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教学的辩证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15
第2版()
专栏:活跃在各地报纸上的活思想

教学的辩证法
上海育才中学实行教育改革,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学生不是学得差了,而是学得更好了。今年这个学校有五个高二学生考进高等院校,有一些高一学生打算跳到高三。
《中国青年报》就此发表短文说,办教育的人,讲课的人,都希望学生学得好。为了使学生学得好,似乎“多多益善”,多给多教,多了就好。
可是,从育才中学改革教学中可以看出两点:一,“少”了,减轻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二,“好”了,跳级制度的试行,是学生学好了的一个具体表现。
“少”了怎么反例“好”了?这当然要经过教和学两方面的共同努力。讲的少了,但是怎样抓住重点,以少胜多,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课堂上听的少了,课余作业少了,但怎样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充分发挥学习上的主动性?这自然不是简单的数量变化,而是质的飞跃。不少人担心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会降低学习质量。当然,这种可能性不能完全排除;但是,也不能形而上学地看问题,好象“少”就一定不好。育才中学的经验打破了这种迷信。这里,问题是在如何去掉教学上的烦琐哲学,做到少而精;如何发展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思考能力和学习质量。
解放后,教学制度不断改革,愈改愈符合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需要,符合培养革命接班人的要求。试行跳级制度也是一个实事求是的改革,它是从学生智力发展有差异这样一个实际情况出发的。跳级的学生自然是个别的,但是要承认这个个别。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