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从建设新农村长远打算出发积极建设副业基地 周至县扩大多种经营门路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07
第5版()
专栏:

从建设新农村长远打算出发积极建设副业基地
周至县扩大多种经营门路
本报讯 陕西省周至县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长远打算出发,抓紧建设副业生产基地,促进了农村副业生产的发展。
周至县南倚秦岭,北临渭河,自然资源丰富,素有“金周至”之称。但是,这里过去生产比较单一,只抓粮棉生产,不抓多种经营。几年前,山东省聊城专区农业生产参观团到周至参观时,提了一个意见,说这个地方是草多没养羊,水多没养鱼,滩多没栽桑。周至县委对这个意见非常重视,很快就在全县展开了工作。一方面,教育干部和社员树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远大理想,克服只顾眼前、不顾长远的小农经济思想;一方面,帮助各社、队解决发展多种经营中的具体问题,制定了长远规划,并且把它纳入国家经济建设计划之中。从此,这个县多种经营的门路逐年扩大,多种经营的收入逐年增加。一九六四年全县多种经营的收入,比一九五九年增长了六倍;今年这个县已培育各种苗木二千多亩,比去年度增长了九倍,畜牧业也有很大发展,每个生产大队至少有一头母畜或种公畜。
周至县从自己地区的客观实际出发,把多种经营的基本建设同农业生产的基本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使多种经营的发展,不但没有妨碍,而且促进了农业生产。如全县的植树造林,便与治理渭河和控制水土流失密切结合。全县营造的四万六千多亩用材林和经济林,绝大部分分布在渭河沿岸的河滩地和秦岭北麓的丘陵沟壑区,有的分布在渠旁、堰边、或阴湿低洼之地。这样,不仅避免了粮棉与多种经营争地的矛盾,增加了经济收入,而且起到防洪、护堤和控制水土流失的作用。仅秦岭北麓营造成片林带以来,已使两万亩耕地的水土流失得到控制,占这一地区水土流失总面积的百分之三十。最近几年,这个县在渭河南岸新建和扩建了九个林场,陆续造林种草九十华里,加上其他工程措施,在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沿岸的农田,并且使渭河河床南移的趋势逐渐减弱。另外,如繁育绿肥种子既是发展多种经营的一项重要门路,又是农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
这个县根据各个地区群众的生产习惯和当地的自然条件,划定了各种生产基地。在山区和沿山地区,饲料比较丰富,药材资源很多,就作为药材和畜牧业的生产基地。处于渭河与黑河之间的富仁公社,沙滩地比较多,适宜于发展果树生产,就作为果品生产基地。司竹公社是全县最低的地方,河流交错纵横,原来就有栽竹习惯,就作为竹子生产基地。现在,这个县已经建立了果品、药材、蚕桑、养猪、养鱼、大家畜繁殖等十四个生产基地。中共周至县委认为:建立多种经营生产基地,有以下几个好处:
一、可以进一步做好供产销工作。例如,周至县盛产药材,品种不下五、六十种,但是在建立基地以前,生产比较分散。建立药材基地后,产量迅速增加,供销部门在这些地区设立收购站,签订了合同。
二、便于加强技术指导,提高产品质量。如葡萄、苹果等水果生产,技术性比较强,大量种植以后,不论在抚育、修枝、保管、运输等各个环节,都需要请人指导或派人外出学习。但是,在建立基地以前,没有力量解决。现在可以由县上统一解决,具体指导。县上原有的技术力量,也得到了充分的使用。在繁殖大家畜方面,情况也是这样。有关部门在畜牧生产基地举办了训练班,传播饲养管理技术,并且帮助群众从外地选购了秦川牛、关中驴等优良种畜。
三、树立了样板,带动了多种经营的全面发展。如以楼观公社周一大队为中心的秦岭北麓果树林带初步形成以后,先后就有许多人来参观学习,对推动全县林业生产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