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热情歌颂西北地区汉藏等族人民革命精神 歌剧“向阳川”话剧“昆仑战风雪”在京演出 西南区一批小型革命现代戏受到观众热烈赞扬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65-10-17
第2版()
专栏:

热情歌颂西北地区汉藏等族人民革命精神
歌剧“向阳川”话剧“昆仑战风雪”在京演出
西南区一批小型革命现代戏受到观众热烈赞扬
据新华社十六日讯 甘肃、青海的戏剧工作者昨天和今天先后在首都公演了西北区现代戏观摩演出大会上的两个优秀剧目——歌剧《向阳川》和话剧《昆仑战风雪》。这两个具有强烈的社会主义时代生活气息和地方特色的剧目,向观众们展示了西北地区汉、藏等族人民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和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
歌剧《向阳川》反映了人民公社社员舍己为公的新的精神面貌。话剧《昆仑战风雪》中塑造了一批藏族新牧民的形象,是一个较好地反映了藏族人民社会主义新生活的戏剧。
在《向阳川》里,公社社员们正在随着具有西北民歌风格的音乐对歌欢庆丰收,突然传来了临近的古牛湾公社洪水成灾的消息。于是,在向阳川生产大队里展开了一场要不要支援阶级兄弟的争论。以党支部书记常翠林为首的多数干部和社员们,坚决反对有些人的本位主义思想,认为不能只顾把自己大队的生产搞好,只盯着自己大队的奖旗,还要看到“飘扬在天安门上的五星红旗”。他们不畏风险,冲破惊涛骇浪,即使亲人遇险落水也毫不动摇,终于把粮食及时送到了友邻公社受灾的阶级兄弟手中。看到这些场面,不少观众都激动得流下了眼泪。首都文艺界一些人士指出,目前反映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歌剧还不多,《向阳川》的出现和它在新歌剧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所作的尝试很值得重视。
《昆仑战风雪》突出地表现了藏族牧民“立足昆仑、心怀祖国、放眼世界”的雄心壮志。面对着百年不遇的特大风雪灾害,赛什青公社第一生产队的社员们,首先决定把邻近的好牧场让给兄弟队,自己却赶着牛羊翻越高山,战胜严寒和雪崩,开辟新牧场,保住了牛羊。在最困难的时候,塌下来的冰雪堵住了原定的路线,保守自私的更桑加主张后退下山,可是公保太、罗尔丹等贫苦牧民出身的干部、社员们则坚持改道前进。更桑加问:如果新的路线再被冰雪堵住怎么办?英雄们一齐伸出双手,响亮地回答道:“我们有手!”一个个藏族的社会主义新型牧民的英雄形象矗立在舞台上,使观众们受到强烈的鼓舞。
《向阳川》和《昆仑战风雪》,是甘肃省歌剧团和青海省民族歌舞剧团在党委领导下以“三结合”的方法创作和排演出来的。
据新华社成都十六日电 参加西南区话剧、地方戏观摩演出大会的戏剧工作者们,热烈赞扬这次会演期间演出的一些小型革命现代戏,认为这些戏是戏剧工作者上山下乡为农民服务的好节目。
这次观摩演出大会共演出三十五个小型的话剧、川剧、黔剧、花灯戏,约占观摩演出剧目总数的一半。这些小戏一般只有三四个演员,两三样道具,很少的布景,演出时间一般只有四五十分钟左右。绝大多数剧目从不同角度,透过一个侧面、一件事,反映了人民内部的正确与错误、先进与落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两种思想和两条道路的斗争,热情歌颂社会主义的新人新事、新思想、新风尚。有不少剧目立意高,生活气息浓厚,人物性格鲜明,寓意深刻,妙趣横生,博得一致好评。例如,独幕四川方言话剧《好帮手》通过生产队长的妻子教育母亲退还私自摘取队里的胡豆叶这件事,塑造出了一个新型农村妇女的形象。小川剧《管得宽》中的老贫农李大伯关心集体,坚持原则,他那热心快肠的性格,和很有风趣的表情,一出台就给人以亲切的印象。小黔剧《把关》,云南花灯戏《两个老社员》,川剧《红姐妹》、《她不走了》,方言话剧《朋友之间》、《向阳路上》、《应尽的责任》,以及描写越南南方人民反美爱国斗争的独幕话剧《向北方》、《胜利在望》和《迎接曙光》等,都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受到观众的赞扬。
在观摩演出期间,西南区戏剧工作者讨论了发展小型革命现代戏的意义和作用。大家认为,西南地区山高山大,农村居住分散,交通条件很不方便。多演中型和小型剧目能够更深入地把戏送到院坝和偏僻山庄,对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占领农村文化阵地有着重要意义。其次,由于小戏创作起来比较容易,多写多演小戏,就能够更好地紧密配合当前的政治斗争和生产斗争;还可以选择当地群众熟知的新人新事,就地编写,就地演出。同时,由于这些小戏的故事和人物多取材于现实生活,人们比较熟悉,所以演起来比较容易,便于农村业余剧团上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