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十转山上绿化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15
第3版()
专栏:

十转山上绿化人
孔易 郭顺华 古柏
“栽树迷”
竹山县有个十转山,大人孩子都知道;十转山上有个陈正宽,大人孩子也都知道。十转山出名,是因为山上的树长得好;陈正宽出名,是因为这个老汉爱栽树。
提起陈正宽,有人就说,那老汉真是个“栽树迷”。的确,陈老汉爱树爱得出奇。在竹山县的许多地方,都有他栽的树,都有他育的苗,都有他接的果木。老汉在路上走,看到路旁有棵野柿子、野梅子或者是野杏子,他就记在心里。到了接树的季节,他就挽起小锯,扎着小刀,背着苗子出发,把路边一棵棵的野树接上。有人问他说:“你知道这树是谁家的?”他笑着说:“管它是谁家的,长出果子总是该人民吃呗!”
陈正宽到底栽了多少树,谁也不知道,他自己也记不清。在果子成熟的日子,老汉在路上走,总有人喊他去歇脚。
“正宽,来我家喝一杯茶,品品这杏子,你给我们在梅子树上接的,味道可真不错,酸甜酸甜的。”
陈老汉要是不忙着赶路,往往就歇下来,不是为了尝水果,而是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谈谈栽树的好处。
风波
栽树,好处多得很,还用得着多谈么?其实不然,思想问题可多得很。
就拿陈正宽的家乡十转山来说,一九五三年栽的松、杉,今天已经成材,可以制家具、做檩子了。看到这一坡坡的好材料,谁不欢喜。可是在当时栽树的时候,真是不容易!
旁人就不多讲了,单拿陈正宽自己家里来说,“内部矛盾”就很大。
一九五三年开春。当时陈正宽是互助组长、乡林业委员。他积极响应政府号召,领导大家栽树。他冒着鹅毛大雪,从县林场挑了一大担苗子回来,就发动自己全家到公山上为乡里栽树。别人分回的苗子少,一会就栽完了;陈正宽挑回的苗子多,天黑还没栽了。寒气下来了,人在山坡上手脚冻的疼。大儿媳曹正英首先就吵起来说:“我们家里老汉,数他傻,人家分苗子抢少的,他硬要挑大堆子。”三儿媳冯云英就批评大嫂说:“别人不吵你还吵,老汉栽树还不是为了响应政府的号召,又不是为了他个人。”大儿媳不服气地说:“他响应号召,还不是想人家表扬他几句,就拼着命干。”一个护老汉,一个怨老汉,两妯娌就在坡上争辩起来了。
这时,陈正宽正冒着风雪,赶往十转山最高的龙王寨去布置造林工作。上龙王寨,要翻过几架大明岩,岩上的雪被风刮的光溜溜,上面结了亮晶晶的油光凌,老汉一脚踏上去就滑倒了,差一点滚到岩下。老汉攀上岩子,坐在那里不住地埋怨自己:“多少年青小伙子,你不派他们来,捎个口信布置一下也可以嘛!”。回头一想:“这思想不对呀,人家选我当林业委员,就是相信我能办事。龙王寨的风为啥刮的这样大?龙王寨的雪为啥积不住?龙王寨的岩为啥光秃秃?这都是因为没有树呀!”想着想着,老汉拿起棍子在岩上敲冰开路。凿一个窝就往前走一步,终于到了龙王寨,布置了抓紧雨雪天气的造林工作。
下得山来,已经是夜深人静了。到家老伴就埋怨:“你这是何苦来!不光是外面有人嫌,连屋里也有人怨,人家都忙着整田办地,你就迷着种树,是能吃?还是能喝?”陈老汉说:“我们过去比现在做的狠,肚子为什么饱不了?过去比现在还巴家,为什么富不了?毛主席说要组织起来,共同富裕,你就只看到一个家。”说的老伴无言可答。
宣传
陈正宽劝人植树,真是费尽了心机。
无论是老人还是娃子,是大嫂子还是姑娘,陈老汉都有办法把他们发动起来种树。就是那些最固执的人,陈老汉也要想办法把他们的思想说通。有个社员叫李传才,是陈正宽的老舅,平时不光种树不积极,对山林也不爱护,陈正宽曾经按制度罚过他。为这事李传才对他不满。陈老汉就想,这有啥法呢?有一回,他看到李传才的塆子门前有一排野树,他不声不响的全接上了柿、杏、梅、桃。不几年,果树长成了,卖了好多钱,生产队拿这些钱制犁打耙,全塆老小都念着陈正宽的好处。有一天陈老汉来了,塆里人都请他进去坐,李传才也在那里。老汉就说:“传才,有几句话我闷在心里几年没有说出来,今天你们得了栽树的益,我才敢来讲。”众人都说:“你不用讲了,我们已经尝到了栽树的甜头”。在他的实际行动影响下,从这以后,李传才改了过去的老毛病。
办场
经过几年的努力,到一九五九年,十转山已经绿化得差不多了,陈老汉又向大队党支部和林业领导部门提出了一个计划:要求到十转山上的胡家坡去开荒,在那里办个小林场。为什么陈老汉要办林场呢?原来这是他蓄意已久的一个打算。陈老汉有个怪习惯,到城里去开会或到那里去有事,只要不赶急,他总是喜欢走山路,到这架山上去看一看,上那架梁子上去转一转,十转山和县城周围一带的山头,他都看遍了。十转山绿化了,能不能把这些山都变成十转山那样子呢?他把这个想法向领导上谈了,领导上都很支持他。
一九五九年,竹山是个灾荒年景,生活很困难。就在这最艰苦的日子里,陈正宽带着一批社员离开了家,住在荒凉的胡家坡上开荒办林场。临走那天,老伴很难过,说:“你这老汉,儿子孙子一大排了,你在家里安排指点一下就行了,要爬到那石岩壳壳的高坡上去干啥?”陈老汉说:“老伴,正是我家的人多我才放得下心,我还想带儿子姑娘走哩!”果然,老汉上去不久,场里缺劳力,就把三儿子和幺女儿都叫上去了。
陈正宽为自己的家庭操心不多,可是林场这个“家”,却把他的心操碎了。高的桌子、矮的凳,都是他领着工人自己动手做的;筛子、箩筐、围席等蔑制农具,几乎都是他亲手编的;育苗的种子,也大部分是他们自己动手采的。一九五九年春,陈老汉来省里开劳模会,别人休息时,他就到东湖、洪山等地采树种。在县里开会,看见榆钱落得满地,就抽空扫起来挑回家。
经过几年努力,现在十转山林场很象个样子了。在荒凉的胡家坡,开辟了十二亩苗圃,栽了一百二十多亩用材林,接了几千棵果树。去年,他们达到了粮、棉、油、肉自给有余,光松树苗子就卖出了一百二十多万株。
进军
十转山林场打好了基础,老汉就带着全场职工,向周围的荒山进军了。去年,六十五岁的陈老汉,带着一批年青小伙子,到离十转山二十多里路的另一个山头——三宝寨上扎营下寨。但三宝寨不属他们五一大队管辖,也不属他们白庙公社管辖,陈老汉看中了这块地方,一是那里的荒山面积大,有一万多亩;一是三面环水,树木成材后运送起来很方便。他把这个计划和当地领导机关谈了之后,得到他们很大的支持。去年一年,就在那里开了二十多亩荒,育了七亩多的松树苗子。
有人看老汉这大年纪,长年都在荒山野洼里跑,就劝他说:“正宽,你已经六十五了,绿化了那样大一架十转山,功劳就算不小了,该到屋里享享福。”老汉是最不喜欢人说他老的,每逢人家说他年纪大了,他就说:“我只六十几,不算年老,论我入党的年龄才只几岁,再苦干二十年,也不过八十几。这一堵河两岸的山上都种上树,成了林,林成了材,流送到武汉、上海,运到北京、天津,我们这十转山上的人,也算为革命、为社会主义建设出了一份力气了。”
(原载《湖北日报》,本报有删节)(附图片)
赵志方 插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