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话剧《英雄工兵》的思想艺术特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12
第6版()
专栏:

话剧《英雄工兵》的思想艺术特色
吴启文
话剧《英雄工兵》自始至终都以一种气势磅礴、热情饱满的思想艺术力量震撼着观众。戏剧的情节单纯而集中,它只是写了一个工兵连参加社会主义建设、在三江口修水电站的故事。但是,通过人与自然的斗争、战友间的思想斗争,却表现了这个老工兵连从长征到抗美援朝所建立的累累功勋和优良传统,写出了一部鲜艳的红色连队史。我们从这个红色连队看到了人民解放军的革命本色,看到了我们的战士在伟大的毛泽东思想哺育下怎样成长壮大,看到了他们今天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斗志昂扬、奋不顾身的革命精神。
这个戏所以能那样强烈地引起观众的共鸣和激动,首先在于它运用革命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高昂地唱出了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不断革命,彻底革命。表现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和共产主义理想的光辉,是我们战斗的社会主义戏剧艺术的基本特征。从《英雄工兵》来看,使我们内心深处无法平静的,是老工兵连那种不怕苦、不怕难、不怕失败、不怕艰险的革命精神。他们放着亲手修建的漂亮营房不住,常年住在简陋的工棚里;他们修好了许多桥梁公路,自己却总是在险山恶水之间披荆斩棘,开路搭桥;他们修好了水电站,又要到海岛上去点小油灯,……他们的生活理想、生活乐趣和精神世界是那样的广阔、高尚、丰富。他们以革命的精神对待着同志、要求着自己,以革命的名义回想着过去,以革命的志气对待着现在,以革命的理想瞻望着未来。而斗争又给一个革命战士带来了怎样的激情和欢乐啊!“走不完的战斗胜利康庄路,看不尽的锦绣江山万里图”,这里洋溢着多么自豪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它写出了工兵的特点,也表达了革命者的情怀。把无产阶级的革命精神表现得如此高昂、感人,这正是《英雄工兵》最鲜明的思想艺术特色。
这个戏的另一个特色,是它从剧本到演出都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对于革命者说,谈到生活,那首先就是指的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中来改造世界,改造自己的革命实践。《英雄工兵》的生活气息,就是从那与洪水抢时间、争胜败的斗争中迸发出来的生活的火花;就是从那蓬蓬勃勃的建设水电站的火热场景和气氛中,从人们那种斗志昂扬、意气风发的精神状态里流露出来的生活的芬芳。同时,在一些精心选择的细节和语言里,也反映了我们生活中那种健康、明朗、诙谐的情趣。如副连长邵虎臣因为工人青年突击队要换他的岗而有一肚子意见,人家为他准备了一口肥猪,他却问“有牛没有?”当副指导员过后责备他对工人是什么态度时,他说:“什么态度,我这不是一个劲地在笑吗?”邵虎臣是一个勇猛无畏、性格直爽的革命战士,任务没完成就撤下来,他自然有情绪;可是在工人老大哥的面前又不能过于任性,虽然一个劲地克制,还是顶了人家几句。这是十分性格化的语言,也是富有生活气息的描写。《英雄工兵》的生活气息,表现着一种战斗的、革命的生活特色,在这种生动活泼的革命生活中,同志之间,上下级之间,军民之间形成了水乳交融的革命关系,这种革命精神给了观众强烈的感染。
饱含着深厚的阶级感情,这是话剧《英雄工兵》又一个鲜明的特色。《英雄工兵》通过以指导员丁战为代表的一些英雄人物形象,表现了他们对于党和社会主义的耿耿忠心和无限热爱,从而也就写出了他们作为阶级战士精神世界的基本特征。同时,剧中还通过一系列特定的人物关系,接触到了战友之间、夫妻之间、父子之间等等的感情内容。一次洪水的袭击,卷走了女司机高翔和新战士赵明。指导员丁战失去了妻子,赵师傅失去了儿子,他们遭到了这意外的不幸,心情自然是十分悲痛的。但是,当他们彼此相对的时候,却是极力为对方着想,相互安慰,把对方的不幸当作自己的不幸。他们把失去的亲人首先视为自己阶级的一员和同志,所以就能化悲痛为力量,立即又投入了与洪水的紧张斗争中去。这里,夫妻、父子的感情升华了,提高了,因而也更加激动人心了。它超出了一般市俗之情,表现为一种革命的阶级之情。剧中丁战、邵虎臣和何万里“三个老疙瘩”间的战斗友谊,更显现了这种阶级感情的浓度和光采。思想认识上的矛盾,引起了他们之间的原则斗争。他们深厚的友情不但丝毫没有削弱、冲淡这一斗争,反而加强了这一斗争,使其具有更为丰富的内容。同时,也决不因原则的斗争就淹没了他们的友情,相反,通过斗争,这种友情却更进一层,更为纯挚了。
我们看到,三个战友回忆在朝鲜的一段战斗经历时,是那样地心心相印,神采飞扬。何万里和邵虎臣都就自己思想认识的错误作了自我批评,丁战也激动地检讨一直未能和战友谈心,是自己革命责任心还不强,是对阶级兄弟的感情还不深。当他又听到何万里的歌声时,高兴地说:“能听到我们班副唱歌,真比饿了三天吃顿饺子还要香啊!”这种战友之间情感的描写,让观众更深地看到了英雄人物的精神状态,他们不仅表现了高度的阶级觉悟和彻底革命的精神,而且爱憎分明,感情丰富。我们生活中的英雄人物,不正是这样的吗?塑造英雄人物的光辉形象,是社会主义戏剧的首要创作任务,这就要求把英雄人物放置在尖锐的矛盾冲突中,从各个不同的方面来展示他们崇高的精神世界,并以他们的革命情操和阶级感情来感染观众,引起观众思想感情的变化。《英雄工兵》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是值得肯定的。
以上,我们分别从革命精神、生活气息和阶级感情的角度接触到了这个剧本的一些思想艺术特色。但是,作为戏剧作品,归根到底,这一切总是通过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人物之间的戏剧冲突体现出来的。
《英雄工兵》成功地塑造了丁战、邵虎臣、何万里的性格形象。他们之间的思想冲突,构成了全剧基本的戏剧冲突;而随着这一戏剧冲突的展开和解决,又反过来实现了人物性格的刻划。从表面看,邵虎臣与何万里的矛盾是最激烈的、明朗的,但剧本并没有把他们的矛盾当作戏剧冲突的基础,而是通过他们两个各自的思想表现,来和丁战的性格构成真正的冲突。而这种冲突的表现和解决是在反对两种片面性,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的斗争中得到充分体现的。
在第二场戏里,经过日夜奋战,没有保住围堰,洪水冲开了决口,还卷走了高翔和赵明,当时情势十分紧张。周书记说:“在这严重的困难面前,我们要顶得住!”但是,怎样才能顶得住呢?当时何万里实际上已经认输,有了撤下来休息整顿的想法,自然谈不到顶得住困难;可是象邵虎臣那样凭着勇气一味蛮干,即使如他所说“豁上我这一百多斤不要”,也毕竟不能赢来胜利。丁战此时虽也还没有找到战胜困难的有效办法,但他对何万里的临阵退缩、消极撤退的打算,以及对邵虎臣的不顾事物的客观规律,盲目硬拼,都表示了反对。他看出了这两种片面的做法,都不能走向胜利。丁战在政治上的成熟,就集中表现在这严重的关头,他能把毛泽东思想运用于当时的具体革命实践中。我们看到,一旦取得了正确的指导思想后,终于找到了“定向爆破,移山堵口”的办法,而使被动转化为主动,不利转化为有利,失败转化为胜利。冷热结合,革命干劲和科学求实精神结合,战略上藐视困难和战术上重视困难结合,敢于斗争和善于斗争结合,用丁战的话说就是“既要有两打铁牛寨的勇气和决心,又要有三打铁牛寨的智慧”,这革命的辩证法,正是使得丁战能在危急的时刻指挥若定,在下一个洪峰到来之前完成围堰合龙,取得最后胜利的根本保证。做冷静的促进派,就是“三个老疙瘩”战友通过这一场思想认识的矛盾冲突得出的结论。
目前这个剧本正在听取各方面的意见、不断加工修改中。据我们了解,作者修改时准备在表现工兵英雄的革命干劲时,注意劳逸结合的描写,在描写连续战斗时,表现适当的休整。我们相信,剧本经过不断的修改加工,它的思想水平和艺术水平一定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广州部队战士话剧团近两年来连出好戏。从《南海长城》到《带兵的人》到《英雄工兵》的创作和演出,这是一个不断革命、不断前进的过程。而取得如此令人欣喜的成就,又是和战士话剧团的同志们长期深入生活,活学活用毛主席著作的不懈努力直接相关的。预祝他们在下一个战斗中,打出更高的水平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