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农业科学必须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万名农业科学工作者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09-28
第5版()
专栏:

农业科学必须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
万名农业科学工作者奔赴农业生产第一线
他们通过参加种样板田和其它农业科学研究活动,使农业科学研究更加切合实际,帮助各地解决了许多生产中的重大问题,受到农民欢迎,称赞他们是种田的好参谋,领导生产的好助手
据新华社二十七日讯 本社记者报道:今年,各地都有大批农业科学工作者上山下乡,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加速实现农业现代化贡献力量。
今年全国上山下乡的农业科学工作者,约有一万名左右。其中包括不少从事农业科学研究工作多年的著名的专家和教授。他们分属于几十个不同的专业。和往年比较,不仅下乡人数有成倍的增加,专业范围也有显著的扩大。这对于我国农业生产和农业科学研究工作,都具有重大的意义。
各地农业科学工作者上山下乡之前,都参加了本部门开展的大学毛主席著作的活动;并在党委的指导下,对几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通过学习毛主席著作和总结几年来到农村去的收获,广大农业科学工作者进一步懂得了理论联系实际、农业科学工作者同农民群众结合、以及农业科学必须为发展农业生产服务的意义,到农村去的热情更高涨了。
大多数农业科学工作者到农业生产第一线后,把样板田作为自己的主要活动阵地。据二十一个省、市、自治区的统计,到农村去的农业科学工作者中,参加样板田工作的约占百分之七十。他们利用样板田这个阵地,从发展生产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推广群众先进经验和应用科学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有计划地领导群众开展科学实验。另一些农业科学工作者,有的在农村建立研究基点,通过同当地群众一道参加生产劳动,发现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切切实实地研究解决的途径;有的到农村去进行考察,总结群众的先进经验,使之上升为科学;有的向群众普及科学知识,为开展群众性的科学实验活动创造更有利的条件。
农业科学工作者到生产实际中去,帮助各地解决了生产中的许多重大问题,对加速农业的发展起了显著的作用,受到各地农民群众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欢迎和重视。四川省一批农业科学工作者在郫县犀浦公社参加样板田工作时,从总结、应用当地群众经验入手,综合应用现有研究成果,协助当地干部和群众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增产技术措施,使今年当地的小麦和油菜获得了较大的增产。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一批研究人员,几年来在湖南祁阳县进行改良低产田的研究,协助这个县解决了历史性的严重影响水稻增产的鸭屎泥田水稻“坐秋”问题,使水稻产量迅速上升。陕西、江西、河南、贵州等省的农业科学工作者,近年来相继上山下乡,联系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科学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的有关水土保持、红壤改良、治理盐碱和改变高寒山区低产面貌的技术措施。这些措施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不少地区的干部和群众说:农业科学工作者是“种田的好参谋”,是“领导生产的好助手”。
农业科学工作者上山下乡不仅对促进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还在实践过程中进一步发展了农业科学。吉林省的一些农业科学工作者,早就着手对高寒地区的水稻高产问题进行研究了,但一直未得到满意的结果。近年来,一批研究人员在总结全省著名水稻高产模范崔竹松的经验时,发现崔竹松水稻高产的关键是善于控制和促进水稻的长相。在这个经验的启示下,他们进一步对水稻长相和栽培技术的关系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终于找到了高寒地区水稻长相变化的规律,并研究出控制和促进水稻长相的技术措施,从而丰富了水稻栽培学。
在农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协助和具体指导下,广大农民群众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显著提高,涌现出大批钻研科学技术的积极分子。他们相继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科学试验小组,以科学研究人员和老农为师,积极钻研良种培育、作物栽培、使用化肥、防治害虫和改革耕作方法等方面的先进技术。仅福建、陕西、河北、广东等省,这样的科学试验小组就有十多万个。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