大量办,到处办。
实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能够更好地体现“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方针,培养出德、智、体都得到发展的新型劳动者。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学校虽然诞生不久,不少人民公社的生产队和工厂企业都十分欢迎他们培养出来的人才。很多农业中学直接为生产队培养的农业技术、保管、会计、电工、卫生员、兽医以及农具修配、气象等农村所需要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农民反映他们劳动好、思想好,有技术,在农村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三大革命运动中起了很大作用。特别值得提出的是:一九五八年以来,我们已经培养出半农半读、半工半读的大专学生四千多人,中等农业技术学校毕业生已经有上万人。他们有理论,有实际,能文能武,能上能下,没有知识分子的架子,是既能从事脑力劳动又能从事体力劳动的新人。天津电子仪器厂新办的半工半读中等技术学校的毕业生,留厂的大部分是当工人,而其中有一部分人实际上做的是技术工作和管理工作。江西劳动大学分配在黄岗山垦殖场辛会大队当技术员的两名毕业生,耕翻滚耙、播种插秧等农活样样能干;他们还同大队干部一起在高山地区试种棉花成功,破除了“黄岗山不能种棉花”的传统看法。许多农民从远地赶来参观,称赞这样的新式农民。
现在,半农半读、半工半读学校进一步推行了“从公社来到公社去,从场站来到场站去”的方法。今年开学时,一些高等和中等的农业院校、卫生学校也招收了“社来社去”的新生。这些学校的学生,即使大学毕业了,回生产队还是当社员。这是半工半读、半农半读学校的一个新的发展。
实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是我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也是工农业生产发展所需要;它是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精神在教育战线上的体现。从长远来看,它将为逐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是培养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接班人、防止在我国发生资本主义复辟的根本措施之一。
一种教育制度,还是两种教育制度,是教育战线上走资本主义还是走社会主义的两条道路的问题。推行半农半读、半工半读教育制度,将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斗争过程,目前仅仅是开始,还缺少经验,今后还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它的存在,决不是权宜之计,它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革命事业的发展而发展下去。通过这条道路,逐步建立起一套知识分子劳动化、劳动群众知识化的我国自己的教育体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