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栾川因地制宜建立多种经营基地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07
第5版()
专栏:

栾川因地制宜建立多种经营基地
社员群众认为建立基地有四大好处:一、开发利用了过去没有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二、多种经营门路固定、长期生产,收入不断增加;三、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四、便于进行技术指导开展科学实验。
本报讯 位于伏牛山区的河南省栾川县,经过全面规划,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现在,全县一千六百多个生产队,已有一千一百多个队建立了多种经营生产基地。有林业、牧业、干鲜果、药材、竹园、苇塘,以及木耳、蜂蜜、桑蚕等。
这个县建设多种经营生产基地是从一九六二年春天开始的。仅仅三年多的时间,全县的林、牧、副三业出现了飞跃发展的局面。一九六一年林、牧、副三业总收入占农、林、牧、副四业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三点八,到一九六四年即上升到百分之四十二点三,预计今年将超过百分之五十。为国家提供的几项主要商品也都大大增加了。
栾川境内群山矗立、沟壑纵横,林、牧、副资源丰富,耕地比较少,群众一向注意发展多种经营。但发展很不平衡。有的队多种经营收入平均每人每年合四五十元,有的队只合几块钱。一九六二年春,栾川县委派出八个调查组,深入农村调查研究,广泛地征求基层干部和社员的意见,通过调查,发现老丈、东增河和陈家?[mā妈]三个大队由于做法不同,结果也不相同。庙子公社老丈大队有四千多亩灌木丛,丛里长着八万多株野生毛栗,只要经过嫁接,加强抚育管理,十年以后就可发展成为板栗林,可是,他们嫌时间长、受益慢,就在灌木丛里砍卖木柴或烧炭,这种做法,收入不大,又破坏了资源,失去了长远的副业门路。三川公社东增河大队另是一种作法。这个大队每当农闲季节都要抽出一批劳力进行残林迹地更新和利用荒山造林,但是,没有很好地组织当前能见收益的副业生产,结果,现金收入很少。栾川公社陈家?大队又是一种作法。这个大队根据本队的自然资源和劳力条件,全面进行了多种经营生产规划,并有计划地建设了用材林和经济林生产基地。他们既发动社员造林,又组织社员办了砖瓦窑和水磨等收效快的副业生产。这样,林木发展起来了,现金收入增加了,受到社员群众的普遍欢迎。这三个大队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启发了栾川县委,使他们认识到发展多种经营,一定要有全面规划,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基地。
栾川县委抓住老丈、东增河和陈家?三个大队的活材料,发动全县干部和社员展开讨论,大家认为,老丈大队的做法,只会使多种经营门路越来越窄,收入越来越少,对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都不利;东增河大队重视长远建设,忽视临时性副业生产,也不符合社员要求;陈家?大队根据本队自然特点,以建设林业生产基地为主,全面发展多种经营的作法,充分体现了“靠山吃山,吃山养山”的正确方向,对国家、集体和社员个人都有好处。各级党委还通过老丈大队的活事实,用算细账的办法,反复向干部、社员说明发展长远性多种经营的意义。
思想认识统一以后,陈家?生产大队的经验迅速在全县推广。陶湾公社张盘大队经过全面规划,靠山地区的生产队已利用荒山栽种一万五千多株漆树,作为生产生漆基地。位于平川地区的队也利用河边、堰边、村边栽种桑树,作为发展桑蚕基地,同时,全大队还办了砖瓦窑和油坊、磨坊,并安排一部分女辅助劳力养蚕。栾川公社竹园大队位于浅山区,水草丰茂,经过全面规划,利用牧坡发展牲畜,一年繁殖幼畜六十五头,出卖商品牛十四头。现在,这个大队已经成为商品牛繁殖基地了。
这个县在建设多种经营基地的时候,坚持了因地制宜、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方针。如深山地区的生产队,以建设林业生产基地为主,在发展十年以上见效的桦栎、油松等用材林和经济林的同时,发展三五年见效的竹、苇等。浅山地区以建设牧业生产基地为主,同时发展十年以上见效的核桃、生漆等和三五年见效的果树以及一年见效的中药材、桑蚕等生产,并组织手工编织、烧制砖瓦等受益快的生产。平川地区以充分利用地边、河边、低洼水湖发展竹、苇、柳条为主,同时,大力利用水源开办粉坊、磨坊、油坊等各种加工作坊,以及组织手工编织和养蚕等生产。
栾川县委从过去几年的实践中,深刻认识到,要办好多种经营生产基地,绝不只是生产队的事,一定要在各级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各部门全力支持。如牧业部门从外地引进“南阳黄牛”和“秦川牛”优良种公牛,在牧业生产基地建立了五个改良牛示范区,并派干部帮助。供销部门经常派出干部分赴各地联系推销多种经营产品。
栾川县有计划地建设多种经营生产基地,已经获得相当大的成绩。群众反映有以下几大好处:第一,使过去分散的、零星的、无计划的多种经营,逐步走上门路固定、长期生产、收入稳步上升的道路。第二,使过去没有利用起来的自然资源,逐渐利用起来了。一九六一年全县只有一百六十个生产队利用牧坡发展商品牲畜,现在利用牧坡发展商品牲畜的生产队达到七百多个。许多生产队都把村边、堰边和沟、河两岸利用起来。有的生产队还利用幼林网眼实行林粮间作或林药间作。第三,建立生产基地以后,直接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植树造林覆盖了地面,固定了土层,对保土、保水起了重要作用。发展了牛、羊、猪以后,有机肥料比过去增加了三分之一。一九六二年以来,全县共购买农业机械九千多部,各种农具四十多万件。第四,有了多种经营基地,大大促进了科学实验的开展。过去这里不种油桐、木腊、山萸肉,经过领导、群众和技术人员三结合试验,现在已经试种成功。
目前,栾川县委正进一步总结经验,解决产品的加工、运输和销路等新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