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贫下中农心里的好闺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16
第6版()
专栏:

贫下中农心里的好闺女
袁国豪
我要说的,是这群大学生中的一个,她的名字叫孙玉春。可大爷、大娘们却爱叫她“娃子”、“女子”。
至于贫下中农对孙玉春那份疼爱的心,那就更甭提了。一会儿,大嫂让小闺女给她送来几个柿子;不几天,隔壁大娘悄悄地塞给她一包点心,说这是女婿从城里捎来的,不吃不行。碰到这些事,孙玉春总是笑迷迷地婉言谢绝了。
话得说回来,孙玉春刚一进村,贫下中农见了她可是挺陌生的。单独给她安排了一间小房子,让她吃两样饭,劳动时,尽管孙玉春也出力干,可没几个人答理她。
夜深了,四周静悄悄的。孙玉春坐在炕上,反复地读着毛主席的文章《纪念白求恩》。一字一句细嚼,愈读愈清醒了。她进村时,正赶上阴雨连绵一个多月了,满街满院是泥呀水的,屋里屋外摊满了发霉的小豆、包谷,潮气很重,臭气熏人,她想到的是一个“脏”字;一吃饭,酸的、辣的,更是不合胃口,又想到了一个“苦”字。这样她劳动、工作都象站在“帮忙”的地位。白求恩同志的字典里却没有“苦”字,他正是在中国最艰苦的抗日战争时期来到的。原来,眼光敏锐的贫下中农早就看透她了,所以只好把她当“客人”招待了。
孙玉春迅速拿出日记,在上面提了三句话:吃苦不怕大,劳动不怕累,工作不怕多。她这样想,也这样做了。
每天清早,她踏着露珠,提着粪筐去拾粪。在当地真还没听说过妇女拾粪的,而这位从北京来的女大学生却干上了这个“脏”活。她经常给妇女们打水、烧火、做饭、看孩子、扫院子、出茅坑,帮娃娃多的妇女做针线,什么家务事全插手干。集体劳动更是积极,冬季突击送肥二十多天,她每天工作到深夜,第二天早晨四五点钟就和社员一道运肥料、拉车子。
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里,一场大雨突然到来。社员们亮着手电直往地里跑。地里有几十垒刚打好的胡基,是用来换炕土、换陈墙、垒烟筒积肥用的,大雨一淋,全垮了,这要推迟上肥时间。要赶紧把它盖好!几十分钟过后,战斗结束,社员们浑身透湿,这才发现一个满身是泥的姑娘。这不是孙玉春吗!社员们惊讶地说:“唉!你怎么也来了?”“你们为啥来了?”大伙儿说:“咱们是为了搞好生产,夺取丰收呢!”这时,孙玉春理直气壮地说:“怎么,只兴你们夺丰产,不兴我出点力了?”几句话,说得大家全乐了。
孙玉春的心里时时刻刻念着贫下中农,她热爱他们,把他们的心事当成了自己的心事。
田大娘的手上长了个疮,老也治不好,大娘疼得直叫,孙玉春难过得大滴大滴眼泪往大娘手上掉。她想:我能给大娘做点什么呢?她看到大娘老眼昏花,一家人老的老,小的小,无人缝洗拆补,就毅然对大娘说:“你家的针线活全包给我吧!”
真的,孙玉春把堆在炕上的一大堆衣服、破烂布,全拿到河里去洗了,油呀,泥呀,全随着河水流去。十冬腊月的水呀,多么寒冷,可是,孙玉春的心却在沸腾!
孙玉春要给田大爷做一条棉裤。可是大爷说:“旧社会过来的人不知冷!”一提旧社会,孙玉春的心更靠紧了田大爷。这天夜里,北风呼啸,外面下了一场大雪。屋里到处透风,寒气逼人,孙玉春越冷,越想要赶快做。手脚冻麻了,一不小心,针扎进了手指,她不觉得疼,只是一针一针地缝,正是这一针一线,使孙玉春的心和贫下中农的心缝在一起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